APP下载

河南省医护人员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3-11-24蒋帅

现代医院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护人员远程

蒋帅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营管理部,郑州市 450052;2.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医院治理效能研究中心 郑州市 450052)

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已成为当前形势下“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的重要途径。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组建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和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目前,远程医疗服务已不单是远距离的医疗服务,而是远距离的健康相关服务,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1-2]。借助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向基层传输高质量的临床经验、诊疗技术[3],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和能力。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专科建设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本研究结合河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省内医护人员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调查工作,重点分析医护人员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参与情况及现存问题,从医护人员视角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推进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推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河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及其问卷调查结果。其中,问卷调查部分主要通过该平台和工作群,于2022年9—10月向省内18个地级市远程医疗邀请方的医护人员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1 012份,剔除填写不全或者填写问卷不超过50 s的时间过短问卷,获得有效问卷963份,问卷有效率95.16%。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初稿,经专家咨询讨论会和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主要收集样本医护人员所在机构名称、性别、年龄、学历、科室、从事远程医疗时间等。(2)实际与期望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主要包括“过去一年实际参加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次数”、“每年期望参加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次数”等题项。(3)医护人员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参与意愿期望程度,划分为1、2、3、4、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愿意、比较不愿意、一般、比较愿意、非常愿意”。(4)基于前期研究,领导重视是远程医疗相关服务开展的关键要素[4],故设置了①“您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如何”,备选项为“非常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②“您所在医疗机构领导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如何”,备选项为“非常不重视、比较不重视、一般、比较重视、非常重视”。(5)为了解部分医护人员参与意愿偏低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设置了“您认为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当前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有哪些意见与建议”等开放式问题。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基本情况

在963份问卷中,医护人员年龄为(36.24±7.65)岁,其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4岁;男性459人(47.66%),女性504人(52.34%);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其中研究生124人(12.88%),本科698人(72.48%),专科141人(14.64%);医生681人(70.72%),护士282人(29.28%);临床科室人员854人(88.68%),医技科室人员109人(11.32%);从职称看,高级人员121人(14.23%),中级人员343人(35.93%)、初级人员391人(40.60%),无职称人员89人(9.24%);从事远程医疗时间为(2.58±1.07)年,其中最少为1年,最多为4年。

2.2 医护人员参加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及参与意愿情况

每年基层医护人员实际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次数最多为5次。其中,每年参加1次、2次、3次、4次和5次的人员数占比分别为49.12%、25.86%、10.07%、4.88%、3.63%,而并未参加过的人员占比为6.44%。每年期望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1次、2次、3次、4次和5次的医护人员数占比分别为15.16%、39.67%、15.99%、14.43%、12.25%,而认为不需要参加的人员数占比为2.49%。总的来看,医护人员每年实际参加1次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但多数医护人员期望每年参加2次,医护人员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参与意愿期望为(4.25±0.48)分,这表明医护人员是有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意愿的,但实际参与频次不高。

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提供次数与内容影响着基层医护人员的参与情况,2017—2022年省远程医疗平台提供远程医学在线教育培训课程分别为248次/年、290次/年、283次/年、191次/年、270次/年和272次/年,对应的听课人数平均为(311.69±157.36)人/年、(503.82±66.65)人/年、(413.17±68.08)人/年、(2 007.09±6 923.80)人/年(主要由于疫情防控相关课程听课人数较高)、(360.78±897.35)人/年、(277.54±27.57)人/年。以2022年为例,在参与在线授课次数高低排序中,前五位科室分别为营养科、药学部、物理诊断科、生殖医学科和放射介入科。其中,5个科室中听课总人数最多的课程内容分别为《呵护心脏与健康饮食》《靶向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信息化用药教育》《房性心律失常》《高龄、二孩、三孩的挑战》和《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要点》等。

2.3 医护人员视角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梳理情况

从被调查的医护人员视角,探讨当前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存在问题。针对开放式问题的文本归纳分析结果:(1)关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要程度如何”方面,共有71.24%(686名)的医护人员填写,其中,68.37%的医护人员认为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仅有8.02%的医护人员认为比较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的,其余的医护人员认为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价值有限,如远程在线医学教育培训没有线下效果好、远程教育培训课程过于深奥以致对基层医护人员指导作用不大等。(2)关于“所在医疗机构领导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如何”方面,共有72.07%(694名)的医护人员填写,其中,35.57%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同时,有25.07%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领导较不重视或非常不重视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其余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领导对远程医疗教育培训工作比较重视,如经常在医院内部会议上会提到让医护人员积极参加,但往往落实不到位。总的来看,医护人员自身和所在医疗机构领导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仍需提升。(3)关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当前存在哪些问题”方面,填写“无”或者不填写的医护人员比例较高,实际共有39.88%(384名)的医护人员列举了主要问题。被调查医护人员共陈述了22大类有效问题,共被提及254人次。按照被提及频次高低排序,前10位的主要问题共被提及199人次,占78.35%(见表1)。从主要问题分布情况看,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提供次数偏少是医护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这也侧面反映出基层医护人员期望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医护人员所提及的“教育培训宣传不到位,覆盖范围小”和“医院重视程度不足”被提及频次位列第二、三位。

