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服装专业建设新格局探索

2023-11-21戴孝林

科技风 2023年32期
关键词:服装校企岗位

陈 亮 戴孝林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有关文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适应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中国服装产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应用、服装时尚设计等都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服装专业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职业教育需要自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和跟随地方经济增长方式,构建专业发展新格局[1]。

扬州市职业大学服装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德技并修,与扬州久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密切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地方服装产业基础与转型升级为依据,构建服务地方产业的服装专业建设新格局,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地方化”“课程体系企业化”“教学过程岗位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实现了服装专业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服装企业、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对接,教师的科技服务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服务扬州地方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专业建设地方化

服装产业是江苏省和扬州市两级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我校服装专业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对接地方服装产业发展,按照地方具体的服装产业现状和转型发展目标,调整服装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与地方服装产业相一致并且同步发展的特色专业,充分体现“专业建设地方化”的特点。

1.1 以地方产业发展目标和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以服务地方服装产业为导向,以地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据,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品牌服装列入“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同时被列入50条重点产业链、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之中),服装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扬州市把服装产业列入“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是扬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服装产业需求高质量的职业人才,调研省市地方服装企业分析人才需求状况,服装产业岗位当下主要需求文创与时尚流行、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制造、服装销售等环节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技能人才(如图1)。

图1 服装产业岗位人才结构图

因此,我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扬州、面向全省服务于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坚定、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质良好的,具备服装产业相关岗位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服装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江苏省和扬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可以为地方高端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能更好地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2 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共存共生

1.2.1 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的土壤

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的土壤,地方产业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专业发展要随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要与地方产业共存共生[2],服装专业建设必须紧密依靠地方服装产业基础。江苏省是中国服装主要产区,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达1639家,其中有33家企业入围跻身中国服装行业百强;扬州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230家,衬衫生产量占全国8%左右,羽绒服装生产量占江苏省的1/4。服装产业在江苏省和扬州市规模企业多,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先进,人才需求旺盛,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我校服装专业建设提供了肥沃的专业发展土壤,雄厚的地方服装产业完全能有效支撑服装专业的产教融合,协助职业院校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1.2.2 科研助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承担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其动因之一是利用产教融合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利润,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需要长久的生命力,校企合作就要互利共赢。校企双方不但要在人才培养上协同,也要在科研上充分结合,科研助企就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方法之一。为此,我校服装专业在科研助企方面实施了“三结合”策略,即要求教师科研与合作企业产品开发相结合、教师科研与合作企业生产技术改进相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与合作企业产品设计相结合,通过整合校企科研资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通过缩短校企科研信息流程减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时间,通过校企成果转化对接实现科技成果最快经济产出等,共同推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科技水平,有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2 课程体系企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应从学生公共素质和专业素质体现,技术技能应从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操作技能和产品生产技能等体现。技术技能的培养要体现产业性、产品性、岗位性、过程性[3]。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在保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的条件下,不仅要考虑服装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更要考虑合作企业的个性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地方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必须与合作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应体现企业化的特征。

2.1 “三层次”能力结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进专业内涵建设,面向省市服装生产制造产业链与合作企业岗位群,分析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明确以“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三层次”能力结构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通用能力与职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和约束学生自己个人行为的能力,语言文字读写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以服装材料选用、服装色彩图案和立体造型设计服装款式的能力,以服装工艺技术操作服装机械设备的能力,以服装销售为导向的服装陈列和橱窗展示的设计能力等。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关键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以时尚流行与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服装创意设计能力,以服装设计稿为依据的样衣制作能力,以服装样品为标准的服装制板技术应用能力,以成衣品质为目标的服装生产加工能力,以顾客为中心的消费引导能力与服务能力等。

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不同类别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工艺设计训练学生岗位迁移能力,以创设品牌策划与服装项目实施训练学生职业综合应用能力等。

2.2 “五段式”课程体系服务地方产业和合作企业

在“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三层次”结构基础上,我们深入扬州服装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产品类别、工艺流程、设备型号等,以地方服装产业类型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产品品种和生产过程设置课程,以企业岗位设计教学任务,打破常规对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改革,实践探索构建符合地方服装产业和合作企业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大学生素质课、专业素质课、专业技能课、地方产业课与合作企业课的“五段式”课程体系(如图2),与地方服装产业和合作企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服装产业发展和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4]。

