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赞跨越 扬帆又前行
——党的二十大代表刘丽的奋斗足迹

2023-11-17杨好学

中华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刘丽铁人大庆油田

文/杨好学

刘丽是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词曰:油气喷涌,血仍滚烫。匠心之美,始于细微。沿着铁人前辈的足迹,为一个英雄的大庆,为一个百年的油田,刘丽和新一代的石油人,仍在努力奔跑,逐梦前行!

刘丽党的二十大代表,在2022年10月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她走上代表通道,面对媒体聚焦,自豪宣告:大庆油田已由一油独大,走向油气并举,并向建设百年油气田奋进。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30年来负重前行,不断超越,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从巡井的小径走上万众瞩目的党代表通道,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这些年她做了什么,有多少付出,多少奉献?不由得让人想去探究。

她初心如磐,立志做一名有责任、敢担当的石油工人,所以她踩着父辈的脚印一路前行,不断超越。

1974年出生的刘丽是“油二代”,也是劳模二代。她从小看着父辈们艰苦创业,为祖国献石油,是一直听着铁人王进喜“为了开发大油田,宁肯少活二十年”的感人故事长大的。

1991年,按照父亲的意愿,刘丽进入石油技校学习。1993年,刘丽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许多单位要她,但她还是按照父亲的心愿来到大庆油田“老标杆”采油48队,成为一名采油女工。

上班第一天,父亲看着工装整齐的女儿郑重地说:“要当个好工人,要干就干到最好!”父亲不仅是和铁人王进喜一同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战友,更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他还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又从抗美援朝战场得胜归来的功臣,获得了不少荣誉,此时已年近70。看着父亲期望的眼神,听着语重心长的叮嘱,刘丽在心底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为祖国献石油,当个好工人,超越父辈!

人生有目标才有动力。采油工的日常工作是每天在油区检查维护油井设备,长时间在野外作业,冬天冒着东北的严寒,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夏日酷暑更是忍着蚊虫叮咬,满身都是血凛子,十分孤独枯燥。一些采油女工干个几年,就选择转岗“后方”,能扎根并开花的十分罕见。但“小才女”刘丽却是个例外,她在巡井路上,一个人走着,电影《创业》里风雪迷漫、父辈们人抬肩扛设备的镜头一个个在脑海里闪现,铁人跳进水泥池搅拌水泥的壮举在眼前挥之不去。她不信邪,咬牙坚持着,要像父辈一样,努力为国献石油。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上班第一天走近“采油树”,第一次站在抽油机下,看着庞然大物几米长的“驴头”在一上一下叮叮当当的巨大响声中运转,着实把她吓到了,手忙脚乱地工作一天后,下班回家就累得躺在床上不愿动了。

队长为了考验刘丽,上班第三天就让她独立顶班,这个安排反倒激发了刘丽的好胜心,重达20公斤的皮带,男员工更换都吃力,她却铆足劲儿扛起皮带爬上了操作台,这让老师傅刮目相看。为了尽快提高技能水平,刘丽每天怀揣一本技术书,白天上岗对照实物观察琢磨,晚上回家整理笔记,苦干加巧干,纤弱的双手磨出了老茧,5个月创出队里更换皮带最快的新纪录,赢得了老同志的赞叹。上班第二年,她已成为队里的“排头兵”,21岁成为井长。不到4年就把采油队所有岗位干了个遍,练就了一身绝技:一摸工具就知道是什么规格型号,一看电流即可判断井下状况,一听声音就能辨出机械故障,成了一个一专多能的“岗岗通”。

1997年,经过层层筛选,刘丽赢得代表大庆油田参加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的机会。备战集训的两个多月里,刘丽日日加码加点练习,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受伤骨折过的腰疼得直不起来,膏药浸着汗水,敷久了腰间皮肤起了泡,疼痛难忍。比赛中,刘丽仅用15秒就完成了皮带更换操作,获得全国竞赛第三名,被评为首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能手。

“大庆出了个铁姑娘”,面对别人的赞美,看着手中的奖杯,刘丽却心存遗憾:我做得不够好,对不住48队“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口号,没能为大庆油田夺得冠军。

