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牛、羊排气有危害

2023-11-15李忠东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反刍动物甲烷瘤胃

李忠东

温室气体排第二

近日,美国一家大型奶牛场发生大爆炸,瞬间升起巨大的黑色蘑菇云,数十千米外都清晰可见。爆炸引发的大火造成严重损失,烧死奶牛1.8万多头,数十名挤奶工人受伤。为什么奶牛場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爆炸?

调查人员发现,奶牛排放的甲烷是元凶。甲烷浓度过高时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弧等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养殖场等低通风的地方,更容易出现高浓度甲烷气体,进而引发爆炸事故。

奶牛运输过程中也发生过类似问题。2014年,一架波音747在爱尔兰海上空发出了火灾警报。飞行员随即紧急迫降,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查,并未在机舱内发现火灾和烟雾的痕迹,但测出机舱内聚集了大量甲烷气体,而这种气体就来自于飞机上的400头奶牛。这些气体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可能随时被引爆。

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区域性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消耗化石能源排放出大量污染物质和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大规模饲养的牛羊等家畜在新陈代谢,特别是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公告,全球畜牧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占到各行业各领域排放总量的15%左右,与之相比,机动车只占13%。

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一氧化碳,以及氯氟烃、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醛类和各种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极微量气体,会导致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诸多问题。

甲烷气体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不过,排行第二的甲烷气体“增温能力”要比第一名二氧化碳强大得多。尽管甲烷气体的总量远不及二氧化碳的总量,但温室效应的潜能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除了本身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强大以外,被排入空气后还不易被生物直接利用,能在空气中停留9~15年。按照20年的时间框架内计算,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潜能可以飙升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72倍了。

资料显示,正常情况下甲烷气体对人体是基本无毒的,但浓度过高时,会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空气中甲烷气体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呼吸和心跳加速等问题,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

环保组织研究指出,农业领域约占全球甲烷气体排放量的40%,而畜牧业是其中最大的来源,达到32%。牛、羊每天通过打嗝和放屁释放的甲烷气体,占了大气层中甲烷总量的10%以上。据初步估算,一头成年奶牛每年排放的甲烷气体大约有110.7千克,相当于1.7辆汽车的甲烷气体排放量。羊虽然食量比牛小得多,一年排放量较少,只有不到10千克,但是基数很大,达到近30亿只。除了甲烷气体,牛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一氧化二氮(笑气)和氨气,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也有不容忽视的破坏作用。

在反刍动物中,牛的甲烷气体排放量占了大头。全球养殖牛的数量大约在20亿头,如果全球各地的养牛场所产生的甲烷气体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全球变暖产生严重影响。正因如此,近年来,控制甲烷气体排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点领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如果甲烷气体排放量在未来10年内减少40%~45%,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可将全球变暖的预值降低0.3℃。

消化系统很特殊

牛羊的体内之所以会产生甲烷气体,主要与它们特殊的消化系统结构有关。牛、羊属于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主要食物是牧草、干草等,因富含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化。牛的肠道非常长,能够让食物在体内停留14~20小时。常见的草食反刍动物有水牛、黄牛、奶牛、山羊、绵羊、骆驼、长颈鹿、羊驼、狍子,以及梅花鹿等。它们先将大部分牧草、干草等粗饲料吞咽进入瘤胃,等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才会将在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的粗饲料,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咀嚼,混入唾液后再吞咽回瘤胃。这个过程就是反刍。

单胃哺乳动物只有一个胃室,主要利用肠子消化食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经消化液分解为较简单的形式后被吸收,提供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或合成自身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各种物质。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要比单胃哺乳动物复杂得多。反刍动物的胃由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组成,它们不是一条直线通到底,而是相互交错。4个胃室各有分工,通过密切合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第二次咀嚼。瘤胃和网胃负责将食物和胆汁混合,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反刍食物,经缓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重新吞咽后的食物经过瘤胃到重瓣胃,进行脱水,再送到皱胃,最后进入小肠被吸收。其中,瘤胃微生物的菌体蛋白质、糖类和脂类,是反刍动物最重要、最直接也是利用效益最高的营养来源。

