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思考

2023-11-22喻科吴潇航

高教学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

喻科 吴潇航

摘  要:无论是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还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研究生高质量培养都需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存在基地落“实”不够、资源集聚不力、管理柔性不强和师资支持不足等建设问题,主要原因是基地功能定位不明、建设规划顶层设计不够、核心主体缺位和督查督导机制不全,为此需要从新发展格局融入、基地建设生态重构、虚拟基地建设探索及督导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拓展新路径。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虚拟基地;建设督导;高质量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060-04

Abstract: To support the Chinese-styl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it needs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in joint training base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postgraduates in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training base, lack of resource concentration and management flexibility, and teachers' supports are not enough. The main causes are unclear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joint training base, insufficient top-level design, absence of core subjects, and incomplete supervi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ideas and expand new paths in terms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reconstruction of joint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of virtual bas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approach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joint training base for postgraduates; virtual base; supervision;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基金項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yjg193087);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拔尖人才培养研究”(223144);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yjg211007)

第一作者简介:喻科(1968-),男,汉族,四川西充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组织创新与管理。

专业学位是我国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迫切需求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兼具学术性、实践性、职业导向性,是以经济社会主战场、产业发展最前沿为主要面向。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已占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一半以上。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培养质量的担忧。虽然,实践证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创新、深化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基地建设的热潮中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环境不健全、利益主体不协调等[1]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总体而言,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只是完成了“建起来”的历史任务[2],如何“建得好”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  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3]。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随着学位类别的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的稳定增长,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力地满足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在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新时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要以更高水平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培养质量发挥高端引领、更大力度深层融合实现创新驱动的新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突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既是更好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的行为自觉,更是率先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研究生整体的教育质量,影响我国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为此,突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既是我国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是专业学位高质量的重要显性指标。由于高校存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资源的长期短缺,加之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具有很强的职业背景属性,因此,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大实践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一个多方协作、跨界运转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5],具有学科融合深、资源集聚广、优势互补强和整体协同高等平台优势。实践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质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基地建设质量越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越明显。由此,突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的现实境遇

(一)  基地落“实”不够

当前,在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技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共性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基地建设的“虚化”现象也较为突出:有的只是完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申报获批任务,获批后再无任何建设工作推进的“纸”基地;有的是签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协议,举行了授牌挂牌活动,但后续未有实质性建设的“牌”基地;有的则是改变了基地建设方向,逐渐演变为本科生實习实践基地,常年没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的“空”基地。这些“纸”“牌”“空”基地的存在,虽各有不同的成因,但却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共同问题,那就是基地建设数量成为了基地建设质效的考核指标。当数量异化为高校关注的成绩符号时,基地建设的落实落地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纸”“牌”“空”基地短期内也难以消亡。

(二)  资源集聚不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范式决定了某一高校的某一专业学位授权点可能同时与多个企业分别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同时某一企业也可能同时与多个高校同一专业学位或不同专业学位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这样联合培养基地事实上就构成了一个由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的规模较为庞大的价值网络。在这个庞大的价值网络中作为节点的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本身又有多个社会价值网络。由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便成为了一个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如何将这个巨复杂系统统筹起来、高效运转,提升人才培养效能?从实践看,合作主体各方因缺乏理念创新的内在驱动,便少有模式变革促进高质量建设的行为主动。因此,“点对点”线性合作是常态,“面对面”“网对网”非线性协同并不多见。其结果既无规模效应,也无群体效应[6]。

(三)  管理柔性不强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高质量培养人才,由于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性,时代性决定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必须契合新要求、实现新发展、展现新变化,也就是说,在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还应体现出对新时代新要求的敏捷适应,这就对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的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实践中,一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基地管理文化建设滞后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基地管理柔性的变革;另一方面基地建设群体决策的程序化、形式化、官僚化,与基地价值网络的非线性决策模式的冲突,也阻碍了基地管理柔性的发展;加之固化的管理与雷同的建设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的改革创新。这必将影响到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产出与预期目标的达成度,以及人才应用型特质与新发展阶段要求的适配性。

(四)  师资支持不足

师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没有足够强大的师资支持,就没有联合培养基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建设。毫不讳忌,师资的短缺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高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做好能满足基地建设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的长期准备,存在实践能力培养指导的“专任”教师短缺瓶颈,因此“谁的学生谁指导”还是目前的一种惯习;二是企业在选派到基地承担指导任务的师资时,大多是基于生产、技术层面的优势,对指导技能还没有足够的考量,免不了出现“会自己做”,而不擅长“指导他人做”的现象,因此指导大多只能停留于表面化、形式化[7];三是社会师资的利用还很少见,尽管有少数联合培养基地已开始探索社会师资参与联合培养的新模式,但即便有,也大多是临时和短期行为,充分利用社会师资参与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的问题解析