此后,她继续发扬“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铁人精神,把采油当成专业来干,把多产石油当成事业来干,加倍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她管理的采油井在每次巡检中达到零误差,成为标杆队的标杆井。凭着“勇争一流当标杆”的这股劲儿,她在采油的岗位上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28岁被破格聘为技师,32岁聘为高级技师、企业技能专家,35岁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42岁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岁成为黑龙江省首席技师,44岁成为全国技术能手,45岁成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46岁成为全国劳动模范,47岁荣获中华技能大奖,是获得第一名的第一位女性产业工人。2022年3月2日,48岁的刘丽又当选为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登上劳动岗位价值的高峰。2022年10月光荣参加党的二十大,这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正如有人总结的,各行各业工作的人可分三等:一是只求过得去,完成任务足矣;二是干好一点,超额一些,可谓先进;三是把工作当成事业,追求完美,达到极致。刘丽认为劳动光荣、创新伟大,达到了把工作当事业的最高境界。这说明,路再长,只要不断走,它就不会比脚长;山再高,只要不断攀登,它就会被人踩在脚下!刘丽从一名普通工人起步,一步步走向大国工匠的经历就是证明。

她不懈追求,在一线采油实践中仔细琢磨,认真钻研,用灵巧的双手不断改进创新,为多采油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效益。

参加工作不到四年,刘丽完成了从优秀学员到优秀员工的跨越,这时她对采油有了新的思考:“干活不能光靠体力,还要靠知识,靠创新。”“我们工人有力量,有知识的工人更有力量。”“我们这代石油工人已经站在了前人的肩上,时代给我们创设了创新环境,所以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把活干得巧一点,争取更大的效率。”

刘丽是个不怕苦、不信邪,干工作追求极致的姑娘,更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能力特别强的姑娘,在采油厂她有个雅号“小才女”,这不是人们随口叫的,而是她爱学习、爱钻研的行为换来的。人们看到她从上班第一天起,就白天揣着技术书对照设备观察,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直到夜里12点以后上床,玩一会益智拼图才休息。潜心的学习使她在黑龙江省成人考试中取得第二名的骄人成绩,业余爱好使她心灵手巧。正是不断地充电提升,才使她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一次次创新。她善观察、爱琢磨,所以当工作实践中发现卡点和难点时,她就有了创新的功底和空间。

认真工作中的刘丽

她负责50多口油井的清洗维护,每天背的工具又多又重,从一口井到另一口井,常常有几公里甚至10公里,人没到达,体力已消耗了大半。看着笨重的工具,她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把撬杠、管钳、扳手和螺丝刀合为一体的办法,操作工具由4件变为1件,总重量从15公斤减少到2.5公斤,使用时可随意切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次尝试的成功让她感受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快乐和便利。也明白了,改进创新不是专家的专利,平常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时时处处能遇到卡点难点,想方设法解决了这些,就是革新创新。

在采油过程中刘丽观察发现,抽油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盘根盒的密封圈,不然就会漏油。这个活干起来耗时费力,使人十分头痛,尤其是冬天,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极易破裂,从盘根盒和光杆之间狭窄的空隙中把它抠出来,费时费力。刘丽注视着密封圈想“要是密封圈能自动出来就好了!”那一阵子,刘丽一有空就蹲在井场对着密封圈苦思冥想,甚至连晚上做梦也是换密封圈的事,但是好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早上,刘丽拿起口红旋转时,瞬间就来了灵感。她迅速拆卸口红,了解结构,后来又买来一堆不同厂家的口红拆解,摸清构造后她立即设计图纸,寻找厂家加工。很快,第一个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于2000年试验成功并投入使用。不久,新型盘根盒批量安装到大庆6万多口油井上,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后18年里,刘丽又先后进行了200多次试验,对可调式盘根盒进行了5次大的改进,使密封圈更换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使用寿命从1个月延长到6个月,还使每口井每天节约11度电。这就是刘丽,她十分执着,“干事不求九十九个过得去,只求一个过得硬”。这项成果先后荣获大庆油田技术革新成果特等奖,中国石油集团首届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

刘丽(右一)在井场与工作室成员分享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体会和感受。 央广网发 肖滋奇 摄