表1 医护人员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现存前10位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3 讨论

医护人员实际与期望参与远程医学教学培训次数中位差值并不太大,虽有参与意愿但实际参与次数并不高,仅49.12%的被调查医护人员参加1次/年。进一步结合调查问题文本归类结果,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供方和需方医护人员视角进行具体分析。

从教育培训供方看,远程平台内的教育培训系统是远程医疗综合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5],对能否向基层医护人员有效提供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等起到决定作用。调查发现,河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依靠上级医院投入,而当前省内62.50%的三级医院和52.38%的二级医院均配备了远程教育培训系统[6],能够保障基层医护人员远程教育培训正常开展。从实际开展情况看,上级医院开展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课程总体达到259次/年,再考虑临床专业划分,基层医护人员能够接触到自身专业的教育培训课程则相对更少,这表明上级医院提供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活动次数确实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作为远程医疗受邀请方的上级医院,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医院管理层认为调配专家参与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会影响上级医院自身正常医疗活动,推动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偏低。二是医学教育培训需要特定的授课或者示教固定场所和辅助人员,同时需要对软硬件系统更新维护和通讯网络运行等费用投入,这给医院带来服务成本上的额外压力,直接影响上级医院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主动力。三是对教育培训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激励考核指标以及补偿机制。在激励劳务补偿不到位前提下,专家不太愿意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

从教育培训需方看,相比专业理论知识,基层医护人员更需要实操和案例培训,这表明上级医院并未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需求,需要增加系统性的实操与案例分析相关教育培训。对于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一些科普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往往听课人数最多。除疫情特殊原因外,相比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总量,总体上参与远程教育培训听课的医护人员数偏低,被调查的基层医护人员认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学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尚不健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较大,一些相对零散的医学教育培训内容,最终导致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参与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远程教育培训没有明确规划,经常会因政策导向或者突发卫生事件而临时加入相关教育培训内容,如传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可能会增加较多的呼吸系统疾病课程,导致原有教育培训课程中断。此外,基层医护人员自身对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临床医疗服务任务较重,较难抽出特定时间去参与远程医学教学培训活动。

实际上,教育培训可能与基层医护人员利益关系不够密切,归因于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并未按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计算等[7],纯粹靠自愿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动力不足。此外,调查发现部分医护人员表示“医院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宣传和通知,以致错过教育培训时间”,这可能与医疗机构领导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重视程度有关。基层医疗机构同样面临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足、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实际参与并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医护人员行为。在医护人员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获得有用的医学技能知识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经多次调查发现,基层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不完善,且自主性更新完善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优质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资源较难下沉到基层。

4 对策与建议

结合调查获得的意见内容,进一步从体系运行机制、价值宣传机制、课程设置机制、基础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完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应对策略。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医学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建议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着重强调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基本运行架构,包括上级医院的培训主体、定期的培训形式、灵活而系统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激励考核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制定专门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政策以及提升政策可执行性程度。从医疗机构执行层面,建立完善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架构,成立专门的远程医疗服务部门[8],配备专人负责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包括制定基层医护人员教育培训计划以及组织参与教育培训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从顶层制度着手,促进更多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医学教育培训,以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医学教育培训的学习氛围。我国远程医学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但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实际应用推广不足,究其原因是宣传推广不到位。建议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设立医院绩效评估层面的考核机制,提升各级医疗机构领导对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各层级、各部门的协同宣传推广,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内部会议、院内显示屏、医院文件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远程医疗教育培训价值规范,让医护人员认识到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的现实重要性以及软硬件的操作方式等,提升医护人员的认知能力和参与意愿[9],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学习环境,将积极学习精神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

三是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基层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教育培训内容是医护人员知识技能提升的灵魂,否则医院的教育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建议上级医院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效果回访,可以让基层医护人员上报所需的教育培训内容,及时了解基层医护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实际需要,通过归纳整理,将基层医护人员集中关心的医学内容列入教育培训计划,并据此建立专家库,做好教育培训专家资源保障。根据教学规划和内容要求,上级专家应设计有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培训策略,多以在线讲授专业诊断治疗与预防科普等内容为主,注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专科医护人员的最大需求。

四是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医学教育培训的保障能力。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影响着上级医院专家和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参与可能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专业保障与服务机构(如网络通信商、设备供应商)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力[10]。建议政府和医疗机构均应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包括经费支持、人才培养、设备购买等,提升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基础服务能力;积极搭建符合实际需要的远程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和教学云平台。除开展同步教育培训外,建立线上教学资源数据库,包括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视频课程等。同时,实现医护人员自学自考功能,支持碎片化时间学习、直播回看等功能[11],保证医护人员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资源。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护人员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远程诈骗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