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宏州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2023-11-19冷正鹏尹旭山寸特升杨玉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德宏州环境保护应急

冷正鹏,陈 林,尹旭山,寸特升,杨玉春*

(1.德宏州生态环境局,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678400;2.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德宏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678400)

引言

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环境安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的跨界污染、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德宏州国境线长达503.8千米,一旦出现处置不良或不及时的突发环境事件,不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可能延伸至跨境污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危害大,社会关注度高,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涉及范围广,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因此,就确保全州社会稳定,做好环境应急工作,深入探讨全州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提高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和最有力的措施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国策意识。

1 当前德宏州环境安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开始倡导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改善经济环境方面,预防和控制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成为重点措施[1]。在产业结构方面,德宏州多年以来缺乏高新技术支撑,加之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交通网络欠发达,导致了德宏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以制糖、酿酒、制药、选矿等为主,其中制糖为我州污水排放大户。中缅油气管道(德宏段)从瑞丽市弄岛入境,自西向东并行铺设,贯穿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和芒市共147千米,设瑞丽、芒市两个油气合建站,其中瑞丽油气加压站是全国最大的油气合建加压站,目前该段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工程管道下沟铺设已完成。

随着输油输气管道的贯通,其对所过线路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如输油管道泄漏,原油对泄漏点周围土壤的污染是不可逆的,原油中所含的重金属及致癌物质会富集在周围的植被上面,从而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原油进入河流、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最快几分钟,最迟不超过一天就会流入缅甸境内。

此外,德宏州位于著名的缅甸弧地震带和腾冲龙陵地震带两大强震活动带之间,地质运动历来较为活跃,地震形势严峻,小型地震在全国乃至全球都相对频繁。而且德宏州这样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也易发生泥石流。所以面对各种环境事件的严重后果,我们要加强突发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德宏的环境安全问题得到有力支撑。

2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2.1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

2.1.1 强化理论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优先,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干部队伍思想,明确奋斗目标。

2.1.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护德宏的蓝天碧水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盯住大气、水、土壤环境动态情况,及时研究制定治理方案,重点抓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流经城镇江河断面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治理,协调推进县(市)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加强工程性治理的同时,全面落实政策性治理措施,从严从实抓好排污许可证核发监管工作,实现对排污单位源头治理的目标。

2.1.3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围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按月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有效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纠纷,畅通来信、来访、网络等渠道,力求做到快速受理、提速办理、及时答复、主动公开,以“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为标准,及时发现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切实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信访工作。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重点演练环境应急人员与参演企业从事件接报到应急响应,从先期处理、出动环境应急处置力量,到现场的协同处置等事项,检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战能力。

2.1.4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按照有关要求推行县(市)分局“局队合一”制度,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加快推进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努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积极创建“低碳示范城市”“碳中和示范县(市)”等示范活动,以示范创建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阶段。

2.1.5 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和监测力度

加强污染源日常监管,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全力排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风险隐患等问题,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1.6 着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压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转办件和反馈的问题,坚持从严从实和即知即改的工作态度,加快推进整改,切实解决好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坚持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隐患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2.2 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2.2.1 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通过深入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强化责任担当,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制度和有力的措施,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自觉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2.2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从工程性治理措施、入河湖排污口管控、实时水质监测等多举措,不断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常态化进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巩固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为基调,严格落实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管行业就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就必须管环保”的行业主管责任,顺畅运行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联动联防、督导帮扶、定期调度等工作机制,强化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推进尾矿库污染和新污染物治理。利用现有技术,切实守护好德宏的碧水蓝天。

2.3 严格规范,监管生态环境执法

执法部门坚持从严执法,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有效运行排污许可监管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执法监管,常态化推进“实战练兵”,加大非现场执法监管,提高执法效能。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

扎实推进全州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及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结合各类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高度重视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件办理工作,解决群众身边影响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持执法普法并重,加强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引导鼓励企业自觉守法,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2.4 加快推进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智能化等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力度,多方争取环保资金投入,不断补齐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抓实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运行跟踪监督指导。

2.5 持续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进企业、进校园、进媒体、进社区、进机关等宣传活动,结合普法强基工作,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全民共创工作格局。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低碳日等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及时解决群众生态环境领域需求。

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和积极引进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较强、干事创业积极的人才,加强环保理论方针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增强业务本领、提升能力素质,建设想为敢为能为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

3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3.1 环境应急能力的现状

3.1.1 初步建立了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德宏州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云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在2019年结合德宏州的实际情况编制和完善了德宏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环境应急值班备勤制度,使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等得到相应的体现。

3.1.2 环境应急协调机制不健全

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不只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任务,还涉及消防、公安、卫生、交通、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有事还会是跨行政区域的环境突发应急事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处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建立有效地应急协调机制的重要保障[2]。

3.1.3 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能力亟待提高

环境监测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为处置环境事件提供决策依据。到目前为止,德宏州没有发生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普遍不足,相关部门对环境应急工作基础薄弱,面对新时期的环境安全形势,环境应急能力准备不充分,如环境应急装备不充分,交通、通讯和快速检测仪器配备不全或难以完全满足应急需求。导致对突发环境事件响应不及时、应急预案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有效处理、处置。

3.1.4 企业的环境危机意识及应急能力薄弱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生产追求经济利益,环保设施的投入不足,污染物直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空有应急预案,缺处理的不及时,贻误绝佳处置时机。企业的环境应急机制不完善,危机意识不强,环境应急装备不健全,甚至没有装备,无法积极有效的做好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给污染事故的各项处置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3.1.5 专业技术人员应急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环境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缺乏经验,没有在实践和演练中锤炼环境应急能力,对环境应急规范不熟悉,不了解环境应急处置的程序,对应急设备使用不规范,安全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3.2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议

3.2.1 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为了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统一的环境应急综合管理机制,生态环境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应积极联动,使各部门能够及时沟通、综合应对、形成合力,有效较少或阻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3.2.2 加强环境应急设备的储备

应急设备的完善能提供更为准确和实时的数据,帮助判断事件的趋势,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州市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方面的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标准化的环境应急措施。

3.2.3 提高环境应急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

高环境应急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素养,应建立统一的环境应急体系,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的情况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支专业技术素养好,面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时能够反应迅速、有效应对的环境应急队伍。

3.2.4 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认识

要切实多维度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应急的意识,通过以案促改,总结过去涉及辖区内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相关经验教训,完善环境应急机制,相关人员环境安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对企业负责人加强培训,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知识和技能,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的培训和演练,指导企业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有力提高避险、避灾、自救、预防等应急处置能力。

3.2.5 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

环境保护产生社会利益,生态环境部门需结合典型事例积,极有效宣传,提升全民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认识,到基层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意识、互帮互组共同规避险灾的能力[3]。

4 结语

我们应努力将环境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此外,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才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水质稳定达标,土壤质量总体可控;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化解;群众生态环境领域诉求得以解决,增强环境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生态环境领域通过放管服改革助推环保工作;医疗废物监管工作通过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弱项不断补齐,污染防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民心。

德宏州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相关应急体系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在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需要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多部门联动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现场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及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联合行动的应急处置协调能力,以适应日益严峻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状况,切实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德宏州环境保护应急
环境保护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