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特效”课程建设探讨
——以常州工学院动画专业为例

2023-11-21刘永刚

科技风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三维动画影视动画

刘永刚

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22

“影视特效”[Visual Effects,简称VFX(谐音)],直译为视觉效果,维基百科定义:影视特效是在影视或视频制作过程中在(演员)实拍背景之外创建(Created or Manipulated)(新)画面(imagery)的过程,实拍影片与另外的实拍影片或CG(创作)元素之间为能够实现更加真实的画面影像的整合称为特效,而百度百科定义如下:影视特效是指在影视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也被称为特技效果),在上述两者定义中,前者强调过程(Process与Integration),后者强调结果(假象和幻觉),二者本质上并不矛盾。

影视特效的主要意义在于增强影视画面的感染力,提高观者的视觉体验,在行业内一般将其与剧本、导演与演员并称为驱动影视发展的三驾马车[1]。由于在影视诞生早期计算机图形(简称CG)技术还未出现以及早期发展并不成熟,故影视特效创作如化妆、搭景、烟火特效等大部分是由人工完成。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G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行业中,影视特效的人工制作部分逐渐地且尽可能地被CG特效所取代。

影视创作的CG特效制作领域大体分成两类:三维特效(有时行业会细分为角色特效与场景特效)和合成特效,其中,三维特效由三维特效师完成,主要工作包括:模型、材质、灯光、动画(角色动画与相机动画)、动力学模拟、渲染、合成等。其中动力学模拟是真正的CG特效部分,虽然其余部分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但动力学模拟是CG特效的主体内容。合成特效是由合成师完成,一部分是在前面三维渲染输出的各种通道基础之上进行,还有一部分是在现有的拍摄素材上进行,如进行抠像、校色等,最后进行统一合成,并进行音效处理、剪辑。上述工作中的音效处理有时也被列入影视特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但从影视特效的英文名称Visual Effects看,最初的本意并不包含。

相比于影视特效,CG特效的概念内涵相对简化,且与三维动画制作在流程上有较强相似性,由于动画专业一般有较系统的三维动画软件基础课程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影视特效课程教学(内容集中于动力学模拟),这种课程设置不但逻辑清晰,且学生掌握也会相对容易。下面就我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关影视特效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一、课程定位——基于完整的三维动画制作流程

影视特效在整个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上被安排在三维软件基础I(模型、材质、灯光、渲染)、三维软件基础II(骨骼、绑定、动画)与后期合成(AE/Premier)三门课程之后,上述课程安排也是在充分参考目前行业内三维动画制作基本流程基础之上而设置[2],图1是简化的三维动画制作行业流程图[需特别指出两点:其一,配音(角色配音)一般会在制作前期即分镜阶段完成,其二,目前随着UE逐渐深入介入影视动画行业,导致三维动画流程的部分阶段出现较大变动],椭圆中标注的即是相关课程。

图1 三维动画制作行业基本流程与学校相关课程设置

在图1中所示合成与剪辑部分在行业流程与真实的课程设置安排之间有些出入,这是由于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会有诸如摄影摄像、视听语言、动画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课程需要作为专业基础课而提前开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视频编辑能力,这样后期合成(AE/Premier)课程会先于影视特效课程,并且有可能还会先于三维软件基础Ⅰ、Ⅱ系列课程,但部分内容如通道合成需要教师在影视特效或短片创作课程中进行补充。

影视特效在课程定位上是动画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为三维动画短片创作服务,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三维动画创作中对于特效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保证学生在三维动画创作技能方面的完整性,并提高三维动画创作中的特效模拟技能。

二、课程内容——突出为三维短片创作服务

我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前后经过多次研讨与论证,因此整个课程体系具有良好的前后承接性与系统完整性,影视特效课程的开设初衷就是为三维动画短片创作服务,虽然这种课程设置思路可能压缩了影视特效原始应有的概念范围,但从操作层面来讲,特别是针对动画专业学生,会使课程定位、目标、内容均更加明确,也更利于课程实施。

由于动画专业的三维软件基础Ⅰ、三维软件基础Ⅱ一直是以Maya软件教学为主,因此在影视特效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延续了Maya。虽然就目前行业应用现状看,Houdini软件在特效环节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权衡各种利弊以及针对动画专业学生现状以及短片创作实际,还是继续选择了Maya作为首选的教学软件。下表所列的是我院动画专业学生在完成三维软件基础Ⅰ、三维软件基础Ⅱ之后,影视特效课程内容模块与相关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表格中与相关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学时分配是远远不够的,此时需要授课教师要合理引领,并提供或指定相应准确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并在课后给予及时帮助。