瘤胃是食物进入牛羊等反刍动物胃肠道内的第一个胃室,体积最大,占了整个胃面积的80%。成年母牛的瘤胃容积可达151升,能存136千克内容物。瘤胃不能分泌胃液,它的消化功能全靠生活在这里的厌氧微生物。食物到达瘤胃后,大量微生物便会马上粘贴在它们的表面,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以及β-糖苷酶等消化酶,快速将食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类物质切割成单糖,并变身为挥发性的脂肪酸和二氧化碳等。反刍动物60%~70%的能量来源于脂肪酸。经过微生物的充分消化后,约50%的粗纤维可在瘤胃内被消化。

在消化过程中,瘤胃产生出大量氢气。无氧的瘤胃环境培养了产甲烷菌,它们并不参与瘤胃中的消化过程,但可以利用消化的副产物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气体和水,这一过程被称为甲烷生成反应。当甲烷气体逐渐增多后,牛不得不以打嗝、放屁的形式排出多余的气体。其中90%~95%通过口腔排出,5%~10%以粪便和放屁的形式释放。这让饱胀的牛、羊舒服了一些,却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

减少排放有妙招

为减少牛打嗝、放屁排放出的甲烷气体,日本科学家正在推进“减少牛甲烷项目”。他们希望通过开发牛胃传感器,同时使用人工智能控制喂食,在2050年将牛的甲烷气体排放量减少80%。研究人员发现,将腰果壳中提取的油混合到饲料中,氢气会被转化为牛的营养来源“丙酸”,而非甲烷气体,从而将甲烷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近两成。

阿根廷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有趣的“采屁背包”,用来收集牛屁。“采屁背包”一端延伸的管子插入到牛的消化腔,收集它消化时产生的甲烷气体,一天可以达到300升。收集后的甲烷气体还能进行二次利用,转化为充足能量后可使汽车行驶24个小时,也能利用燃烧释放的能量供应热水。

英国科学家研发了一款牛用减排口罩,口罩前端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牛打嗝时排放的甲烷气体浓度。当含量过高时,口罩通过催化剂使奶牛排放的甲烷气体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将甲烷中和50%,最终实现减少甲烷气体排放的目的。这款口罩不会影响奶牛正常活动和进食,可以将甲烷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数值降低到不足原始值的1.5%。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喂牛吃红海藻,能降低99%以上的甲烷气体排放。红海藻即芦笋藻,藻体深红棕色或紫红色,高6~12厘米,主要生长在潮间带下深水沼中或低潮带下礁石上,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热带水域相当普遍。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就做过实验,用芦笋藻做成牛的膳食补充剂,发现可消除肠胃99%以上甲烷气体,并且不影响肉质。

在新西兰北帕默斯顿的一个研究农场,研究者将红茶菌粉末混合成一种类似牛奶的饮料喂给小奶牛。研究人员指出,红茶菌是一种益生菌,研究表明它可以减少打嗝,从而减少甲烷气体排放。试验表明,吃了益生菌补充剂后,小牛的甲烷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0%。

在过去15年中,新西兰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疫苗。疫苗能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然后抑制生产甲烷气体的微生物,有可能将奶牛产生的甲烷气体量减少30%或更多。疫苗只需要每年注射一次,甚至可能在动物一生中只注射一次,而且不会伤害动物或影响牛奶或肉的质量。

新西兰人口约500万,但有约1000万头牛和2600万只羊。养殖业是该国最大的出口创汇来源。新西兰约一半的温室气体来自农场。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行动,该国政府计划对本国农场动物排放的温室气体征税。征集的税款将全部用于资助农业新技术的研究。此税将在2025年开始征收,但税费尚未确定。不过,该计划引来当地农场主的强烈反对,指出这种税将使小型农场无法生存,导致肉类和奶类价格上涨。

猜你喜欢

反刍动物甲烷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液氧甲烷发动机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Gas from human waste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羊瘤胃臌气的发生及防治
如何防治牛的瘤胃积食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