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药物康复期间应用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的效果观察

2023-11-23朱慧鹏魏伟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被动出院入院

朱慧鹏,魏伟丽

(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河南 安阳 455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瘤、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2]。但PCI 术后应服用双抗药物,双抗1 年后需终生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一些改善心肌代谢、扩张血管的药物。但由者于该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患者,术后忘记服药,自行停药较多,因而用药依从性较低。为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至关重要。互动达标模式护理是一种以交往达标概念为核心的一种心理辅导理论护理方式,该方式通过医护频繁交往,促进护患之间互动,达到高质量护理的目的[3]。另外,有研究证明,PCI 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康复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4]。下肢被动运动属于运动训练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心功能的同时保持新陈代谢不变,干预效果较好[5]。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 年1 月—2023 年2 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2)均行PCI 术;(3)无精神类疾病,可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2)双下肢骨折无法锻炼者;(3)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67.66±11.98)岁;血管病变数:单支13例、双支14 例、三支18 例;Killip 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 例、Ⅲ级15 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1 例、前间壁16 例、下壁8 例、后壁1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61~83 岁,平均年龄(68.12±12.68)岁;血管病变数:单支13 例、双支19 例、三支13 例;Killip 分级:Ⅰ级15 例、Ⅱ级16 例、Ⅲ级14 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2 例、前间壁13 例、下壁9 例、后壁11 例(24.4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20(123)号],家属及其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期1 个月,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进行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为期1 个月,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教育:选择患者最亲近的家属作为干预组员,每日中午护理人员对家属及其患者进行健康宣讲,时间为每次30 min。宣讲方式可以发放健康宣传小册,视频播放等,便于家属及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可采取问答的形式对其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并及时对其疑惑进行讲解。(2)建立微信群聊:由护理人员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微信联系方式并建立微信群聊,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监督。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将每日用药情况发送至群聊便于检查监督。同时,护理人员每日清晨在群聊中发送鼓励语句,并叮嘱患者每日睡前分享一日心得,鼓励患者与家属积极参与讨论。每周召开一次沟通会,可通过一些小游戏增进患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充分感受到愉悦轻松的氛围。每次会议结束后组织大家合照,并将照片发送至微信群。(3)互动达标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挖掘患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并将其总结为不同的主题,鼓励患者及其家属重新演绎。演绎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表情,对其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对患者日常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计划目标单,例如每日按时用药,适当锻炼等。并叮嘱患者按时完成任务并上传至微信群,每日由护理人员检查其达标情况。(4)目标检查:每周日对患者目标清单进行检查,对完成目标患者进行鼓励,与未完成患者讨论分析,并重新制定计划。(5)下肢被动运动:患者术后除进行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干预外,应按时进行下肢锻炼。开始时间为术后第1 天,每天2 次,为期1 周。①准备活动:患者做静态伸展运动持续5 min,目的是使神经肌肉获得轻度刺激;②被动踏车运动:患者取坐位,将双足放置智能健身车(东莞市康伊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踏车运动,转速为30 转/分,时间为20 min。③恢复期:踏车20 min 后,进行静态伸展运动,时间为5 min。

1.3 观察指标

(1)心肌损伤标志物:入院及出院时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对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测定,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2)心功能:包括脑钠肽(BNP),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徐州市凯尔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测定,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Vd)、左心室短轴收缩率(F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3)服药依从性[7]: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采用Morisky 问卷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该问卷总分是0~4 分,分数越低代表依从性越好。(4)心理状态: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SAS 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越严重;SDS 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

出院时,两组CK、CK-MB、BNP、LDH、cTnI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s)

表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s)

注:与入院时组内比较,aP<0.05

组别 n CK(U/L) CK-MB(U/L) BNP(pg/ml)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45 935.63±272.68 181.48±55.65a 110.41±13.55 35.63±12.25a 31.15±7.58 3.82±1.02a对照组 45 996.87±271.74 248.23±79.74a 113.35±30.22 47.15±16.54a 31.45±10.12 5.45±1.09a t 值 1.149 5.492 0.605 3.937 0.167 7.837 P 值 0.253 0.000 0.548 0.000 0.868 0.000组别 n LDH(U/L) cTnI(μg/L)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45 303.56±23.62 145.83±31.14a 5.89±1.32 1.22±0.27a对照组 45 305.66±22.98 220.63±25.41a 5.98±1.25 1.98±0.32a t 值 0.461 14.889 0.359 12.909 P 值 0.646 0.000 0.720 0.000

2.2 两组心功能比较

出院时,两组LVEF、FS 值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Vd、LVVs值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注:与入院时组内比较,aP<0.05

组别 n LVEF(%) LVVd(ml) FS(%) LVVs(ml)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45 49.51±4.05 58.82±5.08a 156.88±15.98 90.63±16.83a 19.47±5.02 33.57±5.21a 96.67±7.21 49.83±11.05a对照组 45 48.47±3.68 52.72±6.24a 154.63±13.62 106.83±11.25a 18.63±4.63 28.47±4.56a 95.47±6.68 58.93±9.82a t 值 1.385 6.065 0.785 5.995 0.895 5.386 0.888 4.494 P 值 0.169 0.000 0.434 0.000 0.373 0.000 0.377 0.000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1 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s),分]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观察组 45 2.59±0.23 1.38±0.18对照组 45 2.61±0.25 1.89±0.23 t 值 0.422 12.338 P 值 0.674 0.000

2.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1 个月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组内比较,aP<0.05

组别 n SAS SDS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观察组 45 56.61±6.27 37.62±5.21a 53.25±6.12 36.11±5.21a对照组 45 56.41±6.18 45.42±5.28a 53.52±6.02 44.92±5.35a t 值 0.164 8.412 0.227 8.499 P 值 0.870 <0.001 0.821 <0.001

3 讨论

3.1 心肌损伤标志物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出院时CK、CK-MB、BNP、LDH、cTnI 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分析可知,下肢被动运动训练通过被动拉伸运动,对股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提高,减轻体循环瘀血,从而增加回心血量。同时,下肢被动运动在不增加心肌氧耗的同时,不仅能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还有利于减少血栓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另外,后期对患者进行互动达标模式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叮嘱患者按时用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损伤。

3.2 心功能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出院时LVEF、FS 值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LVVd、LVVs 值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心功能。分析可知,下肢被动运动训练能够在不增加新陈代谢的同时,减少血栓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另外,患者从术后第1 天便开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及侧支循环建立,从而达到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8]。同时,对患者进行互动达标模式护理,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便于护理,建立微信群聊便于监督患者日常用药及运动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心功能。

3.3 用药依从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1 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可知,互动达标模式护理通过将患者及其家属纳入疾病管理,监督患者积极治疗,按时用药。同时,建立微信群聊,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在群聊内沟通,上传每日运动及用药情况,便于对患者进行监督,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4 心理状态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1 个月后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分析可知,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提高治疗效果,从而降低因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情绪。后期进行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将患者及其家属纳入疾病管理,建立微信群聊,及时沟通,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每周进行会议召开。帮助患者之间相互认识,做一些小游戏等,使患者感受愉悦轻松的氛围,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综上所述,下肢被动运动联合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提高用药依从性,缓解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被动出院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作文门诊室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作文门诊室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