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探究

2023-11-22毛怡彬向梓菡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殷 媛,毛怡彬,王 璇,向梓菡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引 言

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规范化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环境部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环固体〔2019〕92号),我国将在2025年年底,全面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1]。而鉴于危废监管手段有限、信息化应用不足,电网企业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上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形势,保障电网设施规范建设,本文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5]99号)(以下简称“《体系》”),全面梳理了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管理指标,提出了建立全寿命周期危废监管体系的建议,并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危废管理“互联网+”应用。

1 电网企业危废管理现状

电网企业目前存在的危废主要为废矿物油和废旧铅蓄电池。因电网系统内六氟化硫全部回收利用,因此在本文中退役回收处置的六氟化硫未列为危废进行阐述。电网企业废旧铅蓄电池管理模式主要为“分散收集、贮存、集中处置回收”[2],即由各地市公司暂存废铅蓄电池,由省公司统一分批次公开竞拍,竞拍成功后,由中标回收商前往各地市公司分散收集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更换新油时由厂家现场置换并回收。二是由各地市公司收集暂存后,通过滤油机过滤,回用于低电压等级设备。三是交由各地市公司先期收集暂存,与具有废矿物油回收处置资质的签订处置协议,由其集中处置。但通过对地市公司处置管理过程中的抽查、检查,发现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1.1 基层监管人力不足

由于地市公司危废管理人员,特别是危废暂存库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管理,日常管理过程中,只能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省公司危废归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督察巡检,对暂存、转移及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重点问题予以关注,管理并不全面[3]。另外,国网公司或省公司下发的危废监管文件在地市公司层级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各地市公司危废处置未实现有效的全流程全覆盖。

1.2 暂存场所建设不规范

由于电网企业推行规范化危废暂存场所建设的时间不长,各地市公司仍旧存在未建设专用暂存场所或场所建设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危废暂存区域地面硬化后未采用防腐防渗漏处理。(2)危险废物标识标签不完整。(3)现场收集、转移及处置的台账记录不完整。(4)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等相关制度未上墙张贴或制度不齐全。(5)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配备不齐全。(6)与其它物资混存,未建设单独专用的危废暂存场所。各地市公司危废暂存场所绿色化、规范化程度不够,可能存在较大的环境管理风险[4]。

1.3 危废处置不及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废间的危险废物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须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各地市公司在暂存危废时,对废旧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的适时产生量、暂存量以及暂存入库时间等信息掌握不及时,极容易存在危废暂存时间超期而引发的行政监管风险。另外,由于危废暂存库现场多以手工记录台账为主,电子台账信息更新不及时,处置监管时需要查阅、梳理大量手工台账,监管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1.4 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当前国网系统内危废监管以人力为主,覆盖范围窄、监管效率低,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5]。各地市危废处置过程中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成果,搭建信息化平台,统筹企业信息申报、危废在线交易等信息化功能应用不足。

从上述电网企业现状看,电网危废监管工作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监管机制、制定电网危废规范化管理策略、全面提升危废管理效率和水平。

2 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策略

规范企业危废管理,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危废管理。依据《体系》,危废规范管理可分为制度管理、设施管理及业务培训三大类。其中制度管理包括上墙张贴制度及内部管理制度,设施管理包括贮存设施、利用设施及处置设施管理,主要针对危废管理人员进行法规制度及管理内容方面的业务培训。

2.1 明确上墙张贴制度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是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固废法而制定,主要是明确污染防治责任工作责任人、成立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明确各管理部门危废管理工作责任。电网企业危废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危废处置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并张贴上墙。

危废暂存库管理是为加强危废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财产安全而制定。主要是对危废验收入库、暂存保管、核对出库以及暂存库日常管理进行明确。危废入库物资经验收后,在系统中登记,并填写实物标签,便于核对与管理。危废暂存库应配备相适应的消防灭火器材,库房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危废出入库时应及时更新库存台账,并清理现场。危废暂存库要采取杜绝火种的安全措施,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定期维护、保持完好状态,做好记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应提交的文件包括应急预案备案表、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编制说明、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和技术评审意见等。上墙张贴的危废暂存库应急预案,一般应包括废铅蓄电池电解液泄漏、电池着火,废矿物油泄漏、储油罐或储油桶着火等的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应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现场应急工作组联系人联系方式。

2.2 建立标准化管理台账

管理台账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责可究。电网企业应建立危废管理台账制度,明确责任人及职责范围,对台账内容的准确及完整性负责。台账记录表格应根据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的动态流向,如实建立各环节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台账标准化格式可依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导则》(HJ 1259-2022)中制定的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记录表、危险废物入库环节记录表、危险废物出库环节记录表制定。管理台账的形式有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两类,电子与纸质台账应及时更新,记录的数据实时对应。

