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2023-11-23宗若兰上海市嘉定区叶城小学

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教材

宗若兰 上海市嘉定区叶城小学

“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古时谓之“评点”,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阅读方式。如今,“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被明确编入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看来,落实“批注”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仅能让他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首次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如今,“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被明确编入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看来,落实“批注”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仅能让他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

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的原初感悟被漠视、有些教师不顾及学生阅读的前理解水平进行教学等,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方法、习惯、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再加上我校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居多,阅读意识普遍不强,所以课外阅读现状不甚理想,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积累逐步丰厚的阶段,此时逐步展开“批注式阅读”,对学生进入更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起来,普遍认为重要,但做起来,又普遍表现为不够重视。教师的指导浮光掠影,或零星点缀,明显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针对这些现状,通过笔者的亲身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运用“批注式阅读”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素养的相关策略,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借鉴参考。

遵循能力递进,有效指导批注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提升阅读思维品质的读书方法。要求泛化、概念窄化、路径僵化是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可以循序而教,使学生知道常用批注的类型、角度,掌握写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我将指导批注的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养成习惯优先;第二,多角度批注尝试;第三,思维进阶。如何善用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借用批注展开与文本、自我的深入对话?下面以我执教的骨干展示课《牛和鹅》为例,简单谈谈我是如何落实“批注”这一语文要素以及如何以这篇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这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明确做批注的多个角度。

基于学情,找准实际性起点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初次学习批注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批什么、怎么批都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但四年级学生也并非零基础,他们已具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而且,四年级学生对批注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我上课时链接了第二单元的“学习提问”策略单元,学生此前已经学会了一边读课文一边写提问,其实这就是批注的一种。批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圈划、写批语,而是为了促进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引导学习《牛和鹅》时,我主要做了如下环节的设计: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整体感知,引入“批注”—重点品读,操练“批注”—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教学片段:

师:有位小读者和你们一样,读到这儿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把想法写在哪里了?一起来读读她的想法。

生: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师:(播放批注微课)这位小读者平时可会读书啦,一起来听听她是怎么做的吧。

总结:这可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写在文章旁边,字写得小而工整。这样的读书方法有个名字叫——(做批注)。

生:做批注。

师:第一种问题式的批注,我们这个学期遇到过吗?

生:学生交流。(出示《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两篇旧文比对)

师:其实批注你们早已接触过,在第二单元,学习提问的时候,老师让你们把自己的疑问写在文章旁。

师: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也做了批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批注,四人小组讨论:除了有疑问能做批注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用好范例,创设实践性活动 《牛和鹅》的语言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凶悍,“我”的恐惧、惊慌失措,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细致地刻画出来;对鹅的动作、神态描写传神,把鹅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本课作为批注阅读单元的首课,有着很明确的引领作用,教材旁边的示范性批注可以带领学生走近批注,在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后,逐渐学会模仿、迁移并运用,提升阅读素养。因此,用好范例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最有趣的部分,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让学生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重点围绕第6、8 自然段“我见鹅逃跑,又被鹅咬住,然后呼救时的心情”,再结合批注展开,引导学生归纳,在一些印象深刻、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做批注。通过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发现可以在有疑惑的地方、体会深的地方、受启发的地方、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引导学生归纳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写一写批注。

关注交流,实现延效性生长 在教学中,老师们容易侧重在“做什么(批注)”和“怎么做(批注)”的前两项上,而对最后一项的“做(批注)后如何”的交流关注得不够。其实,批注法只是一种阅读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设计交流批注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同学与自己不同思考的地方。

教学片段:

师:现在,请同学在5~7 自然段中,找一处你最有感触的地方,尝试着在旁边自己写下你的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的读书感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谁来试一试?

我划的句子是……我做的批注是……

师:谁来评一评他做的批注?

生:我觉得他批得很好,他抓住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我发现他还圈了感叹号,关注到了说话的语气,我读的时候没有关注。

师:实际上,我们的课文处处都是精彩,只要你在读书时用心体会。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与你的伙伴交流自己写下的批注。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批注阅读的实践机会。循序、顺势、读中得法的教学策略无疑为批注式阅读注入新的活力,相信一旦开好头,学生沿着知批注、会批注、乐批注的学习经历,会慢慢成为积极的阅读者,进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借助“三进阶批注”,提升阅读能力

我引导学生借助“三进阶批注”——课前预习性批注来激发兴趣、课中专题性批注来习得方法与课后拓展性批注来实践运用,在过程中提升阅读的思维、感悟、鉴赏能力,逐步提升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预习性批注中激发兴趣 学生每次参加爱心义卖活动,他们总能为自己“淘”到很多“宝”而高兴,我想,上新课前,让学生去“淘一淘”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写喜欢的原因,或者将自己的阅读疑惑记录在旁,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推荐一些批注全班交流。慢慢地,批注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广,从“淘两三处”到“淘七八处”,甚至更多,学生越来越喜欢,从开始的“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到后来“考虑有价值的问题”,预习习惯形成了,发现问题和知识积累运用的能力提高了,也大大增强了上课的听课效率。

在专题性批注中习得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中诸多语文要素在不同册次中呈现螺旋形上升趋势,非常适合用于专题性批注的训练中。例如以“人物描写”为专题,在四年级第一学期中,要求通过人物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可以自觉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去感受人物的品质,到五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批注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一次次专题性批注的学习实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的感受也变得丰富起来。

在拓展性批注中实践运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为日后的独立阅读作铺垫。因此批注式阅读不应该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拓展到课外阅读上。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课外读物或阅读材料进行批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进行自由批注,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利用学校快乐阅读晨会时间,开展批注阅读交流品鉴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学生可以巩固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运用“训练序列梯”,提高阅读质量

统编教材采用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的方式,这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统编教材从中高年级起,有序分布语文要素,呈现了序列化、体系化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编排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初步确定了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批注式阅读训练序列。

我们对已有批注类型进行筛选,将教学中最常用的几种批注类型作了梳理,主要有疑问式、感受式、启发式、鉴赏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几种批注类型是结合教材中的单元进行教学,呈现出一定的渐进性。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教师已带领学生学习了“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本领。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到了第六单元正式接触批注这一概念时,我们首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进行疑问式批注。因此,四年级上学期以疑问式批注为主,关注点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初步学习感受式和启发式批注,比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对感受式批注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丰富。比如: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等。而到了五年级上学期,在前三种批注类型的经验之上,慢慢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表达特色与效果进行鉴赏,尝试做鉴赏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比如:初步体会五年级下学期时的批注式阅读训练趋于综合化,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批注方法开展阅读。

鼓励“漂流式批注”,延续阅读热情

这是对“个体批注”和“小组合作批注”的补充,犹如一剂“兴奋剂”。每次让学生自由组合批注,他们都会很兴奋,而且共同批注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像图书漂流一样,漂到谁那里谁写。一般,我会把纸条或者书籍发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学生,他(她)写好后随自己的意愿传给下一位,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不如自己的。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进行“漂流式批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在批注中感悟、品味,超越文本。

采用激励性评价,增强阅读信心

为了让学生持续在批注阅读活动中产生更好的效果,也为了让学生们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建立了批注阅读的激励机制。当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根据学生的批注内容及观点作出及时的评价,有时是课堂上的口头评价,有时是批注作业的书面反馈评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以正面引导为主。在上述基础上,对读书认真批注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书籍),并对部分同学的批注进行展览,并在班级中进行评选,最终产生“批注小达人”。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并持续这股热情。

实践证明,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来,学生的收获很大。首先,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其次,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中,有生生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更加具体,当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时,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再者,通过对班级前后几次成绩的对比,批注式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语文成绩。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