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2023-11-14张恒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

教育家 2023年43期
关键词:体教专业化体育教师

张恒 |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

国之大计,关键在人才。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体育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教育。学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主要场所,体育课作为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保障体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新苑小学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体育教师,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

作为河北省体教融合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奥林匹克运动示范校、校园冰雪运动示范校,新苑小学严格落实关于促进体育教育的精神,通过课程开发为体育教育提供基础,探索体教融合模式。提出“以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手段”的改革思路,不断厚培“和”文化育人土壤,将校园文化与体育相融,研究学生“和悦”运动的兴趣点和能力点,追求“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育人观,“把天赋养成专长,让专长进一步得到提升,最终造就专业性人才”的育才观,构建了成熟的“和雅”课程体系,为体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体育教师整合方式的探究

引进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校园专业体育人才队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坚守体教融合的初心和愿景,在体育课程开展中,坚持众筹办学,通过体育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引进更专业、水平更高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畅通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渠道,解决体育教育的师资诉求,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专业化指导。以期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目的。

遴选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校园。体育教育专业化是体教融合成功的关键,由于学校专业体育资源的不足,学校向家庭与社会借力,结合“注重教体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开展课余训练”的精神,建立了省级新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了乒乓球、足球市级行业协会。联合衡水学院、衡水棋社等社会办学力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精准的课程服务。在俱乐部的组织下,“快乐周五”的围棋、轮滑、足球、乒乓球、篮球等社团,成为拓展型校本课程中的亮点。

通过遴选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入校园,最终形成“学校+俱乐部”模式的体教一体化。一方面,体育课由一名本校体育教师和一名俱乐部教练共同完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后训练,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鼓励社会机构结合学校实际教学需求,制定体育训练规划。在保障平时上好体育课,抓好每天课后训练的同时,还积极筹划比赛活动。目前,学校每学期有横向的班级对抗,每学年有纵向的年级对抗,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梯队培养局面。学校还通过“让学生走出去”“把友谊队请进来”的方式,先后与石家庄、唐山、北京、山东等地的省内外学校比赛交流。

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体育专项特长。体育教师的技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在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化对口课程设置,创编简单易学的“手绢操”“绳操”“网球操”等,丰富学生的课间体育活动。此外,不断创设平台,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教学评一体化大教研等活动,促使体育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步提升,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专业化指导和训练。

培养全校教师的体育素养。教育部“五项管理”对学生体质管理提出要求,要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此仅仅依靠体育课和专业体育教师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对学生专业体育素养培养的需要。学校全科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群体,学校多措并举提升全科教师的体育素养,转变教师角色,在日常教育中通过教学实践和自我锻炼,影响青少年在体育方面的兴趣、行为,充分利用体育的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塑造青少年的个性等。

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

多渠道夯实基础与基本技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具有直观的影响。学校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区级、市级专业教师体育技能培养和专业技能大赛,加强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回校后组织专项学习。从学校层面,每周一次开展教研活动,体育教研组结合自我合作课堂,做到课堂教学创新化、内容设计本土化。学校还不定期举行教师交流会,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面,给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校外培训交流机会,根据培训内容,选派在某项目上有所欠缺的教师参与,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的均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体育教师群体和睦融洽、互助上进的体育教育生态。

丰富学习途径,提高专业化水平。每年寒暑假,学校依托体育俱乐部,组织师生参加各级锦标赛、运动会等,以期提高体育教师带领、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裁判临场执裁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游戏与体育比赛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其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持续学练的意识和行为,使学生能在游戏和比赛中积极运用各种练习方法。同时培养教师丰富的训练和带队比赛经验,通过分析体能训练方法,不断强化战术技能、素养,加深教师对运动项目的了解,提高教学与训练能力,同时还能增长其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体育教育事业,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需要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健身运动独有的魅力。今年以来,学校多方争取资金,添加20余种体育器材,对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夯实体教融合基础,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模式,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相结合的体育健康教学机制,让学生快乐运动的同时,为做好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动态评价工作,做好日常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以“和”创新,成就品牌。学校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建设上下足功夫,持续优化体育教师全面育人能力,积极做好体教融合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课、课后服务、体育社团等课堂,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乒乓球、网球等专项运动技能。本着“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观念开发了和雅校本课程。目前开设围棋、轮滑、跳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为体教融合的实际操作提供课程支持,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近年来,新苑小学多视角地领会新课标体育教学的内涵,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技能与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做到5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兴趣与课程相结合、大众与特色相结合。

猜你喜欢

体教专业化体育教师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