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

2023-11-15吴彩娟陶欣慧陈雪清刘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8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盆底根治术

吴彩娟 陶欣慧 陈雪清 刘玲

子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第7 位,60%~70%子宫颈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1],子宫颈癌根治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切断了子宫周围神经及部分盆底肌肉组织,膀胱直肠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容易导致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2]。此外,为防止术后癌症复发,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由于化疗不良反应及担心术后并发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和依从性降低,进一步加重盆底肌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自我效能和依从性,预防改善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跨理论模型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该模型根据患者改变的动机和时间,将整个行为变化过程分为5 个阶段,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行为改变发生[3]。目前该模型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中被广泛使用,较少用于子宫颈癌。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性术患者90 例,纳入标准:病理诊断子宫颈癌;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能积极配合治疗;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既往盆底功能障碍;有精神系统疾病如痴呆、癫痫等;泌尿及生殖系统活动性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该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包括:病情观察,疾病相关知识普及,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引流管的护理,感染预防,及术前指导患者采用凯格尔训练法,具体为:嘱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膝,收缩臀部肌肉并向上提肛,保持5 s 后渐渐放松。如果一开始只能保持2 s,就保持2 s,再放松2 s,150~200 次/d,然后逐渐延长,呼气时收缩,吸气时放松。训练过程中保持顺畅呼吸,放松身体其他部位,避免大腿内侧、臀部肌肉、腹肌收缩代偿。以视频形式进行教育指导,使患者能更直观地掌握动作要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接受过跨理论模型知识培训的3 名护士与医生共同实施。在患者依从性比较低的几个阶段:术前1、7 d、术后1、3 个月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每次干预前用《行为改变阶段评估问卷》对患者意愿进行评估,根据其所处行为阶段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4]。(1)前意向阶段。此阶段患者无动机。主要干预措施是宣传手术相关知识,告知子宫颈癌根治术由于手术时间长、范围广、腹部切口造成的伤害比较大,术后容易导致盆底肌功能损害,引导患者意识到盆底肌功能损害的后果,并请能较好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患者分享经验,为其行为改变奠定思想基础。(2)意向阶段。此阶段患者有动机,但信念不强。引导患者对自我认知行为进行评价,使其认识到如果不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会产生压力性尿失禁等不良后果,请患者想象尿失禁漏尿时的不良体验,与患者探讨行为改变带来的益处,从而改变其思想行为。(3)准备阶段。此阶段患者准备采取行动。可以微信分享盆底肌功能锻炼教学视频,发放宣传册,探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锻炼计划,要求每次记录锻炼情况,并阶段性进行自我评价。指导患者保持与科研小组的联系,有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医护人员给予耐心的解答。(4)行动阶段。此阶段患者已经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首先肯定患者行为,帮助其完善锻炼计划,然后通过交谈了解其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解决问题。(5)维持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防止患者因各种原因放弃已养成的锻炼行为。应鼓励其继续保持,加强定期随访。可以通过同伴支持、电话咨询、微信群交流等手段督促患者锻炼计划,例如建议坚持每日训练打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对两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尿失禁程度进行评价。(1)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使用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由国内学者杨支兰等[5]设计,本研究中用于评估子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该问卷共包含3 个问题:每天进行盆底肌肉运动的平均时间;每天盆底肌肉运动的重复组数;练习盆底功能锻炼的方法是否按所教技巧进行。总分为2~20 分,总分<6 分表示依从性较差,6~13 分表示依从性一般,≥14 分表示个体具有良好依从性。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2)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使用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PMSES),共23 个条目,包含预期自我效能、预期结果两个维度。分值0~230 分。总分>70 分为自我效能良好,50~70 分为自我效能一般,<50 分为自我效能较差。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水平越低,锻炼自信心越小[6]。BPMSES 量表及自我效能和预期结果维度的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0.912、0.845、0.941,重测信度分别为0.910、0.841 和0.935。(3)尿失禁程度。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量表内容包括漏尿频率(0~5 分)、漏尿量(0~6 分)、何时发生漏尿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0~10 分)4 个项目。相加得到总分(0~21 分),分值越高,说明尿失禁程度越严重。此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1[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eo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19~60 岁,对照组年龄22~62 岁。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宗教信仰、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45) 6.534±3.645 13.321±5.739对照组(n=45) 6.018±2.421 9.178±2.591 t 值 0.791 4.414 P 值 0.431 0.001

2.3 两组BPMSE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PM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BPMSE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BPMSE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45) 60.714±6.645 98.758±17.389对照组(n=45) 59.655±10.354 79.166±14.552 t 值 0.577 5.796 P 值 0.565 0.001

2.4 两组ICI-Q-SF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ICI-Q-SF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ICI-Q-SF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45) 14.441±3.283 7.474±2.653对照组(n=45) 13.761±4.521 10.475±2.345 t 值 0.816 5.685 P 值 0.416 0.001

3 讨论

3.1 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坚持盆底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子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8],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渐趋年轻化。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等均是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9]。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子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子宫颈癌的常用手段。但该术式切除组织范围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主要表现是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10]。压力性尿失禁是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类型[11],文献[12-13]也证实了这个结论。文献[14-16]表明,早期预防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盆底肌障碍发生率,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增强预后。盆底肌功能锻炼是预防或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最简单、易行、无痛苦且最有效的方法。

3.2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措施较常规护理措施的优势。

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需要至少坚持3 个月[17]。锻炼主要依靠患者自觉行为,单调的动作,乏味的过程使患者很难坚持,因此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是重要的环节。跨理论模型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维持阶段转换[18]。前意向阶段强调盆底功能障碍的严重性及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优益性,使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意向阶段主要引导患者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促进患者锻炼盆底功能行为的产生;准备阶段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帮助其制定锻炼计划;行动阶段干预重点是完善患者锻炼计划,帮助解决患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维持阶段为避免患者退回之前行为阶段,鼓励、肯定患者的行为,促进患者行为巩固,引导患者坚持进行盆底锻炼。相比常规健康教育,此方法更具针对性,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改善其行为问题,做到因人而异干预指导[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尿失禁程度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P<0.05)。这与也充分说明依据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行为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和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帮助患者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减轻尿失禁程度。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盆底根治术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