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高新区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2023-11-24刘俊苹刘怡彤史新建王长林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地高新区数字化

□刘俊苹 刘怡彤 史新建 王长林

数字经济是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是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源集聚和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主要地区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经验;指出了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面临的三个新使命: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坚持新理念、数字经济人才政策评估需要突出新导向、数字经济人才招才引智需要锚定新需求;提出了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推动产城人的融合发展、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一、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重要性

(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数字经济人才是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是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创新人才需求开展调研深度梳理,做好人才规划和人才计划,加强人才精准引进和全方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融合聚变,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耦合匹配和精准对接。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高质量数字经济人才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力量,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快速汇聚创新发展的急需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增长,人才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企业提供岗位,政府推出政策,政企联合更有助于企业吸引更优质的数字经济人才。

(二)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聚集的需要

数字经济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聚集创新创业平台。国家高新区应集聚各类大学、研究院所、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动高新区面向全球范围引才招智,选择一批国家高新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外人才集聚可以为高新区带来科学技术、知识资源等,不断丰富着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构建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等高水平平台,完善创新空间、孵化器、高新区三者联合接力招引模式,为国家高新区带来最集聚的创新资源。

(三)国家高新区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数字经济人才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是国家高新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完善5G 网络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互联网等不同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打造优势数字产业。国家高新区应注重培育优势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可进行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融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打造优势数字化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区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新区国家级创新人才示范基地优势,加强国家级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二、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主要实践

(一)长三角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实践

一是实施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数字经济人才。上海徐汇区开启产教融合培育数字经济人才的新模式,开设系列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同时,邀请知名校企的专家担任数字经济培育讲师,提高数字经济人才培训水平,进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推动上海“数字教育基地”建设。二是各地制定并实施特色人才制度,助力引才、育才。杭州滨江区坚定“数字经济第一区”总目标,实施人才新政,坚持全球引才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并重,协同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政府部门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服务等活动,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人力难题,然后组织多场招聘会,并对于引进的数字经济人才,制定“四个1000 万”“人才高地20 条”“人才贷款风险池”等人才政策。在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方面,江苏省创立了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称制度,并通过开展数字化人才职称评审,打通高技能数字经济人才成长发展通道,满足数字经济人才对自身职业的发展需求。三是推进政府数字化治理进程。苏州市加快进行人社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造,提升人社领域数字化治理效能,打造“苏州市人社局绩效管理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数字经济人才管理。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抓住数字化机遇,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二)珠三角地区

一是制定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广州、深圳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制定,广州海珠区率先制定发布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深圳市人社局实施首批数字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动腾讯科技开展首批面向3123 名内部员工的职业技能自主评价。深圳市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发布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珠三角地区在人才认定评价方面独具特色,激励人才提升自我能力,吸引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二是数字经济使传统文化绽放新色彩,产业发展使数字人才集聚。广州市进行数字经济发展新尝试,将“非遗”与元宇宙进行充分结合,多种传统文化均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展现出了新色彩、新活力。这也促进了一大批数字文化企业出现,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吸引了大批数字经济人才。特色文化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新高地。三是制定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政策。深圳市龙华区推出十大人才项目,通过“人才日+惠企服务日+十大人才项目”为一体的形式,奏响敬才爱才、惠企暖企的龙华强音;深入实施“龙舞华章”人才计划,出台卓越工程师定制化培养方案,在人才认定、评价、培养等领域大胆破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许多珠三角城市通过试点城市首席数据官制度、制定数字经济人才标准、出台大数据发展规划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高端数字经济人才首选地和向往地。

(三)京津冀地区

一是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北京经开区数字经济企业久其软件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由政府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目标性地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合作,搭建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协作机制,营造产教融合新生态。河北省注重引进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同时实施产教融合模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北京大兴区人社局与大兴经开区管委会联合举办“春风送真情,新春再出发”大兴经济开发区专场招聘会,以助推大兴经济开发区千亿级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天津市从本地实际出发,率先出台数字人才培育落地政策,全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三是通过制度规范和立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提出,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畅通国内外数字经济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并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开设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的数字经济课程教学和培训。支持企业与院校通过联合办学,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类专业化和复合型数字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

