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泽金线鲃人工繁育技术

2023-11-12晏维柱李建友杨爱琼

科学养鱼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会泽雄鱼鱼卵

晏维柱,李建友,杨爱琼

(1.曲靖市水产站,云南 曲靖 655000;2.会泽县水产站,云南 会泽 654200)

会泽金线鲃隶属于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2015 年认定为新种,命名为Sinocyclocheilus huizeensis,中文名会泽金线鲃,属洞穴小型鱼,肉质细嫩,味鲜美,为云南特有“六大特色鱼”之一。会泽金线鲃仅分布于云南省会泽县,目前仅发现于该县大桥乡凉水龙洞,平时多分散栖居于龙潭及下游溪流积水较深处,种群数量稀少。一般成熟个体100~200 克,生殖季节集中在龙潭溶洞中产卵孵化。生殖期为12 月至翌年3月,卵产于溶洞石壁、石砾之上,黏性卵。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藻类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鱼转食小虾和小鱼,也食浮游动物。

一、原种采集驯养

1.采集

2013 年10 月,发现龙洞金线鱼种群后,经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批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地笼进行捕捞。至2013 年底,先后采集野生原种金线鲃1 500余尾,暂养于会泽滇泽水产公司基地。

2.驯养

采取模拟生态的方式对会泽金线鲃野生种群进行人工驯养。使用三面光水泥池流水养殖,流水池遮光1/3,水源也是地下泉水,水温与龙洞(15~21℃)相同,流速8 厘米/秒,实时溶氧量大于7 毫克/升。开始以蚯蚓、线虫诱食,之后逐步过渡食用人工饵料。经过半年多驯化,食性转化成功,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二、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在采集驯养的会泽金线鲃当中,挑选个体大、体表完整、体质健壮的原种作为亲本,进行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采取专池饲养,培育池与驯养池相似。亲鱼饵料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以动物蛋白为主,粗蛋白质水平40%~42%,油脂含量12%~14%。春夏季投喂饲料粗蛋白质、油脂水平稍高,每天投喂2~3 次,以吃饱、吃好为主。秋冬季投喂饲料粗蛋白、油脂水平稍低,添加粗纤维、鱼油以增加维生素E 含量,每天投喂1~2 次,直至亲鱼停食。每年2 月检查亲鱼卵巢、精巢发育情况,根据成熟度准确调整饵料配方、投喂量,采用控制光照、进水流速等刺激方法促进亲鱼成熟。

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同时探索了病害防治方法,并总结出了养殖会泽金线鲃的鱼病防治技术。

2.亲鱼催产

(1)选择成熟亲鱼。准确掌握会泽金线鲃的自然产卵时间是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每年3月是会泽金线鲃性成熟的季节。亲鱼成熟时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食,此时将其捕起,选择性成熟亲鱼。成熟好的亲鱼:轻压雄鱼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稍大、松软、弹性好、肛门红肿凸出,有的挤压腹部有黄色卵子流出。

(2)注射催产激素。目前在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即使到了繁殖季节会泽金线鲃也不会自然繁殖。要获得大量苗种,靠捕捞天然鱼苗满足不了需求,需要通过人工催情→授精→孵化→鱼苗培育环节,才能解决会泽金线鲃苗种来源问题。

每年3 月-4 月中旬,根据亲鱼性腺成熟情况分批次催产。催产素使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LRH-A2),剂量按每千克亲鱼体重取DOM 1 毫克+LRH-A21 微克计,雄鱼注射量减半。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后,立即进行背鳍基部肌肉注射。会泽金线鲃个体较小,注射时进针不能太深,以免刺伤内脏,一般进针0.5 厘米,进针方向与背鳍一致。

