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五个坚持” 推动湖南职业本科传媒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11-21陈小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五个坚持产教融合

陈小敏 黎 明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与当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所不相平衡的是,我国的传媒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在当今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为新的传播与引领插上翅膀,智能融媒体传媒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一个新的媒体生态系统正在生成,也对媒体行业中传媒人才的从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智能移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传媒教育方式应当因时而变,根据智能融媒体建设需要的人才能力及岗位模型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传媒人才培养定位与策略,以期达到有效地缓解、弥补当前智能移动新型全媒体人才短缺的不足,为当今国家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智慧融媒体有序稳步推进夯实基础、蓄势赋能。针对传媒类高职本科院校如何紧紧抓住当今融媒体、全媒体、媒介融合大变革的战略时机,顺应职业本科教育的规律,开展传媒特色人才的培养规划设计和实质性改革,建立当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背景下传媒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和发展方向的问题[1],本文从遵循“五个坚持”展开分析,就如何推动湖南职业本科传媒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 坚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职业本科教育的正确定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方针。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个文件的正式出台,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类型的科学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都将我国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实现国家、民族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把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战略宏观设计。当前,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科学调整面临新的升级,再加上全球政治发展格局呈现新的特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一系列世界时局变化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不足,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够完善,获取社会的价值认同感不强,学校数量多和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社会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在慢慢凸显。如果我国职业教育不加快升级、迭代改革发展的步伐,就会成为我国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和综合国力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障碍。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要求,指标体系要求体现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方向。从根本上讲,职业本科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它的基本框架结构应该是技能、知识、素质“三位一体”[2]。职业本科不是职业专科的简单提升,也不是普通本科的原版复制。作为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正确办学层次应该是本科,定位是高职。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职业性,专业设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注重知识的专用性和应用的经验性,本质是实践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理论知识,强调专业性,专业设置以学科为导向,遵循学科知识培养人才,注重知识的原理性和应用的普适性。所以发展职业本科传媒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正确定位: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坚持面向产业一线职业岗位(群)的办学方向;三是要贯彻职业教育传媒特色的培养模式;四是在院校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推进等方面,本科层次职业传媒教育和传媒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均需要进行全新变革与探索。

2 坚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战略任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使其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为服务地区经济、面向各类商贸流通等其他领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强大支持。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背后的逻辑思维在于普遍建立一种全民高技能、高技术、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使人才的供需匹配从传统的学历匹配、专业匹配转变为技能匹配。一是从职业面向来看,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面向高端行业或高端产业,培养服务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企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体现职业本科教育“高等性”的本质必然。二是从技术运用层面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应用则强调复杂性和综合性,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三是从知识结构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强调“宽”并整合了多学科,高职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跨岗位、跨职业的复合能力和多元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加深厚的基本理论知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专业能力更强,技术技能更高,能够适应当代产业转型、升级、改革的需要,满足服务产业高端岗位对更高级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要把技能技术人才作为第一人才资源来对待,特别是要将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进行统一部署。在传媒职业本科教育模式层面,应当打造一个技术引领、价值导向、内容为本、用户为要的全新改革模式,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真正深度紧密结合的原则贯彻至传媒职业本科教育全层次。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契机,传媒本科高职院校今后应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刚性必备需求。全体劳动者要形成职业技能共识:高技能培养、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高技能报国。

