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认知支原体肺炎

2023-11-21简宏妮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霉素支原体

简宏妮

9 月25 日晚间,某医院急诊及夜间照顾门诊大厅内等待就诊的小朋友和家属排起了长队

近期,支原体肺炎受到广泛关注,同样是咳嗽、发烧,支原体肺炎比感冒引起的症状周期长,且在今年入秋以来呈现一定的区域性暴发趋势。根据支原体流行规律,今年就属于一个支原体感染“大年”。

如何科学认识、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治疗支原体肺炎,可以自行用药吗,应注意哪些方面,什么情况下应立即就医?针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居阳。

居阳

精准识别

《瞭望东方周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理、高发人群和主要症状是什么?

居阳:支原体肺炎的全称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有两种:支原体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第一种,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细胞器附着于细胞表面,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等机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第二种,宿主对支原体感染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

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报道有所增多。其实,对肺炎支原体而言,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最易感的人群。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其感染了支原体或者衣原体之后,还有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

支原体肺炎大多起病不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但也有个别重症甚至死亡报道。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也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肺外症状,应高度警惕症状变化,尽快就医。

《瞭望东方周刊》:在临床诊断中,如何辨别普通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原体肺炎?如何区别新冠病毒感染和支原体感染?

居阳:鉴别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普通肺炎病程初期尤其是3天内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升高。普通肺炎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抗细菌药物为主。

流行性感冒以流感流行季节多见,多有流感或疑似流感患者接触史,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时会有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和肺部体征,影像学与支原体肺炎有时类似。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可确诊。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疲乏、肌痛,一般2-3天后可自行缓解;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可持续2-3周,儿童及体弱者可出现高热;咳嗽,多为持久性剧烈干咳,还有头痛、咽喉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鼻咽部和耳部疼痛、气促、呼吸困难,甚至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支原体肺炎多为自限性,患者即便不采取治疗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自行痊愈,但建议症状较为明显或严重者及早进行治疗。药物方面主要有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新冠病毒感染是因感染了新冠病毒引起,多有新冠或疑似新冠感染患者的接触史,也具有传染性。新冠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标本的核酸检测鉴别。

支原体肺炎每3-7 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

遵医嘱用药

《瞭望东方周刊》:支原体肺炎在治疗时的方案是怎样的?

居阳: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家更为熟悉的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

支原体肺炎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如对于剧烈咳嗽者应适当给予止咳药物;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辅助机械排痰、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对于高热的病人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

《瞭望东方周刊》:当出现症状时,一些家长会根据经验自行用药,此时应注意什么?有哪些潜在风险?哪些症状表明需要立即就医?

居阳:家长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怀疑孩子患上了支原体肺炎,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自行用药,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阿奇霉素虽然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療药物,但不可随意用药,不规范的混搭用药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自行用药有风险,由于非医疗专业的人员可能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缺乏相关知识,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因此,如果自行用药后,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表现,应及时就医,这些表现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后72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存在感染中毒症状,如血压低、肢体湿冷、意识减退等;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脉氧饱和度≤93%。此外,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支原体,也应及时就医。

阿奇霉素虽然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但不可随意用药,不规范的混搭用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瞭望东方周刊》:引起支原体肺炎患者对常规治疗药物耐药性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应对?

居阳: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是因为在其基因组中发生了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携带耐药基因的支原体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结合力下降并导致治疗失败。

针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的形势,我国相关医学会相继制定了成人和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和指南等文件,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临床特点人群拟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常规诊疗中,8岁以下儿童仅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供选择。8周岁-18周岁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使用四環素类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而18周岁以上人群,还可以考虑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指南中明确提出8周岁以下患者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以及18周岁以下少年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认真考虑利弊得失,向家长详细阐明潜在不良反应,取得知情同意方可用药。

科学预防

《瞭望东方周刊》:支原体肺炎会出现周期性流行,今年正好处在流行期,对这种周期规律的认识,对我们科学预防支原体感染有什么帮助吗?

居阳:支原体肺炎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近期支原体肺炎呈高发趋势,做好预防及发病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对这种周期规律的认识能提醒我们加强对支原体感染的防护,提高对支原体感染的识别和检测,以做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瞭望东方周刊》: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

居阳:目前尚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预防至关重要。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患者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仍有传染性,应避免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并应对患者所使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高发季节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进行预防,人口密集区佩戴防护口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已经感染过支原体肺炎的儿童,痊愈后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有哪些特别的康复措施?不同程度的患者在痊愈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居阳:感染后虽然可以长期有IgG抗体,但免疫力不会长期存在,需提高免疫力:适当运动,均衡营养,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是轻症,7-10天就会痊愈,通常预后良好,不会有后遗症。如果是重症病例,可能会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也可能发生纵膈积气、坏死性肺炎等。少数危重症发展迅速,可能会出现呼吸窘迫,甚至需要呼吸支持。对于重症和少数危重症患者,在恢复后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复查。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霉素支原体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