(四)其他地区

一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成都市新津区出台《支持数字经济青年人才发展的十条政策》,十条政策涵盖了“津领”、研学、实习、入职、培训、创业、贷款、交通、租房、结婚十个方面。其中,对新引育的数字经济领域行业领军、资深领航、技术领衔人才另有“津领”奖励,最高会给予200 万元的奖励。二是搭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武汉市汉阳区开展系统的人才引进、培育等业务,为数字经济企业与人力资源企业搭建高效畅通的人才服务平台,拓展合作空间。知音人才谷·数字经济联盟双选对接会活动中,通过与院校合作,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基地,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人才服务合作,实现多方共赢。西安市碑林区的“碑林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新发展,优化人才配置,促进数字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三是各地出台特色数字经济人才引培政策。合肥市瑶海区挂牌成立了安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数字人才培训、数字化实训、技能认证、就业指导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合肥市大数据行业提供人才支撑。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补充了合肥市数字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郑州市发布“数字人才培养计划”1+7 政策体系,启动“数字豫才计划”项目,进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构建数字人才创新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三、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新使命

(一)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建设需要明确新使命

数字经济是国家高新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当前国内外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的数字经济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国家高新区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做好“十四五”数字经济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新使命。具体来说,国家高新区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新使命是,以服务区域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确保顺利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建设需要锚定新需求

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高地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四五”时期,推动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国家高新区需要强化招才引智,锚定人才发展新需求。新需求主要体现在,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高新区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在区域布局的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引才;要坚持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需要引才,着力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坚持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需要,支撑三大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建设需要坚持新理念

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是建成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关键环节。对国家高新区来说,由于数字人才生态还未完全建立,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新理念。坚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办事,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重视人才的自我成长和管理。坚持人才的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同步提升,努力培养综合素质发展人才;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畅通跨界人才循环,促进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构建创新人才生态中培养人才;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与产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动态调整高校相关专业设置,让高校成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四、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的新举措

(一)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一是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加强引才育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国家高新区成为汇集、吸引、培养全球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鼓励高新区制定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培养引进高新区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加强数字经济人才的自主培养。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推进高新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培养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后备军”。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三是全方位用好各类人才。针对急需紧缺人才,要采用特殊政策,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议,对人才用其所长而不求全责备,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使用“揭榜挂帅”“赛马制”,让人才脱颖而出;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氛围,厚植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数字经济人才的保障性措施。满足数字经济人才生活需求、家庭稳定,包括购房补贴、租房优惠/补贴、人才公寓/安置房等人才住房政策,子女入学便利、社保医保优惠、引进落户等人才服务政策。二是重视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区的城市规划、空间结构设置等,需要实现产城职住平衡、交通和服务设施配套、生态基础设施的整合,为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三是建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新高地。高新区立足于数字经济产业,坚持靶向引才。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线上线下”人才双选会、新区企业校园行等活动,广泛为产业发展招揽数字经济人才。

(三)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一是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引才政策。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吸引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入驻国家高新区。同时,为来我国工作的国外专家、优秀毕业生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便利。二是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通过加强国家之间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增加创新成果的交流,减少创新壁垒,支持高新区与国际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强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建设。以国家高新区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孵化器建设为契机,探索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和模式,提炼行之有效的双创模式和经验。积极发挥国家高新区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逐步建立完善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积极为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夯实制度基础。

(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实现企业事项“一站式”办理,全力打造“企业开办专区”和“项目建设专区”两大特色专区,推动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一证通办”“全程网办”“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智能智慧办”等便民便企举措的落实。二是全力优化法治建设环境。建立健全营商环境举报机制,积极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积极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建立重大案件风险评估机制,设立经济犯罪举报中心,维护营商环境的公平公正。三是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招引工作,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加强数字经济人才教育,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教师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切实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五)全面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一是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赋予国家高新区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省级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二是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体系。坚持“为贡献付薪、为业绩付薪、为岗位付薪”导向,将员工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实行“以岗定薪、以绩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酬”的薪酬激励体系。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强制分布考核等次比例,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薪酬收入、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方面,实现绩效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

猜你喜欢

高地高新区数字化
燕晗高地
高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