(3)人工授精。注射过催产素的雌雄亲鱼放入约3 米2小池暂养,冲水刺激,流速0.1 米/秒。随时观察亲鱼活动情况,效应时间24 小时左右雌雄鱼活动激烈,开始发情,及时捕捞亲鱼进行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首先采集精液,两人配合,一人用干毛巾包住雄鱼背部,腹部向上,用拇指和食指轻压鱼体腹部,待白色精液从肛门处流出,立即用2~5 毫升注射器收集备用,一次收集5~10 尾,精液装满针管为止;接着采集鱼卵,与采集精液一样,只是雌鱼腹部向下,把卵子挤入瓷盘内,一次收集10~20尾,按每尾雄鱼配2~3尾雌鱼比例采集鱼卵。如果人手足够,采集精液和卵子同步进行。将准备好的精液均匀注入盛有鱼卵的瓷盘,用羽毛轻轻翻动搅拌后,把混合的精卵浸入准备好的0.9%生理盐水中,稍作搅拌静置2~3 分钟,然后注入清水,即可获得受精卵。整个操作过程在室内暗光条件下进行,避免阳光照射。

(4)人工孵化。会泽金线鲃受精卵为黄色,黏性卵,吸水膨胀后卵径1~1.5 毫米。将受精卵均匀附着在滤布(80 目)框(30 厘米×30 厘米)上,置入塑料大盆(直径2米×深0.4米)内流水孵化。滤布框悬浮于水中,水流速5~8 厘米/秒。在水温16~20℃下,受精卵经过7~10天、190~220小时孵化,脱膜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活动能力弱,潜伏于盆底和滤布上,或做垂直游动。再经过3~5 天,卵黄囊消失,才能平游,此时的稚鱼即为水花鱼苗。

三、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当鱼苗卵黄囊消失、缺乏内源性营养时,即开口觅食。此时,需要人工投饵,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鱼苗培育使用塑料大盆(直径2 米×深0.4 米)做培育池,每盆放养水花鱼苗2万尾,采取室内遮光微流水养殖,人工投饵饲养。在水温17~18℃时,当有70%~80%的鱼苗平游时就开始投饵。开口饵料使用蛋黄、豆浆、丰年虫交替投喂,每4小时投喂1次,昼夜投喂6次,连续投饵15天。水花鱼苗长至1.5厘米后,开始转食驯化。

开始时,用红虫诱食,红虫需粉碎后投喂;第2 天减少红虫重量20%,加入等量的微粒饲料混合后投喂,早晚各1 次;第3 天减少红虫重量50%,加入等量的微粒饲料混合后投喂,早晚各1次;4~5天后,逐步转口投喂微囊饲料。要求饲料粗蛋白质、油脂水平分别达到45%、12%以上。鱼苗成功摄食饲料后,恢复每天投喂6次,连续投喂30天。

此时鱼苗长至2厘米长,鳞片开始出现,进入乌仔培育阶段,仍然在室内进行。此时,鱼苗个体大、密度增大,需要分池培育,每盆放养1 万尾,并适当增加水流量。饲料投喂每天4次,白天投喂,每日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3%。连续投喂30天,鱼苗长至3厘米长即为夏花鱼种,鱼体器官发育健全,已经具备成鱼的功能,转为鱼种培育。

2.鱼种培育

夏花鱼种转入室外流水池培育。流水池长方形,规格为长20 米×宽2 米×深0.8 米,面积40 米2。每口池放养夏花鱼种5 万尾,水流速控制在3~4厘米/秒,水温保持在14~22℃,溶氧大于6 毫克/升。鱼种刚从室内转入流水池时,进水口一方遮光1/3,饵料投喂点在池面遮光区域。饲养一段时间后,根据鱼种规格调整饲料营养成分及颗粒大小,要求饲料粗蛋白质、油脂水平分别达到42%、13%以上。每天投喂饲料3次,投喂重量按鱼体重的2%计,每周调整1次。

四、鱼病防治

1.鱼病预防

(1)生石灰消毒:鱼种下塘前1 周,干池用100克/米3生石灰全池泼洒,然后注满水,放鱼时彻底换水;平时用30 克/米3生石灰全池泼洒,每月1次,用药后停水2小时,注意增氧。

(2)高锰酸钾消毒:催产、授精、孵化、鱼苗培育等所用工具及鱼体,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消毒。

