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航天用Linux 系统工程化方法

2023-11-10张天湘黄建军李皖玲

上海航天 2023年5期
关键词:工程化内核代码

张天湘,黄建军,李皖玲,孙 勇

(1.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 100094;2.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205)

0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伴随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航天器功能和复杂度不断得到提高,航天应用的软件产品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1-4]。对高可靠和稳定操作系统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功能接口复杂的任务需求时,SpaceOS、Vxworks、QNX 等航天领域常用操作系统[5-9]存在驱动和第三方库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10-13]。同时,基于Linux 内核的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开源、便于移植、第三方支持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领域、银行系统、汽车、高铁、军用等高可靠场景[14-17]。在面对复杂功能和接口的航天领域应用时,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具有应用的可行性[18-20]。

航天作为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软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航天任务的成败,因此对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提高和确定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在航天领域至关重要[21-23]。其中软件工程化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14]。由于国内航天领域要求软件代码需经过充分分析和评测[24],因此Linux 系统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面临分析、评测等工程化问题。基于Linux 内核的系统软件规模庞大(根据应用情况一般高达数百万行),按照正常的工程化方案无法实施,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探讨航天领域嵌入式Linux应用的工程化方法。

1 工程化思路

在载人航天仪表系统领域,典型的基于嵌入式Linux 的系统软件组成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知,该软件主要有UBOOT 模块、Linux 内核、板级支持包模块和图形库模块。

图1 嵌入式Linux 系统软件框架Fig.1 Framework of the embedded Linux system

由于Linux 系统软件的规模庞大,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保证人力物力的最优化使用,就需要在测试过程中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评测[26]。因此需对系统软件的代码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可靠性保证工作。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Linux 的系统软件工程化流程Fig.2 Process of Linux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1)结合用户层需求梳理应用层涉及到的操作系统功能模块,选用稳定的内核版本,使用专业工具,进行代码裁剪和提炼。主要包括对操作系统的代码进行功能代码定位,划分代码重点与非重点,缩小代码范围。

2)针对划分结果和圈定范畴,制定软件可靠性保证方案,经评审后实施。

3)根据不同的模块,分别制定专项的可靠性验证措施。其中UBOOT 模块和板级支持包模块为新研软件,按照航天软件工程化实施细则实施;对于商用Linux 内核和图形库模块,根据提炼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和保证。

4)各模块经过验证后,根据Linux 操作系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专项保证措施。

5)完成开发方软件可靠性保证工作后,进行第三方测试、分系统级和系统级测试验证,经评审通过后,完成软件保证总结。

2 工程化方法

2.1 代码裁剪和提炼

代码裁剪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内核版本进行裁剪,降低系统无关冗余代码,主要针对内核和图形库模块。UBOOT 模块仅保留系统需要的引导模块,代码量由百万万余行降低至不足3 000 行,板级支持包为7 000 余行。裁剪稳定版本的内核,规模由千万行经过裁剪降至40 余万行,图形库规模由80 万行裁剪至30 万行。

根据应用需求的重要程度和安全等级,对裁剪后的Linux 系统软件的任务功能进行梳理,并按照是否影响任务成败因素划分关键等级,作为代码提炼的初始条件,同时搭建硬件动态测试环境。

针对Linux 系统软件各功能及函数的调用分析,采用Valgrind 工具完成。使用Valgrind 工具运行应用软件,操作应用软件的各项功能,动态分析系统软件调用情况,得出系统软件函数调用关系图。关系图能够清楚地显示函数调用关系、调用次数、占用百分比等特征。通过对关系图展开综合分析,得出系统关键函数表。统计软件提炼了Linux内核和图形库各能模块的关键函数,为后续软件可靠性质量保证划定了范围。

系统软件中的UBOOT 模块主要完成Linux 系统引导的工作,参照对应平台进行自主研发。板级支持包模块主要包括与外设有关的驱动代码。2 个模块代码规模较小,均按新研制软件开展工程化工作。

2.2 模块测试和保证方案

为保证Linux 系统软件的可靠性,需对裁剪提炼后的系统软件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人工走查、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同时,分析系统软件的故障模式及失效模式。从工程化可实施的角度,对系统软件的不同模块,分别制定工程化方案。

1)新研模块(UBOOT 和板级支持包)

UBOOT 和板级支持包需配合全部源代码的静态分析、单元测试、人工走查和功能测试,进行配置项测试。

2)商用模块(Linux 内核及图形库)

Linux 内核和图形库选用的商用稳定版本,措施主要包括对裁剪和提炼的代码中的关键函数进行单元测试,结合用户应用软件完成动态跟踪测试,最后进行完整的配置项测试验证。

基于Linux 系统软件进行配置项测试,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其中系统引导模块报告系统的运行环境初始化、系统代码搬移和运行跳转。系统内核模块负责任务管理与调度、任务间同步与通信、时钟管理、中断管理、异常管理功能、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I/O 系统、C 语言函数库、软件升级和下载功能。图形库程序模块包括显卡初始化模块、基本图元绘制接口、着色接口、基本控件接口、页面生成接口、帧缓存接口、坐标转换、投影变换函数等接口。

在开展相关测试的同时,需进行系统软件的故障树分析和失效模式分析,保证系统软件的可靠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故障树分析

通过对系统软件进行故障分析,指导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同时确定软件测试的重点和内容,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系统软件进行软件故障树分析,得出故障发生时的底事件。为确保系统软件的功能正常完成,通过设计、审查、测试等手段,避免保证相应底事件的发生。

2)失效模式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软件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System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SFMEA),经分析找出软件所有可能存在的、危害软/硬件综合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失效模式,进而分析其产生的软件或硬件的失效原因及影响,并在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软/硬件综合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2.3 专项保证方案

