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苗木选择及应用一例

2023-11-13张引真

南方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厦门市城市道路苗木

张引真

(厦门城优建设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9)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质量稳步提升,各地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号召下,对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攀升。尤其城市道路绿化的科学设计与合理规划直接决定城市整体道路绿地景观和城市的风貌及形象。不同于城市园林绿化集中在城市某一区域,城市道路绿化则是覆盖整个城市的所有角落。城市建设相关部门要注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苗木选择,全面把握苗木选择相关因素,提高道路绿化建设质量。

1 道路绿化苗木选择的相关因素

高质量城市绿化中,道路绿化占据重要部分,高质量的道路绿化不但能够时时刻刻为人们营造健康清新的大气环境,同时能提高居住与出行的舒适性,大幅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尤其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和减少辐射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愉快和优美的生活环境[1]。

1.1 城市规划生态性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其他大部分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有着一定的差异,尤其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须根据道路整体规划路线、功能和具体环境条件、所处位置进行绿化景观效果的预设,道路绿化需要能够实现对道路通行安全和使用寿命及规划合理性的辅助和各项诉求的满足,尤其要能够发挥道路绿化建设对道路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保护道路周围土壤植被,在保证一定绿化面积的同时缩小尘沙形成范围,实现对道路空气与环境的净化,确保道路绿化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从而共同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

1.2 绿化苗木习性及植物类型搭配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中苗木的选择,必须考虑的重点之一是苗木习性与道路所处环境、土壤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匹配性,尤其要与苗木植被生长习性相适应。

例如,福建省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绿化景观工程中,梳理沿线行道树后,发现原设计方案中行道树部分采用的品种是海南蒲桃,该苗木类型果实成熟后容易掉籽,从而造成路面污染。为避免影响市容,调整更换了这一部分行道树品种,主要选择秋枫作为行道树,并在退线绿地搭配开花乔木凤凰木、风铃木、大腹木棉、腊肠树、火焰木、台湾栾树和宫粉羊蹄甲等,这些乔木在厦门市道路绿化工程中十分常见,较适应当地土壤、气候,且可在四季中呈现不同的绿化景观,乔木成活率高,成本低、养护管理简单,树种形态优美,颜色十分鲜艳,树形耐修剪、易管理,具有较强的耐尘性。

1.3 植物群落构成与自然生态美观性要求

影响道路绿化苗木选择的因素还包括植物群落构成、高低差设计、自然生态的美观性等,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不同,道路两侧视不同功能与布局设计要求和具体环境进行植物群落搭配及高低落差规划,既要能够起到具体绿化功能、道路分隔功能,还要注意不可遮挡多方交通出行对象的视野,而且植物群落构成所考虑的重点是不同植物的实用性与多植物物种之间的相互促进性,不同落差与多样化植物群落构成也具有较高的自然生态美观性,在更具可塑性的基础上体现出美感及艺术表现力(见图1)[2]。

图1 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一体化设计调整后效果图

以一体化理念进行了植物群落构成设计,既满足了步行道与主干道绿化需求,同时也具有较高通透性,植物群落高低搭配合理,空气流通效果好,景观效果佳,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苗木需求成本。

2 道路绿化苗木选择的要点

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绿化景观工程根据施工界线范围变化,结合现状,延用原设计风格,同时结合湖里区对花化彩化的要求,以及参考《湖里区绿地建设导则》。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踏勘,并对各部门设计方案征求意见进行积极沟通协调,优化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变更绿化方案,最终方案通过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主管部门审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2.1 注重因地制宜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对于绿化植物苗木的选择,必须要注重依循因地制宜原则,原因如下:1)能够重点突出城市绿化的地方特色,甚至可凸显当地的文化面貌和地域文化标志;2)因地制宜,主要选择当地苗木树种,其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条件有高度适应性。

例如,凤凰木是厦门市的市树,属豆科落叶乔木,既代表了厦门市的风貌和居民性格及经济特区腾飞的美好景象,同时其作为本地树种可高度适应厦门市气候条件及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凤凰木作为行道树,在夏季具有降温增湿的小气候效应,是绿化、美化和香化环境的风景树。凤凰木分枝较多,树冠中间与边缘相差不大,因此还可作为遮阴树,盛夏时节7~8 cm胸径的凤凰木最大冠幅可达8~10 m2,其遮光率在50%~70%,遮阴效果比较均匀且通风条件较好。

2.2 生态与经济效益权衡兼顾

城市道路绿化的树种多种植在道路两侧,能够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尤其可遮阴、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减少辐射、调节温度、吸附尘土及有害物质、抵挡风沙和美化环境等[3]。但也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权衡与兼顾。例如,可以在道路绿化景观带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种植一些当地特产果树,或选择种植一些植株高度与其他植被可协调搭配且颜色鲜艳可点缀绿化效果的药材,不但可以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别在一些乡镇道路绿化带中,其生态环境较为优质,线路笔直,完全可考虑种植一些便于统一管理的经济植物,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权衡兼顾。

2.3 保证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厦门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 ℃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在1 200 mm 左右,每年5—8 月雨量最多。其道路绿化中,对于苗木的选择,可选取凤凰木、美丽异木棉、大花紫薇、宫粉羊蹄甲、羊蹄甲、火焰木、黄槿和台湾栾树等观花类系列,这些苗木的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能够形成明快的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韵味。

