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品经典

2023-11-15

青年文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铁环渡船小山

听作家讲读经典名著,理解文学与人生。本期特邀作家傅菲品读《边城》。傅菲,专注于乡村和自然领域的散文写作,出版散文集《元灯长歌》《深山已晚》《我们忧伤的身体》等30部,曾获三毛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原著精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作家品读】

《边城》:美的意蕴

文/傅菲

人是自然中来的,人是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来到森林或旷野,内心会涌动一种欣悦、朴素的情感。此时,人与自然的共通,回归到了母地父土,人如植物、溪流一样安定、安详。这种情感,我称之为自然情感。在自然情感的熏染下,我们回溯、抵达、内省、瞻望、远眺、获得、丰盈,召唤我们向善向真,召唤我们朴素、纯粹。自然作为我们心灵的珍贵元素之一,而恒定存在。自然既是我们的物质资源,也是我们的精神资源。我们的一切艺术均来自于此。我们的讲述来自于此。人类的故事也来自于此。自然的质地等同我们精神的质地。

沈从文先生对自然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在第一章,以小溪作自然场景(也是“爷爷”的工作场所),牵引出主人公“爷爷”“翠翠”。对小溪的描写如入胜景: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有了河,才有渡船;有了渡船,才有了老船夫。河,在《边城》中,具有自然主线的作用。人物的日常生活、爱情故事、端午、碾坊等,都围绕这条河展开。沈从文先生对河的描写,注入了诗意、平静、饱满的乡情。

(节选)

猜你喜欢

铁环渡船小山
小山怪变变变
奔跑的铁环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老杨公公撑渡船
破釜沉舟
滚铁环 等
渡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