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2023-11-16李辉钟群锋刘琼荣黄宗法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0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罗哌

李辉 钟群锋 刘琼荣 黄宗法

受当下快节奏生活环境、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及不科学运动锻炼等多种因素影响,胆囊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未能及时加强重视并予以确切有效治疗,会导致胆囊功能异常,并发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在疾病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因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成为外科手术应用中常见术式,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可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切除胆囊,治疗效果确切,是胆囊疾病中常见手术治疗方案[3-4]。但LC 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会使机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易引起术后苏醒期躁动,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同时受疼痛应激源、躁动等影响还会牵拉患者伤口,影响康复进程,对此,做好术后镇痛管理十分必要。氟比洛芬酯是外科手术后常用的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镇痛功效;而罗哌卡因作为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对患者心脏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镇痛效果见效快且起效时间长,是缓解LC 术后疼痛症状的理想选择[5-6]。鉴于此,本文分析LC术后镇痛处理过程中采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3 年3 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2 例接受LC 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常规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标准[7];②符合LC 手术指征,择期进行LC手术治疗;③首次就诊,入组前未自行服用相关治疗药物;④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好,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2)排除标准:①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对本次研究使用麻醉药物过敏;③合并消化道溃疡;④慢性疼痛病史;⑤过度肥胖和消瘦。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研究组(n=36)。本次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号:XG2021003016)。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的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开展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全麻状态下完成LC 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5 min 时,采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生产厂家:远大生命科学(武汉)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054,规格:5 mL∶50 mg]止痛方案,注射剂量为50 mg。研究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采取局部浸润镇痛处理,使用0.2%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 mL∶75 mg)5 mL 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

两组均持续观察24 h。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疼痛评分:记录观察两组镇痛方案应用后不同时间节点,包括术后1、2、6、10、12 h 的疼痛评分变化,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最高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重[8]。(2)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镇痛方案应用后肛门排气时间、Riker 镇静躁 动 评 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1~7 分,1 分表示深度镇静,不能唤醒,7 分表示危险躁动,≥5 分即表示发生躁动[9])、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镇痛方案应用后,发生头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烦躁的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差异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性占比为47.22%(17/36)、女性占 比 为52.78%(19/36); 年 龄35~59 岁, 平均(44.28±4.79)岁;病 程7 个 月~2 年,平 均(1.26±0.11)年;体 重 指 数18~25 kg/m2,平 均(22.36±1.18)kg/m2。研究组男性占比为44.44%(16/36)、女性占比为55.56%(20/36);年龄35~57 岁,平均(45.09±4.59)岁;病程7 个月~2 年,平均(1.22±0.13)年;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22.33±1.13)kg/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2 h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后1 h,两组术后6、10、12 h 疼痛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术后1 h 比较,P<0.05。

组别 术后1 h 术后2 h 术后6 h 术后10 h 术后12 h研究组(n=36) 1.13±0.28 1.14±0.12 3.12±0.19* 3.94±0.13* 4.51±0.09*对照组(n=36) 1.11±0.22 1.17±0.16 3.46±0.25* 4.11±0.16* 5.03±0.13*t 值 0.337 0.900 6.497 4.948 19.733 P 值 0.737 0.37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Riker SAS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h) 苏醒期Riker SAS(分)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n=36) 21.39±5.18 3.81±0.63 12.53±1.11 5.28±1.36对照组(n=36) 35.19±3.71 4.39±0.71 15.84±1.38 7.25±1.45 t 值 12.995 3.666 11.214 5.94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0,P=0.206),见表3。

3 讨论

胆囊疾病以中年女性群体较为常见,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会产生不利影响,手术是治疗该病有效手段。LC 手术作为胆囊疾病常见术式,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能够发挥较好的微创治疗作用,但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如内脏痛、切口痛等[10]。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可能导致膈神经牵拉性损伤和功能失调,引起腹膜局部炎症反应,若术后出现高碳酸血症,还会强化组织炎症反应继而加重疼痛症状,极易引发机体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11-12]。多数患者术后仍需依靠镇痛药物止痛,为避免患者对麻醉镇痛药物形成依赖,阻碍术后恢复进程,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表示,两组镇痛方案应用后,两组患者术后6、10、12 h 疼痛评分虽有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处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氟比洛芬酯是术后疼痛管理中常用药物,能靶向聚集切口及炎症部位,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神经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反应,镇痛药效显著,但该药物半衰期短,对于部分疼痛敏感性LC 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欠佳[14]。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类药物,镇痛效能强烈,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作用可持续6~8 h,能够长效镇痛,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此外罗哌卡因还具有麻醉与镇痛的双重效应,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处理能直接作用于相应神经根,降低外周神经、中枢神经敏感性,从而能有效地减轻炎症与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显著[15]。

有效镇痛与LC 患者术后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术后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Riker SAS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疼痛处理镇痛效果显著,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与氟比洛芬酯相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处理镇痛效果长效,能够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维持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长效抑制炎症应激反应,故可缩短患者术后活动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16-17]。

张振亚等[18]研究中提到,氟比洛芬酯作为非选择性的环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在抑制环氧化酶1 和2 活性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对患者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符文红[19]、王登云等[20]研究显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能阻断手术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有阻滞范围大、镇痛效应显著等优势,且药物对心脏结构组织产生的毒性作用低,也无须复苏期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而本研究中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LC 术后镇痛工作开展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镇痛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镇痛方案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