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比较

2023-11-24孙文峰杨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空腹

孙文峰 杨冬梅

2 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特点在于患者自身仍可产生胰岛素, 但是细胞却无法针对自产的胰岛素进行反应, 胰岛素抵抗明显[1], 仅有少部分患者存在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现象。患者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多饮、多食、多尿[2], 体内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系统严重紊乱, 直接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如若未对血糖水平加以合理、有效的控制, 血糖处于持续偏高状态则极易引发糖尿病性急性、慢性并发症,甚至可致残或致死,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现阶段, 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重点方向集中在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β 细胞功能受损及降低血糖等方面[3], 临床治疗多见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两种药物, 本文着重从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方面比较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每组48 例。观察组中, 男27 例, 女21 例;年龄最小35 岁, 最大76 岁, 平均年龄(51.02±8.77)岁;病程最短1 年, 最长5 年, 平均病程(2.05±0.99)年。参照组中, 男26 例, 女22 例;年龄最小33 岁, 最大78 岁;平均年龄(51.13±8.98)岁;病程最短1 年, 最长6 年, 平均病程(2.08±1.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空腹血糖>8.5 mmol/L;②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③并发多饮、多尿、多食等表现;④资料完整;⑤签署同意书;⑥医院伦理会认证并准予实施。

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患者;②消化系统疾病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④乳酸中毒史患者;⑤药物过敏史患者;⑥患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⑦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⑧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山西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1914, 规格:0.25 g×48 片), 0.25 g/次, 2~3 次/d,餐中或餐后即刻口服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后根据疗效可逐渐加量, 一般1.0~1.5 g/d, 单日最大剂量≤2 g, 共治疗3 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 口服阿卡波糖片(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20, 规格:50 mg×30 片), 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起始剂量为50 mg/次,3 次/d, 如果患者在服药4~8 周后疗效不明显, 可以增加剂量至100 mg/次, 3 次/d, 特殊情况下可增加至200 mg/次, 3 次/d, 如果患者坚持严格的糖尿病饮食但仍有不适症状, 则不可增加剂量, 或适当减少剂量, 共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

1.3.1 血糖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在患者空腹状态和餐后2 h 状态下抽取肘部静脉血3 ml, 封管送检并使用血清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变化情况[4,5]。

1.3.2 胰岛功能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 以HOMA 稳态模型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两项指标进行检测记录, 使用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放射性免疫试剂盒检测并记录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 胰岛素[6]。

1.3.3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腹胀、排气增多、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

1.3.4 疗效判定标准[8,9]优: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无不良反应发生;良: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改善幅度≥45%, 临床症状大部分好转, 但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差: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改善幅度<45%或呈持续恶化趋势, 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注: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9.45±1.52 7.22±1.32a 9.16±1.35 7.33±0.87a 12.96±1.48 8.69±1.03a参照组 48 9.47±1.56 8.64±1.43 9.22±1.28 8.36±1.10 12.89±1.45 10.16±1.29 t 0.064 5.055 0.223 5.088 0.234 6.170 P 0.949 0.000 0.824 0.000 0.815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餐后2 h 胰岛素、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参照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 胰岛素、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x-±s)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 与参照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67%, 高于参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2 型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常见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患者本身健康状况, 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视野模糊、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疲劳, 女性患者还可并发反复性阴道炎症[10], 因病症表现不明显, 多在常规体检中确诊疾病,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高渗性高血糖、意识水平下降或低血压症状[11], 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成为现阶段临床关注的重点疾病类型。

目前, 针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常用药物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一直作为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12], 尤其针对因多食而致超重类患者疗效甚为明显, 该药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能够实现外周组织、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 进而提高葡萄糖利用度并有效抑制生成肝糖原, 药物口服后吸收率仅为50%[13], 服用后2 h 左右达至血药浓度峰值, 并经尿液排泄, 降糖作用可持续8 h, 但药物长时间服用极易引发患者酸中毒, 甚至可危及生命安全, 尽管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但临床认为疗效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 阿卡波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其结构与寡糖存在相似性, 以“假寡糖”作用于患者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 有效促进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14-17], 从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最终实现葡萄糖分解速度减慢、吸收速度变缓, 直接改善餐后血糖骤增情况, 保证血糖稳定, 且长时间服用还可从根本上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 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进一步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之用药基本无不良反应, 具有用药安全性, 因此疗效理想, 已逐渐替代二甲双胍成为2 型糖尿病首选治疗药物[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22±1.32)%、空腹血糖(7.33±0.87)mmol/L 和餐后2 h 血糖(8.69±1.03)mmol/L 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8.64±1.43)%、(8.36±1.10)mmol/L、(10.16±1.2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3.97±0.94)低于参照组的(4.54±1.25),空 腹 胰 岛 素(15.03±3.88)μIU/ml、餐 后2 h 胰 岛 素(28.81±3.96)μIU/ml、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93.13±7.94)% 高 于 参 照 组 的(11.46±3.15)μIU/ml、(23.03±4.00)μIU/ml、(65.89±6.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了解到, 与二甲双胍治疗相比, 使用阿卡波糖能够切实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 大幅降低血糖水平。另外,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与参照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无论是使用阿卡波糖还是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用药后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67%, 高于参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使用阿卡波糖治疗能够大大提升患者治疗优良率, 与朱毅等[15]的《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 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 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卡波糖的效果相比使用二甲双胍更理想, 可在临床治疗中首选阿卡波糖作为治疗药物, 且用药不良反应少, 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空腹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空腹喝水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