图2 “五段式”课程体系

3 教学过程岗位化

“教学过程岗位化”是在岗位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包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在内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胜任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5]。岗位化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工作任务的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辅助、学生独立操作指导等。教师操作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和教师讲解建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认知与理解;辅助学生操作,通过教师辅助操作让学掌握技术技能的诀窍和关键;指导学生独立操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独立操作,从而掌握全部知识技能并逐渐熟练[6]。

3.1 岗位阵地

“教学过程岗位化”的岗位,可以是学校的模拟岗位,也可以是企业的真实岗位,它有校企两个阵地,即学校教学设施和企业生产场所。

学校教学设施是为教学服务的专用设施,可以在实验实训室中设置模拟岗位,创设教学情境,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实施项目化教学,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充分保障教学需求。不足的是实验实训室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差异较大,即使模拟仿真做得很好,也没有企业生产的真实工作氛围。在学校模拟岗位上,模拟的工作任务做得不好,模拟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时,只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影响课程成绩的惩罚,不足以完全调动起学生实训的责任心。

企业生产场所是企业生产产品的专用设施,设计室根据流行趋势设计产品和客户来样试制产品,生产车间完成产品加工过程,检测试验室测定原材料与产品性能参数等,都是真实的企业产品生产环境,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会影响工期、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等,损失巨大。在企业,工作情境氛围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并且有数量、质量、工期等要求,真刀真枪真干,学生责任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加好。不足的是,企业生产是随着订单变化而变化,岗位实训内容不能与教学计划匹配,有的工厂师傅不善于岗位教学和师生交流,不能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单独操作。

校企两个岗位阵地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我们把学校教学设施作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的阵地,企业生产场所作为提高技术技能的熟练度与实操水平的阵地。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学校与企业技能训练计划,并根据企业生产情况适时调整,实行学生在校基本技能训练与进企跟岗技能训练的双阵地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获得企业实用的专业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学生毕业后,企业能用得上、用得好。

3.2 岗位教师

“教学过程岗位化”不但需要校企教师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长处来弥补各自的不足,进行教学互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2.1 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教师大多拥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敏捷的头脑,但缺乏扎实的技术技能基础,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了解不深入,企业真实教学案例不丰富,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所需的技术技能教学。因此,在提升学校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教师进入指定企业实施实践锻炼,每次实践锻炼由企业给予考核评价,并纳入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和职务聘期考核。

3.2.2 企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企业教师有自己的原属岗位,参与教学是新增的工作内容,属于额外的“负担”。实践中,我们与企业领导沟通交流,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技术人员和岗位师傅,按其参与人才培养的实际付出计算工作量,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成绩突出的年终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提升企业员工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校企教师的教学互助

校企教师各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采取校企教师教学互助办法,提升教学效果。一是学校模拟岗位教学由学校教师主要承担,企业委派技术骨干辅助,学校教学融入企业专家助教,可以融入更多的企业实际案例,并从实践上示范指导岗位操作技能;二是企业岗位教学由企业师傅主要承担,学校教师进驻企业,融入企业助力企业师傅协调辅助,增强学生师徒沟通效果,并从理论上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同时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权益。考核评价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技术技能为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由校企教师共同考核评价。

3.3 学生的职业认可

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接受主体,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要有参与岗位学习的主观动力,要有从事服装职业的内心认可。学生的职业认可是指学生个体对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代表学生对该职业的情感和价值观。职业的声誉、文化、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都会对职业认可产生影响[7]。首先,我们树立职业技术技能本位的教学思想,专业课程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以任务为引领,动手实践制作课程任务作品,完成任务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和收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改善教学环境,一是学校创设仿真教学环境和模拟岗位,突出专业实用技能培养;二是引企驻校,企业提供真实教学场所,学生上岗实操,体现技能创造财富,获得职业岗位认可。最后,我们还通过企业岗位育人发放一定“工资”,增加学生参加岗位实践教学的吸引力;企业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企业认同感;把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与毕业后去企业服务关联起来,既解决了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提供了平台。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育人是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发展共存共生,专业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第一要务,努力提升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贴近地方产业和合作企业需求,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才有生命力,职业教育不但要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科研助企更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才会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职业教育岗位化教学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专业知识、亲身操作熟练专业技能,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合企业岗位,满足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服装校企岗位
让人心碎的服装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