2.3 健全危废标识

依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199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以及《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等规范标准,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统一的危废识别标志,能方便和严格管制危废,是预防危废事故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标准,危废识别标识共分三种:一是危废标签,二是危废贮存分区标志;三是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标志。

危废标签向相关人员传递危险废物名称、主要成分等特定信息,标签的警示文字、警示图形、警示颜色提醒注意防范危险废物潜在的环境风险,警示图形可直接印刷在标签上,也可单独打印后粘贴在标签上。危废标签上还设置数字识别码及二维码,为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工具,二维码可与标签一同打印也可单独打印后粘贴在标签上,危废标签应设置在容器或包装物上的醒目位置。危废贮存分区标志可设置在通道、墙壁或栏杆等易于观察的位置。危废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标志包含三角形警告性图形标志和文字性辅助标志,其中,图形标志引用国际标准中代表“环境性危害物质”的“枯树和鱼”图形,设施标志也可设置二维码强化信息化管理。

2.4 依法申报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体系》内容要求,电网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措施和责任。各单位应首先在属地完成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注册工作,通过“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本单位的危废申报登记工作。电网企业应在每年规定的日期前通过“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如实申报上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及处置情况,并按规定先通过网上申报,经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危废申报登记时必须以台账数据为基础,内容应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将受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

2.5 加强设施管理

危险废物设施一般包括贮存设施、利用设施、处置设施,电网企业通常只涉及贮存设施,少数企业持有危废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专利设施,本文将只针对危废贮存设施进行阐述。

危废贮存设施细分为贮存库硬件要求及场地包装技术要求。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应满足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消防相关要求。

贮存场地硬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1)宽敞通风、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2)分类存放,不与非危险废物混存。(3)地面应采取硬化及防渗处理措施。(4)设置废液导流沟或导流渠。(5)应单独设置泄漏废液收集装置。(6)配置适当的应急处置及救援装置。

贮存场地包装技术基本要求包括:(1)危废包装应能有效达到防渗、防漏要求。(2)危废应设置相应的标签,标签信息应详细完整(3)废矿物油盛装容2应密封,设置呼吸孔并留有膨胀裕度。(4)废铅酸蓄电池应直立放置,破损或泄漏的电解液应单独收集处理。(5)盛装过危废的包装容器或包装容器破损后应按危废进行处置。

3 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建议

通过梳理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相关内容,结合电网企业危废管理现状,提出以下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建议。

3.1 用制度规范危废管理

3.1.1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危废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法律责任,主动提升管理水平。可成立危废管理领导小组,细化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及生产班组(员工)在危废管理工作方面的岗位职责和责任。

3.1.2 落实各项危废管理制度

加大对涉及危废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企业应制定相应制度体系,并制定符合电网公司管理实际的危废规章制度,使危废监管更加有章可循。

3.1.3 建立考核长效机制

考核是确保企业危废规范管理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充分分析各生产环节危废管理的要求,分门别类制定危废管理考核表,定期对各部门、各相关人员危废管理情况进行考核,通过经济福利和价值满足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危废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3.2 建立全寿命周期危废监管体系

建立全生命周期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进行全环节管理,目标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在危废产生环节,实时记录危废的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具体数据信息,让管理者清楚明白危废“在哪儿产生、放在哪里,去了哪里”。

在危废贮存环节,对贮存设施出入口、仓库内部、运输通道等关键点位进行视频监控,线上线下台账同步记录危废贮存数据,建立从产生到贮存的追踪链条。在危废运输环节,对装载危废车辆及驾驶人运输资质、装载危废适用类别等内容进行检查,严格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若危废自行处置利用,通过及时填报上传危废自行利用处置情况,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3.3 推进危废管理“互联网+”应用

推进“互联网+”在危废管理体系上的应用,必将使得危废管理更加高效。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应用能力,对危废暂存处置过程中防污染设施异常运行、危废贮存超期、危废贮存超量、危废异常转移等实时及时风险预警。

对出入库危废进行信息数字化,便于危废管理人员直观、立体掌握危废的总体情况,建立危废信息“云台账”,实行危废数字化统一管理。同时,推动与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得对接,实时共享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计划、申报、转移等信息,促进危废管理信息“一张网”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电网企业在危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体系》内容对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可见,当前电网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主要应健全制度、建立全寿命周期监管体系以及推进“互联网+”应用的建议。这对电网企业提高危废精细化管理水平及促进绿色电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行为
“非法处置危废”与“无证处置危废”如何区别?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政策引擎作用凸显 危废处理迎崛起时刻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