(3)食盐、小苏打杀菌消毒:孵化时,使用食盐和小苏打分别为0.5%浓度的混合溶液浸泡鱼卵10~15分钟。

(4)大蒜素内服:平时按每100 千克鱼体重用大蒜素10 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投喂1 次,连续3天1个疗程,每月喂1个疗程。

2.鱼病治疗

(1)小瓜虫病:使用生姜和干辣椒按5∶3混合煮水去渣取汤汁全池泼洒,浓度为10 克/米3,用药后停水2小时,注意增氧;使用40毫升/米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方法同上。

(2)指环虫病: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米3浓度全池泼洒,用药后停水2小时,注意增氧。

(3)肠炎病:按每100 千克鱼体重用大蒜素20 克、水产专用Vc 2 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续5天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治愈。

(4)腐皮病:用生石灰25克/米3浓度或者漂白粉1 克/米3浓度全池泼洒,连续用药2 天,用药时停水2小时,注意增氧。

(5)孢子虫病:用20 克/米3青蒿煮水全池泼洒,用药时停水2 小时,注意增氧;同时内服青蒿、槟榔、苦参中草药合剂药饵,连服3天1个疗程,可有效治疗孢子虫病。

五、人工繁殖结果

2017年3月初至4月上旬,首次对会泽金线鲃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分3 批催产40 尾雌鱼和40尾雄鱼,38尾雌鱼和27尾雄鱼成功,获得鱼卵64 400 粒,孵化出鱼苗约12 280 尾,孵化率为19%。经过30日鱼苗培育,成活10 438尾,成活率为85%。2018 年3-4 月,分6 批次催产400 尾雌鱼和300 尾雄鱼,获得鱼卵约521 000 粒,孵化出鱼苗约130 000 尾,孵化率为25%。经过30 日鱼苗培育,成活107 900 尾,成活率为83%。2019 年3-4月,分8批次催产600尾雌鱼和600尾雄鱼,获得鱼卵96 万粒,孵化出鱼苗约28.8 万尾,孵化率为30%。经过30 日鱼苗培育,成活24.2 万尾,成活率为84%。2000 年3-4 月,分10 批次催产700 尾尾雌鱼和700 尾雄鱼,获得鱼卵112 万粒,孵化出鱼苗约34.9 万尾,孵化率为31%。经过30 日鱼苗培育,成活29.6万尾,成活率为85%。

经过4年的人工繁殖试验及苗种培育,已突破会泽金线鲃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商品鱼养殖技术,为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和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六、分析与讨论

经过连续两年会泽金线鲃亲鱼培育,在每年的3-4 月繁殖季节中,没有观察到雌雄鱼发情追逐和自然产卵的现象。在人工模拟生态养殖环境下,金泽金线鲃不能实现自然繁殖,需要通过注射催产激素催熟、人工授精才能繁衍后代。可能是某些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条件不符合会泽金线鲃的需求,还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准确掌握光照、水温、流速、饵料等环境因子和营养对亲鱼性成熟的影响,做到在人工条件干预下,亲鱼能够自然繁殖,提高鱼苗质量,实现繁殖亲鱼不依靠或不使用催产激素,成熟整齐、预期自然产卵,突破会泽金线鲃亲本培育技术瓶颈。

生产实践中,采用人工授精受精率达到90%以上。但是,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发病严重,导致孵化率极低,仅有30%左右。可能是假受精卵比例高,未受精卵和假受精卵在孵化中死亡,引发水霉病;也可能是水质不干净、水温低诱发水霉病;也许还有pH 等其他水质因素,引起鱼卵发生水霉病死亡。针对孵化过程中水霉病严重、导致孵化率低的问题,今后在生产实践中还需继续研究总结。

猜你喜欢

会泽雄鱼鱼卵
半滑舌鳎基因编辑快速生长雄鱼通过现场验收
斗鱼为什么喜欢争斗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小金鱼孵化记
虹鳟伪雄鱼与正常二倍体群体血清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小金鱼孵化记
应用PTV粒子追踪测速技术的鱼卵运动试验研究
会泽铅矿2#竖井延深工程监理管控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