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建西北院:紧握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密码”

2023-11-23孙艳平翟玉欣

企业文明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电建西北技能

文/ 党 媛 孙艳平 翟玉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西北院)坚持党建引领,以“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大力实施“五个100”计划,加快培育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锻造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激活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打造人才“梦工厂”

电建西北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技能人才发展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建设“创新型冠军企业”目标,制定《西北院党委“十四五”时期加强优秀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青蓝”“领军”“星火”“英才”“育英”“五个100”等计划,加大对大师级领军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技术中心领导体系,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的支撑作用。深化“揭榜挂帅”,推动“赛马”争先,积极推进“五小”竞赛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

▲ 电建西北院李祖锋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创陕西省历史最好成绩

聚焦发展需要,锻造专业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措施,规范技术研发通道岗位评聘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推荐力度,协同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创新政企、央地科研合作模式,与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教育厅设立联合基金,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提升高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制度,进一步畅通科技研发人员发展通道。

推进生产融合,提升创新成效。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公司业务发展为导向,保障研发人员配置和软硬件设施、科技经费投入,加强组织策划、技术指导、过程考核,全力推进科技项目研发工作。打造原创技术研发应用实证地、高端人才聚集地、创新平台集成地,加快培育在太阳能热发电、压缩空气储能、海上光伏等新兴领域的竞争优势,以技术升级迭代和产业化应用,开拓业务“新蓝海”。积极策划申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落实知识产权成果权益归属和优秀成果奖励,为人才创新创造厚植沃土。

夯实人才高地,造就多元化精英。2019 年,电建西北院全面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旨在造就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队伍,搭建学习研讨、技术交流、互学互鉴、联合攻关的平台,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先后评选出了一批以“李祖锋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工作室,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智囊团”和师徒传帮带的人才培养高地。

大师带头,激发创新力量

“李祖锋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5 年,是电建西北院首批审核认定的院级创新工作室,是集科研、人才培养、生产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工作室,涉及变形监测、预警预报、滑坡现场勘查与防治,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滑坡的形成机理、模式模型、稳定性评价等多个工作领域。工作室核心成员由工程安全与滑坡监测预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员组成,其中集团公司特级技师1 人,正高级、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共20 人,高级技师4 人,主要分为变形监测、地质评价预警、遥感监测及大数据分析4 个团队。

▲ 李祖锋(右)与同事在工作室讨论仪器装备研究定型

做好“小事”,化“普通”为“极致”。“团队做事要实、要勤,持之以恒地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有可能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奇效。”李祖锋时常这样说。在实施西汉水流域规划测量项目时,他发现长距离、大高差投影变形较大,以及传统测量与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尺度存在系统性偏差,对高精度控制测量投影变形控制与多源数据融合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他带领工作室围绕精密工程测量数据归算方法开展研究,白天进行勘探测绘,晚上熬夜查文献、推公式进行反复验算,建立了复杂条件高精度工程测量成果归算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出工程测量成果归算基准与投影参数的科学取值方法和模型。自开启针对GNSS 精密工程测量研究以来,历经10 年,工作室提出了系统的测量变形控制与基准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基于轴线、最大、综合投影变形最小3 项标准的高斯正形投影最优化参数确定方法,控制了因椭球及投影参数选用对坐标投影精度的影响,提出并建立了尺度比与椭球参数的等价转换模型,基于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创立了椭球参数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可见卫星边界条件的星历预报及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模型,解决了国内水电工程高山峡谷及城市楼群环境等不良观测环境下的GNSS 星历预报、方案评估、观测调度计划制定、基线及控制网精度估算等技术问题。

攻坚克难,用“效率”换“赞誉”。针对测量工作,工作室开展了长期技术攻关,突破了由于外部环境造成自动全站仪变形监测无法有效实施大气折射改正的技术瓶颈,打破了长期无法准确量测温度梯度问题的限制,实现了对工程监测领域大气折射相对参数的精准确定。此项研究成果可以广泛指导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网及监测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支出、缩短工期,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6-2017 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表彰大会上,工作室牵头的科技研发项目“基于GNSS技术建立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16 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工作室专利技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崩滑体地质灾害体监测方法”“单向精密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分别荣获第23 届、第24 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工作室自创建以来,李祖锋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科技项目20 余项,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 项、省政府科技奖5 项、其他国家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奖20 余项。李祖锋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工作室核心成员牵头完成的授权专利超过50 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200 篇、出版专著9 部、编写行业及团体标准14 项。工作室成员多次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测绘学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工程建设行业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三秦工匠等殊荣称号,先后有10 人获得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奖。2021 年8 月,“李祖锋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 年3 月,“李祖锋创新工作室”获中国电建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技能成才,助力企业发展

“李祖锋创新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正是电建西北院加快技能型创新团队建设的缩影。这样的“大师(创新)工作室”结出累累硕果,成为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和激发职工创新的平台,引领更多的电建西北院青年走上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推动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逐步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能人才提质增量。一是高精尖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现有人才的潜能,公司先后有14 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电力行业设计大师、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等殊荣,3 人获评省部级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80 余名骨干入选省部级和行业级专家库。二是人才结构持续优化。搭建创新人才梯队,按照“固定+流动”“专职+兼职”“内部+外部”相结合的原则,配强专兼职研发人员,2023年上半年共引进博士后及紧缺人才24 人。通过科技创新技能竞赛、“导师带徒”等活动开展“传帮带”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以点带线、连线成片,最大限度发挥“塔尖效应”辐射作用。三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2022 年,电建西北院成功获批设立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风光发电与多元储能工程技术中心等7 个高端创新平台,在整合人才资源、拓宽人才成长路径、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电建西北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支撑。

科技创新提档加速。一是实现创新体系再优化。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统领和以院士/大师工作室(站)、各类各级创新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二是实现创新能力再提升。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步伐加快,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新获批设立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风光发电与多元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基本实现了电建西北院主营业务、主要专业均有创新平台支撑的格局。三是实现创新成果再突破。首次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计划、电建集团“揭榜挂帅”核心攻关等一系列高级别科技项目,取得授权专利、发明专利、国家出版基金专著等核心知识产权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截至目前,电建西北院新签合同额、勘测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发展成效稳中有进。二是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喜人。海上新能源业务“换道超车”,海上光伏项目实现“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取得新成果,水电与抽水蓄能业务再创新高,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由实验实证阶段转向工程应用阶段。三是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电建西北院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成功入围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首次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称号。先后在2021 年度、2022 年度集团公司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获评“优秀”,并获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考核优秀企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电建西北院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电建西北院将继续以“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冠军企业”。

猜你喜欢

电建西北技能
高级技能
中国电建承建的马里古伊那水电站投产发电
中国电建剥离地产业务置入新能源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论电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