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方式探讨

2023-11-14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内江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净水厂生产废水混凝剂

◇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张 林 孟 浩 程 鹏 刘 强 王 平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废水开展回用试验,探讨不同类型废水在不同回流比和药剂投加量下试验出水浊度变化,发现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回用比为10%时,仍满足试验出水浊度要求,最后提出了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的回用方案。

1 引言

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为工业基地供应工业清水和反渗透水。净水厂生产废水(包括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约占处理水量的3%-10%[1],其主要成分为悬浮颗粒物[2]。这些生产废水若排放到自然环境,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5],排入污水管网,易造成污水管网淤积堵塞。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净水厂生产废水宜采用回用利用为主,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生产废水回用可节约水资源费,减少外排废水处理费用,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目前,生产废水的回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两类[6],考虑到生产废水中富集的污染物质可能影响出水水质[7]。需对生产废水进行回用试验,确保其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确定企业生产废水回用方案。

2 试验方法

依据相关规范,将采集净水厂反冲洗水、排泥水和两者混合水样(排泥水:反冲洗水体积为25:129)加入一定量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分别与絮凝池进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絮凝沉淀试验,反应30min后,分析测试浊度变化,将其出水与未回用工况下净水厂沉淀池出水相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3.1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

不同类型生产废水与絮凝池进水在不同的回流比和投药量下,试验出水浊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比较不同类型废水发现混合水效果最佳,排泥水回用后效果最差,这与排泥水中颗粒物含量大有关,而混合水在回用比达到10%时,只有混凝剂投加量超过50mg/L时,其出水浊度高于未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出水浊度,这可能与回用水中颗粒物含量的增加,增强水中颗粒间的碰撞几率,强化混凝的效果有关[8]。混凝投加量也影响生产废水回用出水水质,过多投加混凝剂造成胶体的复稳,不利于生产废水中胶体物质的去除。直接回用导致进入生产工段的颗粒物含量显著增加,增加了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频率的增加,导致排放更多地生产废水的生产,不利于整个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图1 回流比和混凝剂量对不同类型生产废水直接回用试验出水浊度的影响

3.2 生产废水间接回用

不同类型废水经30min沉淀后上清液在不同的回流比和投药量下,试验出水如图2所示。与生产废水直接回用相类似,混合水回用的处理效果最好,在回用比小于或等于10%时,其试验出水接近或低于未回用工况下沉淀池出水浊度,这与沉淀后混合水中浊度显著降低有关,混凝剂投加在37.5mg/L时效果最好,高于直接回用的药剂使用量,这与生产废水中胶体等物质在颗粒物沉淀过程中被部分去除有关;生产废水沉淀后再回用,可降低进入生产工段的颗粒物含量,同时避免部分含高浓度颗粒物浓度的底泥水回用,可有效地降低运行能耗。

图2 回流比和混凝剂量对不同类型生产废水上清液间接回用试验出水浊度的影响

3.3 生产废水回用措施探讨

基于试验数据、试验现象和现场实际情况,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废水回用方案以沉淀后间接回用为主,考虑到排泥水浊度回用冲击较大,建议将排泥水进行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将其与反冲洗水混合后,再进入净水生产工序。具体技术路线图如图3所示。

图3 拟采用的生产废水回用措施

来自混凝沉淀池排泥水进入排泥水储存池,经排泥水处理车间产生的滤液进入回用水收集池,超滤水反洗水也进入回用水收集池。回用水收集池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分别为压滤液沉淀池、反冲洗水后收集池和排水池。压滤液沉淀池上清液回流进入反冲洗水收集池,以减少排泥水对反冲洗水的影响;反冲洗水进入反冲洗水收集池后,经简单沉淀后,溢流进入排水池,可避免取水对沉淀池的扰动,取水泵抽取排水池内沉淀池上清液,经管道输送至生产工段的絮凝反应池,通过联动装置,调节水源水加药泵增加投药量,实现对回用水的高精度水质调控。

4 结束语

依据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净水厂不同类型生产废水水质特点,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生产废水直接和间接回用试验,在满足净水厂试验出水浊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废水的回用措施,为高效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方案。

猜你喜欢

净水厂生产废水混凝剂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破坏净水厂
复配混凝剂强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分析
复合高分子混凝剂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的试验研究
水处理混凝剂的分类及未来发展探究
高COD二噻烷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关于净水厂机电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电解制备新型混凝剂及其混凝特性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
草甘膦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