为了保证基于Linux 内核的系统软件的可靠稳定,根据用户应用和系统联合展开针对性的专项测试,具体测试项目如下所示。

1)供调用资源复核

编写系统软件测试用例,监测系统软件对应用软件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文件系统、内存资源、寄存器、数据缓冲区等进行测试,分析数据正常及异常时资源的使用情况,验证系统软件在正常情况下、临界情况及溢出情况下是否有保护机制及容错措施。将分析结果及使用约束,落实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接口文档中,作为其应用软件研制的依据。

2)内存监测分析

由于应用程序持续的动态使用内存,如果不及时释放,随着时间延长,内存使用量越来越大,最终崩溃。Linux 系统软件的内存空间是经过重映射的,用户使用的内存地址不对应实际内存地址。内存地址分为内核态和用户态,内核访问内存地址和应用软件访问内存地址分开,不能直接互相访问,需调用特殊的函数访问,确保用户进程任务无法破坏系统内存,保障系统稳定。用户进程任务使用内存地址也完全独立,使得各个用户进程之间不影响。

通过Valgrind 检测应用程序进程,分析内存使用释放情况,杜绝应用软件运行中出现内存泄漏、数组越界、除数为零、非法地址访问等操作的可能性,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3)数学库函数验证

应用软件会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数学计算,调用系统软件的数学库函数。如果数学库函数的计算值有误,会导致应用任务执行失败,因此需逐一验证系统软件内的数学库函数。具体验证方法是:针对某一函数,在不同的取值空间范围内取10 个数据进行测试,包含对边界数据的测试,确保数学库函数计算的数据准确可靠。

4)编译选项复核

软件编译过程中的编译选项会影响软件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调试系统后,修改编译选项生成调试版本,调试版本与最终版本程序相比,只是在程序中加入了调试信息,其他相同。对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编译过程中用到的编译选项进行复核,不能随意变更软件的编译选项。

5)错误码提示分析

系统软件定义了一套错误码,在软件出现错误或崩溃时,提供错误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错误位置。针对系统软件错误码,编译测试用例进行错误码提示分析,保证错误提示的可靠。验证错误码提示时,检查系统软件对错误状态是否有相应的保护及容错机制,分析对应用软件功能实现的影响。

6)异常处理

系统软件应具备异常处理(CPU 执行指令异常、非法地址访问等)的功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边界测试、访问非法地址等手段制造异常,检测系统软件的异常处理能力,确保囊括所有的异常情况。

7)图形库模块分析

图形库采用开源软件稳定版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功能手机、数码相框等类型的产品中。此外,对系统软件的图形库模块进行专项分析,测试图形库实现的按钮、文本框、编辑框、输入法等,对界面显示和视频流显示的画中画效果、显示切换效果编写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图形库的测试用例涵盖图形库的各个功能,测试图形显示效果符合应用需求。

8)运行瓶颈分析

进行系统软件的瓶颈分析是实现系统软件最优性能的常用方法。系统硬件定型后,系统各个子系统资源确定,一般与系统性能相关的子系统有CPU、内存、驱动和网络。分析应用软件资源占用率,明确存在影响应用软件的运行瓶颈的子系统,通过优化程序结构,实现系统运行最优化。

9)运行竞态分析

Linux 系统软件是多进程多线程系统,各个进程和线程是并行运行的。进程和线程的数据共享采用共享内存、队列、信号灯等方式。并行运行的各个进程和线程会产生竞态冒险等问题,所以对应用软件使用竞态分析,合理运行自旋锁、信号灯等机制,确保程序运行稳定、结果唯一。

2.4 第三方评测与系统验证

完成开发方的软件可靠性保证后,设备需进行第三方评测与系统验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共同运行在真实设备平台上,并以真实设备连接至设备各外部接口,实现对设备的输入、输出及响应。在分系统级和系统级测试环境中,模拟真实信息输入,开展产品软硬件性能联合测试。同步开展的第三方评测专家结合工程化方案中的评测项目和内容,按照工程化要求,完成对UBOOT 和板级支持包代码的需求说明、编码规范检查、人工走查、动态测试等相关项目。对商用部分的Linux 内核及图形库提炼的函数接口及代码文件,参考保证方案有重点的完成相关项目。

完成开发方、分系统用户、总体用户和第三方评测等所有验证工作后,基于Linux 内核的系统软件,经航天器真实运行环境下的考核验证,利用航天器初样和正样进行各项测试试验,完成软件可靠性工程化的考核,最终执行航天任务。

3 工程化实践

为应对单粒子等空间环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产品设计层面增加2 项措施:1)设计监控进程中,监测其他用户进程,针对周期性进程采用计数监测,发现计数异常越界后重启该进程;针对非周期性进程采用状态监测,对非预期状态进行进程重启。2)系统程序内核和文件系统采用分区双备份方案,在启动过程中,识别系统复位日志,选择可靠的固件加载系统软件。

截至目前,工程化后的系统软件已随载人航天器在轨工作2 年,工作状况稳定。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航天应用的需求和Linux 系统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基于Linux 的系统软件工程化方法,并加以实践。按照新研部分和商用部分的划分系统软件,根据应用的需求和软件的特点,对不同的软件模块制定相应的测试和保证方案,验证基于Linux 内核的系统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航天器型号软件工程化管理的要求。在航天任务实践中增加监护进程和双备份固件方法,保证了系统和产品的可靠运行,为其他相关领域操作系统软件的应用和工程化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猜你喜欢

工程化内核代码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的自恢复设计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