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打造活力迸发之城
—— 湖北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2023-11-20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华工核心技术武汉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2023年6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考察过的华工激光交出最新“创新答卷”: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交付。2023年上半年,武汉迭现一批“全国首创”和“世界第一”——中国信科实现了国内400G 硅基光收发芯片产品从0 到1 的突破;禾元生物全球首创植物源重组血清蛋白产品进入量产阶段……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生物医药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专精特新“小巨人”纷纷成为全国全球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武汉一家家企业以敢于“捅破天”的精神,向着全球前沿与行业空白,奋力突破技术天花板,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武汉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积极创建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久久为功把武汉打造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

创新主体埋头苦干顶压前行,从实现国产替代到竞争全球话语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武汉聚焦战略高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束光”见证着武汉企业的创新之路。

走进光谷的华工科技产业园,国内最大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产线上,数十台全新装备整装待发。华工科技三维五轴产品线总工程师胡军巍介绍:“目前整条产线能实现每月30台到40 台的交付,国产数控系统部分零部件加工效率和节拍可以达到进口系统的105%左右。”

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受制于激光切割头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过去大功率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市场长期被外企占领,国内企业用户深感困扰。针对用户需求,华工科技牵头成立研发团队,历经十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2017年9月推出国内首套汽车热成形件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一路攻关,成果不断:2019年,搭载自主技术激光切割头的第二代设备投入市场;2022年底,“三维五轴流线化智造”产线投用,这是国内首条同类生产线,效率提升200%。

硬件够硬,软件也要够强。硬件全面国产化后,华工科技瞄准了数控系统:2020年初,华工科技与华中数控联手启动研发国产数控系统;2022年10月,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的第三代设备完成交付,不仅实现了进口设备的国产替代,也让国外竞争对手感受到压力,不得不将其供货周期从10 个月缩短到2 个月。

“首台”“替代”代表着瓶颈的突破,也意味着全球产业话语权的掌握。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我们研发的国产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目前的市场销售量排全球第一。”武汉一路追光,屡有所成,成功密码是创新。

攻关十余年,逸飞激光率先攻破锂电池制造的瓶颈之一,“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其全自动组装生产线”被认定为国际首创,成为我国唯一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的锂电池激光焊接与组装设备。半个月前,逸飞激光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圆柱全极耳电池智能装备第一股”。

锚定自主造屏,15年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开始攻关,2020年创办国创科。目前,国创科正在加速研发新一代G6 型喷墨打印设备,预计明年推向产线,手机、电视等屏幕将可以像打印照片一样,喷墨“打印”出来。2016年,曾在世界级半导体公司任职全球产品总监的刘德珩回到武汉创办聚芯微电子,专注芯片设计。研发数年,聚芯微电子发布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飞行时间传感器芯片,也让企业成为全球继索尼、三星后,第三家掌握该关键核心技术的公司。

当创新成为产业基因,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从“特色鲜明”到“独树一帜”。全球首款128 层三维闪存存储芯片、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全国首台最大功率10 万瓦的工业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台新兴显示喷印装备……在关键核心技术强支撑下,现代化产能不断释放。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十年磨一剑”实现从0 到1突破

20 秒完成单个床位的扫描成像,80 秒扫描全身,由华科大团队研发的全新一代临床全数字PET/CT“DigitMI 930”正式获准进入市场,创下单床位扫描最快速度。

引进该仪器的蒙古国第四医院院长佐尔加加尔深表感谢:“这项技术不仅能解决蒙古国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问题,还能快速地集中获取蒙古国人群疾病大数据、了解区域性的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项项新的造福人类的生物医药技术呱呱坠地:人福研发一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获批上市,中美华世通国内首个高分子创新药“WS015 干混悬剂”获批开展临床,远大医药用于治疗肝部肿瘤的创新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正式上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生物产业基地汇聚了五大主导产业、31 个院士项目、1000 个国内外高端生物团队;400 多个一类新药管线在研,50 多个进入临床。

做肥厚型心肌病手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摸索出微创的方法,但实现它需要新的医疗工具。一番苦寻,找到湖北创新转化医学研究院,工艺难点得以一一解决,研制出微创心肌旋切系统。

这项全球首创的系统让患者们吃饭、乘飞机等都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只需背一个装有电池的小背包,12小时换一次电池。每做完一例手术,魏翔都要进行复盘,将患者的心脏梗阻结构记下来。数年坚持,一大本素描本上满满当当画有近百颗心脏。一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手术台需要多长时间?杨森生物创始人欧阳晨曦用了12年。

2022年5月,杨森生物凭借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仿人体自身动脉结构的人工血管“三层仿生结构人工血管”项目,斩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写下另一篇“十年磨一剑”的故事。“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算没白过。”他说,“开药开刀”救人有限,创造新的技术、药物及器械才能惠及更多患者。为此,他发起成立贝隆医学创新平台,用于孵化医工结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高科技中小企业挑起大梁,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力军

2023年5月23日,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安提瓜和巴布达的客人直奔楚为生物,不远万里赶来买番茄种子。

番茄种子为啥能远销海外?口感好、易种植、收益高。名叫“出彩二号”的番茄种子一粒3 元,平均亩产1 万斤至1.2 万斤,一粒种子带来的收益在30 元到35 元之间,价值超过黄金。

育种工作没有捷径。楚为生物创始人郑伟总结起经验只有这番话: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做制造是艰涩、漫长的事情,长线的技术积累必不可少。”光谷34 岁的青年企业家孙雷蒙感同身受。

2017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博士学位的他回到家乡武汉,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成为母校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同年9月,创办华引芯,专注于研发高端光源芯片与光器件。为了拿到更可靠的数据,他们能做到对灯珠进行超过1 万小时的连续点亮测试,并对其光电参数进行测试监控,观察亮度、电压等各项光电参数的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立至今,企业自主研发的倒装、垂直、高压和Mini/Micro-LED 芯片与光源性能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深耕细分领域,靠独门绝技当行业领头羊。武汉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创新赢得市场。刘胜带领飞恩微电子20 余年攻坚电子封装行业核心技术,实现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产学研的核心装备从0 到80%的国产化;郭晟1999年创办立得空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移动测量系统,开创以“移动测量”和“实景地图”技术带动的新型业态;付诚带领依迅北斗团队20年逐梦北斗,牢牢掌握了多模多态组合导航算法与空天地海通导遥一体化定位自主核心技术……面对镜头,他们坦言:困难时,也曾犹疑;咬牙挺下来,证明路是对的。如今,武汉拥有300 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 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现代产业集群的生力军。

2023年3月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中,武汉排名高居前五,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倍,就业人员中研发领域占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 倍。

“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科创金融新十条”……守正创新,武汉创新举措不断,强力推动中小企业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华工核心技术武汉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