常绿乔木类可选择香樟、秋枫、盆架树、高山榕、垂叶榕和雅榕等品种,落叶乔木类可选择黄葛树、菩提树、小叶榄仁等,开花灌木类可选择三角梅、鸡蛋花、朱槿、硬枝黄蝉、夹竹桃、木芙蓉、龙船花和锦绣杜鹃等进行合理搭配,棕榈科植物类可选取大王椰、女王椰子、丝葵等,色叶灌木类可选变叶木、红枝蒲桃、黄金榕、红背桂、朱蕉、红桑等,常绿灌木类可选鹅掌藤、基及树、千头木麻黄等,香花灌木类可选择九里香、四季桂、含笑花、茉莉花等。以上不同类别乔木与灌木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都较为适宜厦门市环境条件与气候条件,既可保证植物类型多样,又可提升城市韵味,实现美与绿化的统一[4]。

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植物类型搭配可实现美与绿化相统一。结合植物生态型和其外观的观赏性,在良好的搭配下可满足城市社会化建设需求,凸显城市对于艺术美观性与绿化观赏性的追求。

2.4 交通与绿化功能的兼备

城市道路需以交通功能为主,对于绿化苗木的选择也必须充分考虑交通功能,实现交通与绿化功能兼备。要满足交通功能具体要求,苗木长成后树冠不可过度延伸,尤其不可长至道路中央,防止阻隔交通视线,选择经济树种时要考虑植物所结果实是否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尽可能在起到良好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辅助道路的交通功能。

2.5 树形和色彩及生态环境搭配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对苗木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与环境情况进行树形与色彩的搭配设计,参照具体苗木树种的色彩和形状予以合理的设计,确保树形及颜色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观感效果。一些相同类型的植物,其树形和颜色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道路绿化中苗木选择可利用其具有的独特性,在不同季节中呈现出迥异风格的景观,实现绿化景观层次分明且具有格局特色[5]。

2.6 功能性与自然美的衔接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可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并具有荫蔽防护、降低有害气体含量、减少噪音的功能,进行苗木选择时需结合道路自身性质,参考功能综合性,结合道路环境自然美。在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绿化工程中,因为其街道宽阔,道路笔直,所以选择了一些树形笔直且生命力较强、有着较高成活率、枝叶较为繁茂且有着较强抗污染能力的苗木,而针对退线绿地中相对较为狭窄的园路则选取了一些比较低矮的苗木。

3 道路绿化苗木的应用

3.1 道路侧分带苗木选择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绿化景观工程主干道的中分带部分绿化改造工程为例。项目中分带主要分为现有中分带、新建中分带,其中新建中分带绿化(轨道导改段)经现场勘察,建议选择种植开花乔、灌木等,以增加沿线彩化效果。而现有中分带部分则选择保留现有乔木,对其中生长情况较差的进行清理,通过微地形营造简洁、疏朗的景观效果,与新建中分带配合改造提升,并根据现场情况增设喷灌系统[6]。

3.2 城市快速路路口绿化中植物围合空间的设计应用

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围合空间可以划分成开放空间、封闭空间、半开放空间、冠下空间等形式,对于不同的地形特征及植物配型需要选择合适的围合空间进行设置。城市道路中快速路的路口,通常可利用半封闭性空间,起到灰尘吸收及噪音隔离的效果,给行人提供一个更为安全、整洁、安静的道路空间及休憩场所。

厦门市轨道交通3 号线沿线市政改造(岛内段)工程-湖里段B 标站点段绿化部分的设计及苗木应用,考虑建设用地界线发生变化,以及提升范围内增加构筑物、管线标高等原因,原设计方案根据现状实际范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道路两侧的居住区周边地铁出入口位置的绿化景观区域部分,结合周边社区居民活动休闲需求将其设计为街区公园;考虑到站点段及地铁出入口人流较多,沿线栽植高大的乔木,以增大树荫面积,并在苗木树冠下适当设计了坐凳,以供市民休憩,也有效防止了市民踩踏绿地;同时适当增加垃圾桶等设施的数量。

另外,在道路、路口、站台点出入口红线外进行了绿化延续设计,对沿线红线外绿化收边、收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绿化品质。针对厦门市火炬学校旁的退线绿地,则依据设计方案,以口袋公园设计理念为主进行了苗木选择与搭配建设,尽量降低乔木的种植密度,充分考虑了市民休憩场所的空间舒适性。在项目道路绿化工程中,在快速路路口主要采取口袋公园设计,在植物搭配和树种选择方面,选取小型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形成空间视觉的高、中、低3 个错落层次。从平面看,乔木多设于休闲座椅周边,目的是方便居民夏日树荫乘凉;灌木多对植围合于园区边沿,既可遮蔽快速路外界视线,又可提升园区空气质量[7]。

4 结语

经济的高质量稳步提升和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下,人们对于当前生活环境现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遮风避雨”,而是对更高层次质量生活环境越来越向往。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响应绿化环保型社会建设号召,不断加强对绿色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因此,各地区城市道路绿化相关设计与施工部门需积极做好各项道路绿化的设计与规划,明确道路绿化苗木选择所需考虑因素和要点,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与环境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重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统一管理和相互协调,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

猜你喜欢

厦门市城市道路苗木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苗木供求信息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