三、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

随着学校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并引入毕博系统,笔者也使用了毕博系统进行影视特效课程的网络建设。笔者在充分调研并认真思考影视特效课程本身特点(实践性强,需要教师的操作示范以及学生不断地按照视频教程反复练习)基础之上,确定了将BB平台在整个影视特效网络课程建设中定位在教学用辅助工具,是教师传递信息、资源的工具。具体地说,主要用来整理、存档与备份相关教学资料与教学资源,从而方便笔者与学生的再次获取并重新利用,而在其余方面如基于毕博系统的网上测试、网上答疑等环节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进行建设,由于毕博系统基于校内网络,在使用上有时受限登录地点,且QQ、微信以及线下授课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都非常方便[3]。

2020年初,授课方式有了极大调整,2020上学期几乎都是在线上授课,图2是影视特效课程重新调整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创建本课程的QQ学习交流群(分班创建),并将班级所有学生拉入群中;其次,授课教师在每次课程开始之前的1~2天将相关任务与教学资料通过QQ群推送给学生,督促学生自学的同时,并告知学生需要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在汇总整理后会在课堂时间(借助腾讯会议)统一讲解,在讲解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最后,可以在授课期间的某一固定时间(比如周三晚18:30—20:30)通过QQ群进行答疑,从而师生互动。

四、考核方式——重在过程“N+1”

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重过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全面、科学的评价,课程实行“N+1”考核方式,即N种过程性考核和在课程结束后的1次期末考核,其中“N”与该课程的总学分相同,以影视特效课程为例,学分为4,那么整个课程阶段的考核则为“4+1”次。

在具体考核形式上,学校规定可以有课后习题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测验、小作品、小设计等,但由于影视特效课程内容模块化分类明确(见表1),因此更适合于采用课后作业形式来实现,且技能课作业一般就是以作品形式完成的。

影视特效课程每一个特效模块均有相应的课后模拟作业需要学生完成,在考核中重要的是授课教师要针对当前特效模块内容设置合理的考核点,在具体考核评价阶段,笔者首先需要在整体观看完班级内学生的所有作业后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作业(可能不止一份)作为优秀,然后逐级推敲予以评定,考核过程只在班级内部进行,平行班之间会有对比但不交叉,对于作业实在较差的学生要予以警示。过程考核与最终课程考核均以“评分+评语”形式呈现,并在统一反馈给学生。每次过程考核单个学生评语基本控制在50~100字,期末考核单个学生评语控制在80~120字,可以涉及学生在课程阶段的整体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过程与期末考核在最终课程整体成绩权重上各占50%。

五、结论

《2018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影视特效(含特效模拟)的相关论述共有两处:其一是在动画专业主干课程的数字动画模块,要求该模块可基本包含如下课程(或内容):动画软件基础,无纸动画制作,数字动画建模、材质、绑定、动画、灯光、渲染、特效模拟、角色特效、数字合成与流程管理等;其二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影视特效创作模块,要求该模块可基本包含如下课程(或内容):非线性剪辑、三维动画、数字合成、数字调色、影视特效、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声音处理、影视特效创作等[4]。而《标准》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中没有任何有关影视特效或特效模拟的相关阐述。

《标准》对动画专业主干课程数字动画模块内容阐述前后关系非常明确,这基本上就是行业内三维动画制作流程,由于在三维动画行业中特效模拟工作有时会按照角色特效与场景特效来划分,但落实在课程设置(无论是培训机构或是高校)上一般都以影视特效来统一体现,据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影视特效课程设置在逻辑上以及内容的偏向性上是非常符合《标准》要求的;而《标准》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影视特效创作模块关于三维动画、数字合成与影视特效的明确阐述,也基本验证了三维动画制作技能的基本掌握是学习影视特效的前提,具体原因在论文开篇影视特效与CG特效的关系的辨析。

故综合来看,我校动画专业影视特效课程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在课程建设思路上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对国内高校的同类课程设置的定位不清、内容含混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三维动画影视动画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水墨画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影视风起
影视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