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及相关性研究

2023-11-13王小妹肖爱祥叶君荣王浩云吴晨欣

循证护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同理精神疾病精神科

王小妹,肖爱祥*,叶君荣,王浩云,吴晨欣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 510370;2.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同理心指一个人感知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是评估个人感受他人主张以及从他人立场来考虑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1]。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专注疾病本身,更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更要掌握与病人共情的护理技能[2]。具有共情的护士更能理解病人,通过换位思考使病人感受到真切的关爱与支持,可以有效提升病人满意度,缓解医患矛盾,提高治疗效果[3]。既往研究表明,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病人抱有歧视或其他消极态度,且歧视程度高于病人家属[4-5]。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本研究拟通过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同理心水平及其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同理心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在职临床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2)自愿参与调研;3)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者。排除标准:1)精神科进修或实习护士;2)未取得护士资格证者;3)拒绝参加调研者。

1.2 样本量估算与抽样方法

样本量估算按照多因素分析样本量计算一般规则,样本量=变量数×(5~10)×[1+(10%~20%)]。本研究中所用问卷的最大条目数为26个,考虑调查中可能会出现无效样本量,故添加10%~20%增补样本,所得估计样本量为157~374例,综合考虑时间、精力等因素,拟定样本量为200例。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星电子平台收集资料。研究者将调查问卷制成电子问卷,链接在广东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工作微信群分享,邀请委员单位参加调查。各委员单位负责人协助把问卷链接依次分享到所在单位的护士长微信工作群和各病区护士微信工作群,邀请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作答。在开始正式调查前,电子问卷页面对受访者进行知情同意告知,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及意义、问卷填写方法、资料保密、参与及退出权利等,受访者点击“同意参与”链接后即跳转到正式问卷开始作答。为保证研究质量和数据完整性,电子问卷后台设置同一个IP地址只允许填写1次,完成全部题目之后才能提交问卷。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

由本课题研究者独立编制,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及职业满意度,是否参加过精神卫生知识学习的课程或讲座,是否有亲戚、好友或同学患有精神疾病等。

1.3.2 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

该量表由Hojat等[6]编制,马莉[7]翻译,用于测量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的同理心水平,共20个条目,分为观点选择(共10个条目)、情感护理(共8个条目)、换位思考(共3个条目)3个维度,该量表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79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99~0.842。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7分,其中条目1、条目3、条目6~8、条目11、条目12、条目14、条目18、条目19为反向条目,计分相反。得分越高,表明同理心越强。

1.3.3 歧视精神疾病病人评估量表

该量表由曾庆枝等[8]编制,用于测量心理健康人群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水平。该量表包括社会隔离维度(14个条目)、危险维度(8个条目)和能力维度(4个条目)3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0、1、2、3、4分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有些不同意、无所谓、有点同意和完全同意。其中条目1、条目9、条目12、条目14、条目26为反向条目,计分相反。总分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程度越高[9]。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1.4.1 数据录入

采用“问卷星”平台回收后台数据,双人进行数据的准确性检查,并剔除无效数据。

1.4.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同理心及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得分情况

本研究实际回收样本量为289份,剔除作答时间过短及填写错误问卷7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8.26%。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总分为(111.19±12.20)分,其中情感护理(39.40±7.62)分,观点选择(61.27±6.21)分,换位思考(10.52±2.75)分。不同年龄、职业满意度、职称护士的同理心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总分为(45.43±17.03)分,其中社会隔离维度(25.54±9.18)分,危险维度(15.28±7.11)分,能力维度(4.60±3.28)分,低于常模总分(53.70±16.90)分、隔离维度(29.30±9.60)分、危险维度(16.90±6.10)分、能力维度(7.30±3.30)分[10]。不同婚姻状况、职业满意度护士的歧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同理心及歧视态度得分比较(n=282) 单位:分

2.2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与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的相关性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总分、情感护理维度、观点选择维度、换位思考维度得分与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总分及隔离程度、危险维度、能力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与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相关性(n=282)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现状分析

同理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推动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11]。本研究中,精神科护士的同理心总分为(111.19±12.20)分,处于中上水平,高于程青云等[12-14]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门诊护士、肿瘤科护士的同理心得分。精神疾病病人心理服务需求较多,相比非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要求更高。因此,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更加注重同理心的培养;加上精神科护士需投入更多时间与病人沟通,建立治疗性关系,了解精神疾病病人心理状况。因此,要求护士共情能力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称、职业满意度的护士同理心得分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结果与周庆焕等[15]研究结果一致。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有所提高,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同时也更愿意主动学习及总结沟通技巧,在工作中更好地展现同理心相关专业素养。可见,职业满意度对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有积极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在对护士进行同理心培训的同时,应注重护士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3.2 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现状

国内外研究显示,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普遍存在于公众之中(包括医务工作者和大学生),这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医务人员作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与照顾者,其日常行为与态度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16]。本研究歧视态度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10],表明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排斥水平低于普通群众,更愿意接纳和包容病人;与吕嘉欣等[17]在本科护生群体中开展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总分、危险维度、能力维度得分相对较低,隔离维度得分相对较高。其原因可能是: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疾病病人接触较多,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精神疾病病人,对精神疾病病人出现的病理性行为(如幻觉、妄想、激越、暴力行为等阳性症状)持有理解、接纳的态度;而护生与精神疾病病人接触甚少,对其印象大多数来源于影视作品,所以对精神疾病病人的印象和评价会更偏向负面。隔离维度反映了与精神疾病病人交往时采取的回避行为,说明精神科护士即使不抗拒与精神疾病病人交往,但在趋向深入交往时则往往会采取回避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职业满意度护士的歧视态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神科护士职业满意度越高,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水平越低,说明提升精神科护士职业满意度是改变护士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水平的重要途径。新入职护士是精神科护理队伍中的新兴力量,也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活力所在,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和管理程序不熟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专业思想不牢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重视绩效考核制度、加强信息沟通、提高集体工作意识、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增加专业发展机会和社交机会等因素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满意度[18-19],同时通过职业价值观专题教育和带教老师的身体力行等多种方式提高其护理职业价值观,转变其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与行为,增强精神科护理专业取向以及专业稳定性,促进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0]。

3.3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与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相关关系

社会歧视是阻挠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延误了病人早期接受系统治疗和干预的时机,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降低了社区各类疾病预防干预的效果[21]。研究发现,目前全世界仍有66%的精神疾病病人因为病耻感耽误治疗[22],而精神科护士对于病人的歧视态度会加剧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病耻感。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水平与对精神疾病病人歧视态度呈负相关,表明同理心水平越高,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水平越低。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与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呈负相关(均P<0.05),说明量表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降低护士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歧视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同理精神疾病精神科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