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响*

2023-11-16杨凌霞刘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0期
关键词:吴茱萸白介素溃疡性

杨凌霞 刘萍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并不少见的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临床中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病患者除表现出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外,病灶组织及血清中的防御素表达也显著异常,同时其炎症反应较为突出,表现为血清白介素等指标的表达失衡[1-2],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防御素及白介素的改善程度可作为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方面[3-5]。近年来临床中采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不断增多,常用的有吴茱萸汤,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调理脾胃功能,效果较好,但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响研究极为匮乏。因此,本研究现探究吴茱萸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防御素及白介素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2 月—2023 年5 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2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 岁及以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心、肾、肺等功能不全;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临床资料不完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美沙拉嗪(生产厂家: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口服,1 g/次,3 次/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汤灌肠治疗,吴茱萸6 g,生姜10 g,水煎至300 mL,灌肠治疗,1 次/d。两组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Mayo 评分、防御素[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HNP1-3)及人β-防御素2(HBD-2)]及血清白介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1)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肠镜检查示黏膜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所示黏膜情况均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所示黏膜情况均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Mayo 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2、4 周后分别采用Mayo 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其包括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及医师总体评价,每项评分范围为0~3 分,得分越高表示溃疡性结肠炎越严重[7]。(3)防御素:于治疗前及治疗2、4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标本,每次4.0 mL,以每分钟3 000 r 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HNP1-3 及HBD-2 的检测。(4)血清白介素:于治疗前及治疗2、4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采集部位与采集量分别为肘静脉及4.0 mL,以离心半径15 cm及3 000 r/min 的离心速度进行5 min 的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IL-1β、IL-6、IL-8 及IL-10 的定量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 23.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式为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6 例,女30 例;年龄20~65 岁,平均(39.32±10.13)岁;病程11.0~135.5 个月,平均(82.32±30.53)个月;严重程度:轻度16 例,中度50 例。观察组男37 例,女29 例;年龄19~65 岁,平 均(39.29±10.22)岁;病程11.0~136.0 个月,平均(82.50±30.66)个月;严重程度:轻度15 例,中度51 例。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P=0.01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Mayo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yo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观察组的Mayo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排便次数便血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66) 2.03±0.51 1.35±0.39 0.59±0.10 1.95±0.39 0.96±0.29 0.41±0.11观察组(n=66) 2.06±0.49 1.10±0.26 0.41±0.06 1.96±0.37 0.77±0.26 0.35±0.07 t 值 0.268 3.373 9.761 0.117 3.085 2.910 P 值 0.789 0.001 <0.001 0.906 0.002 0.004组别 内镜发现医师总体评价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66) 2.31±0.50 1.50±0.32 0.91±0.15 1.93±0.39 1.31±0.23 0.66±0.12观察组(n=66) 2.29±0.51 1.29±0.25 0.81±0.12 1.95±0.41 1.16±0.21 0.59±0.08 t 值 0.177 3.270 3.292 0.223 3.046 3.069 P 值 0.859 0.001 0.001 0.823 0.003 0.002

2.4 两组治疗前后防御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防御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观察组的防御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防御素比较[pg/m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防御素比较[pg/mL,(±s)]

组别 HNP1-3 HBD-2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66) 9.31±1.91 5.36±0.96 1.39±0.50 13.63±2.63 9.13±1.98 1.75±0.63观察组(n=66) 9.36±2.03 4.71±0.79 1.16±0.36 13.56±2.78 7.80±1.63 1.32±0.51 t 值 0.113 3.306 2.360 0.115 3.279 3.355 P 值 0.909 0.001 0.020 0.908 0.001 0.001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白介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IL-8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比较[pg/m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比较[pg/mL,(±s)]

组别 IL-1β IL-6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66) 13.32±2.01 10.96±1.75 4.11±0.69 11.63±2.91 9.35±2.35 6.95±1.52观察组(n=66) 13.36±1.98 10.06±1.66 3.79±0.55 11.72±3.02 7.90±2.03 6.05±1.31 t 值 0.115 3.031 2.946 0.135 2.953 2.836 P 值 0.908 0.002 0.003 0.892 0.004 0.005组别 IL-8 IL-10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66) 13.53±3.30 11.75±3.13 9.06±1.63 20.31±5.32 22.52±5.71 23.32±6.60观察组(n=66) 13.56±3.26 10.32±2.65 8.11±1.52 20.22±5.19 25.96±6.35 26.75±7.39 t 值 0.040 2.205 2.695 0.098 3.272 2.812 P 值 0.967 0.030 0.008 0.921 0.001 0.006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其对患者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系统,对机体整体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对于本病多采用水杨酸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往往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导致患者的不适感增强[8-9]。中药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更为直接的治疗效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显著[10-11],而吴茱萸汤在止泻、止吐、利胆、抗溃疡等方面别具优势,因此,本研究将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以探讨其价值。

研究显示,本病患者免疫调节因子呈现失衡的状态,IL-1β、IL-6、IL-8 及IL-10 等白介素作为常见的炎症及免疫调节因子,在本类患者的血液中呈现表达异常的情况,且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转归有关[12-13]。HNP1-3 及HBD-2 作为临床研究的常见防御素指标,其在抗菌、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及免疫因子的释放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当局部炎症与感染存在时,其表达随之升高,起到防御的作用,而随着感染及炎症的控制,其应激性的变化得到改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汤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表现为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同时治疗2、4 周后的Mayo 评分、防御素及血清IL-1β、IL-6、IL-8 均更低,而血清IL-10 更高(P<0.05),因此吴茱萸汤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分析原因,吴茱萸具有理气止痛、温中燥湿及止泻等作用,生姜则具有解表散寒及温中止呕等功效,西医认为两者的提取物均有抗氧化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作用[17-18],而直肠给药的方式,有助于药物直达病灶,因此吴茱萸汤通过促进局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运,有助于炎症的控制和肠道黏膜恢复[19-20],防御素及白介素水平均随之改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吴茱萸汤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防御素及白介素的表达。

猜你喜欢

吴茱萸白介素溃疡性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