生产的难题就是攻关的课题。刘丽身体力行,一切从生产需要出发,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难题:她研发的便携式防喷管,结束了大庆油田一口井只配一套防喷管的历史;她研制的螺杆泵井多功能电缆护管、螺杆泵井方卡子分体护罩、减速箱可擦洗看窗等革新成果在大庆油田推广使用,其中一些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实践出真知,谁也不会料到,一个采油女工,能扎根一线专注采油,有个人创新成果200余项,获市局级奖励75项,国家、省部级奖励38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43项。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有料到,她能成为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协作委员会的领衔人,成为万众瞩目的“大国工匠”。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2011年8月,在厂里的支持下,刘丽牵头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内,铁人王进喜的小型雕像同刘丽30年来获得的荣誉证摆在一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的名言,铁人的传承者刘丽把自己的座右铭定为“做技能工人,当创新先锋”。

工作室成立12年来,刘丽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创新工作室由最初2名成员,致力解决生产难题、服务油田生产的初衷,发展到现在“研、产、用”一体化服务的创新模式。现已形成了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11个分会、531名成员的集人才培养、难题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联盟,显示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单是采油二厂创新创效成果就由过去的每年100项增加到现在的每年500多项。全厂参与创新的人员由原来500人左右跃升到2000多人。工作室以提升产量创造效益为目标,聚焦解决生产难题,全力革新攻关,研发新技术1048项,获得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多件,创造效益1.2亿元。劳动光荣,创新伟大。刘丽正是用青春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成就卓越、创造非凡,实现了超越同辈人的第二个跨越。

她匠心逐梦,像一颗火种,点燃青年员工的工匠精神,为一个英雄的大庆,为建设百年油田,仍在努力奔跑,逐梦前行。

她是大国工匠,更是育匠大师。刘丽执着追求破解石油生产中各种问题,实现了她人生的两次跨越。30年来,刘丽不懈打拼,不断奋进,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在荣誉面前,她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带动更多的人为建设百年油田努力,如何让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有支撑,让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有希望,让国家能源保障的根基更牢固。思考中她进一步明确,这一切都需要人,只有培养出大批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的新型工人,这些目标才会实现。所以,从她被聘为采油技师的那天起,她便开始帮助青年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先后培养出了71名蓝领工匠和1.5万名技能人才。

她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名片意识,只要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必须精益求精。”

她每年都要争取挪出几个月时间,对厂里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中,她探索施行三级递进梯队的个性化培训模式,以独特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带出了一批敢于创新、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

工作室成立12年来,她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课题,把培训作为工作室的重要职能,使之成为传匠心、育人才的平台,至2022年,累计培训技能骨干1.5万人次,其中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6人,高级技师、技师65人。徒弟赵海涛摘取了全省技能大师的桂冠,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邹继艳说:“要是没有刘丽姐,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采油工,管好十几口井就完事了。”现在邹继艳是大庆油田采油技能专家,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完成多项油田重大技术革新。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2018年刘丽参加“中国石油集团技能西部行”活动,每月参与一次,进行现场讲座,分享工作室运行管理的经验。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人才兴才能事业兴。人才培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9年,中国石油集团建立技能专家协作委员会,刘丽担任勘探与生产分会主任,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跨地区服务活动。刘丽带领133名中石油技能专家开展重大技术攻关300余项,跨地区推广创新成果97项,获得国家专利704项,各类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油田开采难度不断增加,油田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化操作设备不断增多。为了应对这些新变化,刘丽在开展好基本技能培训外,正在做技能人才精英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在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中,刘丽展现出了独到的眼光和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在不断接力中传承工匠风范,引领更多人为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奋进。

参加了党的二十大后,刘丽即刻返回大庆油田,下基层宣讲传达二十大精神,她说:“二十大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我们的任务是把二十大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在工作室,她与同事一件件确定创新目标,研讨创新课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战着。

回眸身后千般秀,展望未来万重山。为国献油终生志,铁人精神永相传。执着追求、醉心创新、匠心育人的刘丽,正以主人翁精神、大国工匠的风范,在开拓中国油气开采新路径、为国家能源作保障的路上奋进着、奉献着自身炽热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刘丽铁人大庆油田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海上铁人郝振山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开启密码锁
去郊游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