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要严密

2023-11-1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1期
关键词:诗意情怀逻辑

范本呈现

躺赢只会输掉人生(节选)

◎陈培永

“躺赢”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躺着就赢了,连站都不用站、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能赢。躺赢的说法出现后,很快成为日常生活中多个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讨论。

“躺”着真能赢吗?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答案是否定的。“躺”和“赢”天然是一对矛盾,现实中可能会躺赢一时,但绝不可能躺赢一世。甚至可能因为一次躺赢经历,让自己从此走上输掉人生的歧途。

所谓的躺赢,往往靠的是一时运气或者外部条件。比如,在比赛中,对手发挥失常,自己轻松赢得比赛;在工作中,加入了一个好团队,队友和领导很优秀,自己不需要作出多大贡献就能共享好成绩;家庭条件很好,父辈已经积累了充足财富,自己还没怎么奋斗就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但,再多积累也有用完的一天,好运气也不会随时都有。竞争对手不会永远发挥失常;加入一个好团队之后,如果一直“划水”,很可能会被团队淘汰;父辈积蓄更不能花一辈子,吃“老本”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把希望寄托在躺赢上,意味着把今天的我以及未来的我之命运交给他人、交给运气。躺赢的人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这种赢只能昙花一现,很容易失去。

回顾历史,躺赢的人就算能得到一时成功,最终也很可能一败涂地。战国时期,秦灭楚国,齐国就幻想躺赢而袖手旁观,结果没能逃脱被灭掉的命运。“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之亡显然与某些国家的躺赢幻想有关。《三国演义》中蜀汉末代皇帝刘禅,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接受诸葛亮尽心辅佐过着“躺赢人生”,但没有过硬本领的他,不可避免地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当今时代,那种总想着“走捷径”“抄近路”“占便宜”的人,即使一时辉煌,也只会被看作幸运儿,不会成为大家真正佩服的对象。而且,时间久了一定会暴露出来,最终会失去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也失去自己的人生。

我们会看到,在这个崇尚奋斗、劳动光荣的时代,不劳而获越来越行不通。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虽存在很多种成功的机遇,但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基础不牢固、把握机遇的能力不足,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会被消耗掉。

躺赢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符合成长成才规律,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梦想躺赢,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依靠不懈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正道。不要以为那些“人生赢家”真是躺赢的,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刻苦。要看到,很多被认为已经有条件躺赢的人,反而一直在“乘风破浪”,在奋斗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均出生于富庶家庭,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当时社会认知中的成功,但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献身于更为艰难、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坚定地为全人类幸福奋斗终身,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成就了传奇人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很多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小赢,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一次次革命斗争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从而争取到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了人生大赢。

每个人在追求赢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个人、家庭之赢与社会、国家之赢的关系问题。个人、家庭的赢,是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美好生活的实现;国家、社会的赢,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个人都会追求个人、家庭的赢,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只不过,个人要更好地获得这些方面的赢,就必须以国家、社会的赢为前提和保障,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人民普遍贫困、医疗水平很低、生态环境恶劣,个人又怎么能赢?同时,一个人要实现赢,就必须成全他人的赢,要实现自己的大赢,就必须为国家、为社会的赢而努力。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12日)

◆提炼

1.语言逻辑准确

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我们如何应用语言文字,準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图;而读者又如何准确地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意图,这需要我们准确地使用词句。要按照规定词汇及其定义去运用词语,避免使用存在歧义的词汇以及限定词,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不能通过曲解词语的意思来进行诡辩。如这篇时文,作者在使用词语和事例时,范围明确;句子成分的语序、语义在相应语境中传达出了丰富的信息。

2.推理逻辑严密

议论文在立论之初就具有决定性、可信度,而要让整篇文章体现可信度,就需要在论证过程中体现严密的演绎推理。一般我们会运用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以及归纳法这几种方式进行逻辑推理。在具体的推理过程中,要运用有规律性事实、现象类事实等例证,避免逻辑谬误。如这篇时文,即使跳脱出主观判断,作者推理的逻辑也非常严密。文中层次结构非常清晰,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将认知模式表现得非常明确。

佳作展示

于失意中酿诗意,于明达中济天下

◎夏 雪

人生渺渺,追求幸福是无数人毕生求解的命题。我们曾对苏轼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心生向往,也曾对欧阳修“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高大身影心生敬意,但生活总是回赠我们无法预知的挫折、磨难,可那又怎样?!我们可以在失意的土壤中绽放出诗意的花,在明达的海洋中扬起济世的风帆。

汶汶尘世,有风有雨是常态。选择端正心态,于“失意”中酿“诗意”,展现生命的自觉。苏东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在万千山河中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选择以诗词换风月,过“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意人生。

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生命中从来不缺少失意,有人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心态,静待云开月明,还有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心态转弯,遇见柳暗花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后代学者文人,赓续着千年不渝的诗意,书写了“不变风骨”。从湘西出发,沈从文走过一路荆棘,捧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一学术专著,“至前人未至之境,发前人未发之论”。汪曾祺经历浩劫,写下“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的感悟,用诗意自渡苦难。他们将三分失意的土地种满明达的种子,收获了十分诗意。

攘攘岁月,风雨无阻是心态。选择为民请命,家国情怀遍染诗情,迸发生命的华彩。杜工部在颠沛流离中吟哦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林则徐戍守伊犁,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他们将个人际遇融入家国情怀中,古今皆是如此。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禾下乘凉梦”,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扶贫干部黄文秀走上泥泞的乡道,扎根农村,造福乡里。戴旭曾说:“仗剑直言,血溅文章,为国请命,甘为鹰犬。”济世情怀自古涵养着中华民族的风骨诗情,涵养着“人间烟火,山河无恙”的家国情怀。

诗意的花开常常伴随着漫漫征途。吾辈青年生来就是要担负时代的责任与使命,集今人之智,效古人之长,既要着眼于学习生活中“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宁静诗情,又要放眼未来山河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情怀,不惧失意,举青春激扬之力,唱响诗意之歌。愿未来的我们钟情于“时光知味,岁月沉香”的诗情,践行为民报国之信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征途。

【内蒙古扎鲁特旗第一中学培优(2)班】

◆点评

这篇作文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字里行间涌动着真情。整体结构遵循着情感脉络安排逻辑层次,从“于失意中酿诗意”“于明达中济天下”两个角度,分层论述论点,语言逻辑缜密,具有思辨性和批判性。站在客观的角度看,诗意的产生并不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而是苦难的结晶,这一认识从思想上升华了对“失意酿诗意”的理解。

【李晓清/供稿】

猜你喜欢

诗意情怀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诗意地栖居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被耽搁的诗意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