3 坚持实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能落地的传媒人才,就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职业教育共同体协同创新,丰富产教融合内涵,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深刻把握产教融合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等方面的新要求,积极推动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加快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圈。探索从单纯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政府为主、以企业为主、以产业园区为主等多元主体模式,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办学的优势。企业也是办学的主体,要承担社会责任,职业学校要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支撑,也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均提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路径,也是办好本科层次传媒职业教育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传媒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传媒产业需求为导向。而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整体上依然“叫好不叫座”,甚至还有很多社会偏见。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模式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近年来,现代产业学院的兴起让职教产业升级发展锦上添花。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并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创立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教融合型的职业教育平台,培养出发展所需要的特色技术人才。现代产业学院不只是让企业走进学校,本质还是要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传媒院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赋能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常见的创新模式主要有4类:“1+1”模式(校企合作),即“学校+龙头企业”;“1+N”模式(校政合作),即“1个专业群+N个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1+1+N”模式(校政企合作),即“1个专业群+1个协会+N个企业”;“N+N”模式(校行企合作),即“N个院校+N个企业”,多家高校和多家企业联合共建的联盟模式[3]。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更追求培养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达到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4 坚持以用好湖南媒体优势资源为先导条件

湖南本科层次传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就是湖南地域本土优势。湖南是全国著名的传媒大省、传媒强省、电视湘军的大本营,湖南省长沙市在2017年被评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厚重的湖湘文化、湖湘精神土壤适合媒体的发展,也适合传媒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湖南传媒优势特点,培养全媒体特色传媒人才。当前,湖南文化产业与传媒行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不断转型升级,影视传媒领域蓬勃发展,以湖南卫视、芒果TV为代表的湖南本土影视传媒业不断发展壮大。自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推动“中国V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湖南传媒教育要深耕湖南地域特色,充分挖掘电视湘军、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传媒大省、传媒强省的地域优势。在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培训等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这些优势有利于湖南传媒院校校企精准对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传媒职教本科教育体系,使湖南传媒文化产业主动对接国家“融媒体”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大与传媒业界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灵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二是以探索当今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为契机,深刻把握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办出具有媒体情怀、传媒特色、湖南优势的全国“双一流”传媒职业本科院校。三是积极探索传媒教育与湖南媒体发展双向赋能之路。善于用好长沙的媒体优势资源,加强实训平台基地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产教融合生态圈,让优势媒体资源和优秀传媒企业为学生成长、学院发展赋能。

5 坚持培养与时俱进的全媒体特色人才基本方向

传媒行业是人才的聚集地,培养人才时需要注重传媒行业的专业属性,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媒体发展现状进行实践教学。当下,传媒生态、媒介融合变革、社会环境在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现在流行的大量网生和智能生成内容与服务内容,也需要全新的传媒发展理论价值观赋能[4]。在此大趋势下,传媒行业、全媒体、融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也需要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参考。相关指标体系一方面要涵盖创意创造、生产、制作、传播、运营、营销等一系列全媒体业务流程,另一方面也应当涉及互联网理念、大数据算法思维、用户中心、人工智能、道德法律等主观评价指标。对于传媒职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本科职业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思维,也应当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包括人才定位、学科建设、专业课程、教育模式和师资结构要求等在内的全方位变革、迭代发展已迫在眉睫[5]。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媒体格局下,作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阵地的高职传媒本科院校,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以开阔的、具有实用性的学术视野培养跨学科、跨专业传媒特色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传媒特色人才,传媒职业本科院校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改革、实现和尝试,如采用模块化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设置,开设新媒体、新技术、新思维等方面的课程,实现与媒体、企业等一线机构的资源共享等[6]。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前提下,传媒职业本科院校应鼓励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定期开展专业调研,走进媒体一线;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新技术、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影视艺术学等学科知识,构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互补融合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前瞻视野和创新能力。采用科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架构等改革措施,从重知识输入转向重能力输出,这也是当今应用型传媒特色人才培养范式的一大转变。

随着当前媒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高校还要根据当前智能移动融媒体变革时代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特点,明确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传媒特色的人才,对症下药。未来,大数据算法分析、人机交互、新旧媒体管理与运营等特色课程都应该加入传媒学科与专业教育当中,通过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立体的知识图谱来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推动传媒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共振更新,为职业本科教育传媒特色人才培养服务,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全媒体特色人才,实现湖南职业本科传媒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五个坚持产教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始终做到“五个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忠实践行“五个坚持”,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