(一)  功能定位不明

“纸”“牌”“空”基地的存在,虽与目前的数量化考核的价值导向,以及高校盲目建设、企业蹭热度有关,但根上还是在基地建设之初,缺乏科学的建设论证、合理的功能定位。近几年,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更加关注,推动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热潮,出现了基地建设的繁荣景象。但随着基地建设数量的不断增长,在一定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剩余可选择合作企业相对减少,供需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为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数量增长需求,一是在其他高校已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合作企业,让企业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二是无奈地降低企业合作条件,甚至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临时性”合作。无论哪种情形,都将影响到基地建设的投入,导致基地功能折扣、建设定位模糊,甚至虚化。其结果,不仅没有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相反使有限资源过度开发,投入分散,建设模式雷同,缺乏亮点[1]。

(二)  顶层设计不够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存在的资源集聚不力、师资支持不足等问题,虽与政府部门间协调缺乏、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产业引导专业能力不够及高校内部技能不强等原因有关,但根上的原因还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够,未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进行系统思考、谋划与建设。因此,虽有众多基地“拔地而起”,“繁荣”的背后却是“校热企冷”“僧多粥少”,合而不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向的是区域创新发展需求,联合培养基地应然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那么,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就需要聚焦区域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对联合培养基地这个巨复杂系统建设进行系统工程化设计,联合培养基地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总体设计部”的职能,确保联合培养基地的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由于顶层设计的聚焦不够,导致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长期游离于区域新发展格局外,就很难较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有效匹配。

(三)  核心主体缺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一个多主体高度协同、系统推进的动态演进过程。但基于相异的合作动机[8],必然存在利益诉求的差异,这就可能影响到合作主体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协同水平与合作效能。联合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人才培养,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最终价值指向,是联合基地建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学位研究生便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主体中的核心主体。而现实是,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个核心主体长期被边缘化,成为“虚无主体”,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并不多。在联合培养基地这个巨复杂社会系统中,高校与联合培养基地大多情况下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系,因此联合培养基地对于高校而言犹如“黑箱”[2],如果学生不能够深度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学生这一核心主体的缺位,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的感知和期盼,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基地建设的“主观性”越来越强,学生培养的“目的性”越来越模糊,出现培养质量的危机。

(四)  督导机制不全

督导是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手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施督导,既是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需要,也是保障基地高质量建设的需要。调查发现,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尚未有相对应的健全的督导机制,即便部分地区制定了有关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质量的相关指导性评价标准,但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督导,这些评价标准并没有在基地建设实践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督导的缺位,导致一方面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否落到实处,靠的全是合作主体的自觉性,免不了个别主体“搭便车”;另一方面基地数量扩张的合理性、必要性、科学性,缺乏第三方的客观评估,以致数量的扩张并没有同步实现基地建設质量的提升。既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也影响了资源配资的效率。

四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的路向选择

(一)  主动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具有资源集聚力强、创新驱动要素活跃、问题面向具体等平台优势,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质量建设专业学位研究联合培养基地,需要从区域新发展格局融入的战略高度,强化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区域创新需求为中心”双中心为建设理念,以成为区域新型智库、区域创新发展“新样本”为建设目标,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关键核心问题、服务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咨询、培养区域新发展需要适配人才为基地功能定位,充分应用基地巨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发挥好创新引领作用,展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持续推进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

(二)  着力构建基地建设新生态

构建新生态,就是要推动新建设、新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因应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一种制度设计,这就意味着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必须更加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高校、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构建与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地建设新生态。一是通过优化基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精准匹配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二是统筹促进基地数量合理增长与质量有效提升,最充分消除基地建设制约因素;三是突出强化基地建设主体的职能责任,最大化激发基地建设创新要素。新生态的构建有利于赋能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

(三)  积极探索虚拟基地建设

虚拟组织建设已成为推动实体组织建设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路径,在不同行业、领域广泛深入地实践。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更多地还是在区域内以实体形态立项建设,跨区域立项建设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地建设的开放、共享与管理柔性发展,也免不了“重复建设”“无效建设”。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虚拟基地建设,一是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培养的客观要求,二是在更大范围内集聚、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破解区域资源约束的现实需要,三是拓展基地高质量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发展基地建设管理柔性的应然选择。通过虚拟基地建设,推动资源集成共享,创新多跨场景应用,促进更加深层的交流融合与广泛学习互鉴,有利于创新推动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

(四)  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督导机制

由于开展协同创新与联合培养并非高校的自发行动[9],因此,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政府赋能至关重要。政府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主体,直接的赋能就是在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切实担负起督导主责:一是推动建立健全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督导机制,以保证建设方向;二是确保督导机制的常态化运行,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三是充分运用督导结果及时清退“搭便车”“滥竽充数”的主体,以增强建设活力,降低建设内耗。健全的督导机制,确保了科学督导的常态化、问题解决的制度化、基地治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持续保障联合培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勇.基于需求导向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9(5):55-60.

[2] 杨茜,师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内涵式质量评价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2):75-80.

[3] 吴岩.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21-29.

[4]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56-72,2.

[5] 王桂林,装清清,陈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质量提升探析——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91-97.

[6] 陈翱,侯辉萍,孟成民.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释义、构建与评价——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8(3):49-52.

[7] 白冰,黄立.从局部到整合:专业学位教育的模式转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3):69-74.

[8] 刘震,宇郑彬,朱太锐.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22(3):49-51.

[9] 李金龙.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
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我校6个项目入选福建省201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基因分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略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