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豆玉米机械化播种质量的调研
——以黑龙江省抚远市为例

2023-11-16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马姝岑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9期
关键词:抚远播种机机具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马姝岑

机械化播种作为大豆玉米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抚远市为例,通过探讨大豆玉米机械化播种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抚远市乃至北方地区大豆玉米机械化播种质量的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抚远市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县级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形地貌为低平辽阔的沉降平原,辖区面积6047.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 万亩。抚远市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光照时间长,无霜期115—130 天。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当地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生长期120 天左右,粮食年产量保持在35 亿斤以上。

抚远市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现有农机装备总量84.41 万千瓦,农机具保有量20000 多台套,其中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及其它机械18000 多台套,农用无人机600 余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8%。

近年来,抚远市按照增大豆、减水稻、稳玉米的方向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大豆面积快速增长,玉米稳中有增,相应的播种机械增长也较快。2023年主要作物播种面积258.23 万亩,其中玉米55.75万亩,大豆119.52 万亩,水稻82.96 万亩。现有旱田播种机械1850 台,其中勺轮式播种机1400 台,指夹式播种机350 台,气力式播种机100 台。200马力以上拖拉机500 余台,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2022年,抚远市引进北大荒农服集团开展垦地合作,秉承着“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宗旨,建立4500 亩示范田,将农户不敢种、种不好的低洼地、烂泥地进行全程托管式生产,播种环节采用气力式播种机进行播种,其他环节采用农垦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把低产田种成了高产田,增产15%。2023年北大荒农服集团在抚远市的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亩,覆盖乡镇10 个,示范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抚远市团结村玉米种植地块现场测试数据汇总表

1.播种装备水平有待提升。根据当地农机部门在同一调查点的监测数据,勺轮式播种机播种的平均出苗率为玉米71.7%、大豆88.2%,单产为玉米630 千克/亩、大豆150 千克/亩。指夹式播种机播种的平均出苗率为玉米87.4%,单产为670 千克/亩。气力式播种机播种的平均出苗率为玉米92.6%、大豆94%,单产为玉米800 千克/亩、大豆180 千克/亩。调研中现场实测抚远市团结村玉米地块,当地玉米按照理论粒距20cm 进行播种作业,勺轮式播种机粒距合格率80%,指夹式、气力式粒距合格率均为100%。勺轮式播种机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为40.41%,最大粒距46cm,最小粒距11cm;指夹式合格粒距变异系数18.56%,最大粒距26cm,最小粒距10cm;气力式播种机合格粒距变异系数17.56%,最大粒距25cm,最小粒距13cm。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气力式播种机性能优、效率高,播种作业适应性强,播种质量好,增产效果明显,但机具销售价格较高,当地传统勺轮式播种机仍是主流,占比75%,指夹式播种机占比19%,气力式播种机仅占6%,机械更新换代较慢。

2.土地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据农民反映,虽然当地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但土地多散落在一家一户手中,土地规模相对较小,购置高性能播种机投入大、使用率低,不划算,普通农户没有购买动力,也少有购买能力,更新机具意愿不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反映,由于土地不集中连片、种植作物不统一,机械作业转移频繁、时间长,难以发挥高性能播种机的效率,并且各家种植的品种、作业需求、作业时间各不相同,难以统一安排、高效作业,影响了合作组织购置使用高性能播种机的积极性。农机经销企业反映,受市场规模和需求影响,高性能播种机购买使用少,生产批量小,价格降不下来,形成了“供需两弱”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限制了播种质量的整体提升。

3.机手操作水平有待提升。机械化播种作业对驾驶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设计更为精密的气力式播种机,作业过程效率高、速度快,要求行驶路线保持直线,往返间距均匀合理,播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8—10 公里,且不能出现行驶忽快忽慢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的机手由于经过专业的培训,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高,作业均匀、一致性好、出苗率高,普通农户操作播种机多凭借经验,时好时坏,重播、漏播的情况比较多。

三、建议

机播质量直接影响作物出苗质量。全方位提高大豆玉米机播质量,是大面积提升单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气力式播种机等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装备批量小、价格高、销量低、应用不广泛的问题,建议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测算,优机优补,提高补贴额,引导农民先以较低的投入把先进机具用起来,让企业把批量化生产运转起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采用作业补贴的方式支持增产播种技术落地,通过谁作业补贴谁,补齐应用高性能播种机的社会化服务差价,让优质作业服务提供者获得更高收益,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买好机、用好机,以高质量机播作业挖掘产量潜力。

2.开展装备研发攻关。及时修订大豆玉米播种机具的大纲标准,优化播种机检测方法,将播种机、免耕播种机大纲转化为条播机、穴播机、精播机大纲,提高播种精度等关键指标标准,引导相关生产企业持续改进提升农机产品。将大豆玉米高性能播种机研发攻关纳入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支持科研院所和农机生产研发企业突破国产机具材料和工艺上的瓶颈,鼓励开展国产高端播种机、高性能零部件的科研攻关,加快国产机具的优化升级,缩小与进口机具的技术差距和价格差距。

3.加强技术培训宣传。在对象方面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民机手,在形式方面兼顾现场演示和田间实操,在内容方面兼顾普遍使用的中低端机具和先进适用的高端机具,分门别类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机手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作业质量。遴选一批生产研发能力强的农机企业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机合作社,组织开展政企合作、政社合作、企社合作,打造一批“保播种质量、提作物单产”的试验田、示范田。充分利用政府官方媒体和社会自媒体资源,制作农民易学易懂的技术图文视频,广泛宣传应用高性能播种机提单产的典型案例,引导更多农民应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播种技术。

4.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运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作业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购买使用高性能播种机械,加快高性能机具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代种、代管、代收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行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服务,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土地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种植和农业投入品的统一供应,带动小规模生产主体持续跟进现代农业生产,让不愿意改变经营权的农民土地也能实现高质量机械化播种作业。同时,加快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引导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作业管理和质量监测,促使播种作业效果看得见、可量化。

猜你喜欢

抚远播种机机具
回家
抚远意象等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我们都是播种机
“SB250病毒”是恶作剧
让党建成为信仰播种机和工作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