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对定期体检老年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3-11-16贲婷梁媛潘立玉韩丹丹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0期
关键词:信任度角色定位护患

贲婷 梁媛 潘立玉 韩丹丹

随着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各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如常见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经济压力和生命质量[1-2]。该类患者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一般较低,不利于病情控制。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有助于知晓疾病所处状况并及时进行控制及治疗[3]。随着健康体检需求量的日益增长,患者对体检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护理模式存在片面性,难以满足当前高层次、多样化的护理需求,尤其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提高其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作用效果甚微[4]。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是建立在多角色定位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通过提高体检科护士的综合素质达到改善患者体检质量、优化体检流程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对定期体检老年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7—12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定期体检的20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病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5];(2)年龄>60 岁,且病程>2 年;(3)均于本院定期体检;(4)无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中途退出研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1)护理人员培训。对体检科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提高体检护士的护理能力和意识。(2)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体检环境,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在等待区提供常见老年慢性病相关医学常识的书籍、报刊等。(3)体检注意事项。①体检前: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患者体检前注意事项,如体检前8 h 禁饮食、不能停用降糖药和降血压药等;②体检中:进行体检项目讲解和流程指导,告知患者各项体检项目检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在体检中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体检流程并维持良好的秩序;③体检后:及时告知患者体检报告领取时间和方式,采用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患者体检报告解读流程和疾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1)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培训。对体检科护士实施规范化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培训和考核,增强护士体检相关知识和各种能力,使其适应服务者、执行者、示范者、管理者和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2)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角色。①服务者: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体检过程中提供主动热情的接待服务,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耐心,尊重患者隐私,同时保持自身仪态端庄,维护医院形象。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安全的体检环境,设置各类醒目、简洁、规范的指示标牌,在候检区放置沙发,提供免费的纸杯和饮水,同时提供常见老年慢性病相关医学常识的书籍、报刊,并配备平车、轮椅等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②执行者:向患者详细介绍体检前、体检中和体检后体检项目、流程及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指导患者顺利完成所有体检项目,告知患者体检报告领取时间及领取方式。设置体检后的绿色通道,为需办理入院的患者提供预约挂号、专家会诊和快速入院等服务。③示范者:陪检时根据患者体检报告结果初步评估其健康状况,介绍疑似疾病的初步诊疗情况,对患者关注的体检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示范和指导,提出预防保健措施,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管理者:体检过程中根据各体检项目的排队情况适当调整体检项目顺序,确保体检流程畅通,避免人员拥堵。体检结束后,患者建立患者体检个人健康档案,及时录入患者体检信息,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及指导。⑤心理辅导者:对患者在体检中出现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疏通,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消除心理压力,使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体检中全程等待时间和体检完成时间,干预前后风险感知、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SES)、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ASAS-R-C)和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1)记录患者体检中全程等待时间和体检完成时间。(2)风险感知:采用慢性病相关风险感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风险感知程度变化情况,包括经济风险(20 分)、身体诊疗风险(25 分)和社会心理风险(15 分)3 个维度12 个条目,每项评分0~5 分,满分60 分,评分越高,表示风险感知水平越高[6]。(3)自我效能:采用CDSES 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变化,包括症状管理自我效能(4 个条目)、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2 个条目)共2 个维度,每个条目评分1~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7]。(4)自我护理能力:采用ASAS-R-C 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包含一般自理能力、发展性自理能力和健康欠佳时自理能力,满分75 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8]。(5)护患关系信任度: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评估患者和体检护士的护患关系信任度,包括尊重、安心感、一贯性、对知识和技术的确信及对未来的信心共5 个维度,总分41~164 分,评分越高表示信任度越高[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处理本研究数据。性别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体检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62 例,女38 例;年龄61~76 岁,平均(68.89±5.38)岁;慢性病:1 种12 例,2 种49 例,3 种及以上39 例。观察组男59 例,女41 例;年龄63~75 岁,平均(69.25±4.95)岁;慢性病:1 种15 例,2 种51 例,3 种及以上34 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体检中全程等待时间和体检完成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检全程等待时间为(15.64±4.12)min,短于对照组的(20.15±5.74)min(t=6.383,P=0.000);体检完成时间为(62.83±10.69)min,短于对照组的(75.08±12.40)min(t=7.482,P=0.000)。

2.3 两组风险感知比较

干预前,两组风险感知各维度(身体诊疗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经济风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风险感知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险感知比较[分,(±s)]

表1 两组风险感知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身体诊疗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经济风险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100) 14.01±3.25 20.72±3.68* 7.94±2.38 11.49±2.54* 12.33±3.25 16.52±2.78*对照组(n=100) 14.47±3.89 17.90±4.12* 7.57±2.42 9.95±3.06* 12.74±3.50 14.69±3.15*t 值 0.907 5.105 1.090 3.872 0.858 4.356 P 值 0.365 0.000 0.277 0.000 0.392 0.000

2.4 两组CDSE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DSE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CDSE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100) 20.93±5.24 29.50±6.12* 9.40±2.62 14.74±3.18* 29.89±3.22 45.74±5.16*对照组(n=100) 21.21±5.49 25.44±6.85* 9.15±2.27 12.26±3.85* 30.10±3.54 39.32±6.73*t 值 0.369 4.420 0.721 4.966 0.439 7.570 P 值 0.713 0.000 0.472 0.000 0.661 0.000

2.5 两组ASAS-R-C 评分和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ASAS-R-C 和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SAS-R-C 和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ASAS-R-C评分和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ASAS-R-C评分和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ASAS-R-C 护患关系信任度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100) 48.62±6.85 62.77±7.32* 98.43±12.29 142.45±8.48*对照组(n=100) 49.13±7.06 58.40±9.15* 99.71±11.98 134.41±10.54*t 值 0.518 3.729 0.746 5.943 P 值 0.605 0.000 0.457 0.000

3 讨论

慢性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且病情进展缓慢,加之老年人常对疾病了解较少,健康意识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病情进展[10-11]。定期健康体检可在早期发现机体隐藏的健康问题,通过各类疾病信号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同时还可通过体检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健康意识[12]。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可通过改善体检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度,帮助患者提高定期体检的意识,在体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3-14]。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定期体检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片面性,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该类患者需求[15]。

相关研究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普遍较低,而提高患者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6-17]。风险感知又称为风险认知,其影响因素较多,与态度、情绪、认知的选择等有关;自我效能感则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运用所拥有的技能及知识执行某种行为时的自信程度,即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1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体检全程等待时间和体检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风险感知、CDSES 评分、ASAS-R-C 评分和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可以缩短定期体检老年慢性病患者体检时间,明显提高其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且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护患关系信任度也有所改善。护士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是将体检科护士定位为服务者、执行者、心理辅导者、示范者等角色,从不同维度的角色完成护理工作;在进行体检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多元化角色转变的角度来进行调整,对自身的工作状态进行改变,可以优质且高效地完成使命,为体检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掌握疾病及健康知识,全面了解相关风险状况,增加患者信任度,提高其配合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增强患者自身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行为,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19-20]。

综上所述,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应用于定期体检老年慢性病患者,能有效缩短体检时间,明显提高患者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且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护患关系信任度亦有所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信任度角色定位护患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