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柔性限流器的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

2023-11-09曹磊葛飞高山姚硕解鹏飞

微型电脑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换流器限流断路器

曹磊, 葛飞, 高山, 姚硕, 解鹏飞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0 引言

在实现配电网内能源合理分配的同时,导致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各节点运行状态不可预测,相邻线路之间的故障特性边界不明显[1-2],发生故障时将产生冲击性的暂态电流。在直流配电网的线路保护研究中,文献[3]方法使用了交流断路器配合直流隔离开关,线路发生故障后断路器断开电源与直流系统,有效地实现故障线路的隔离,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仍存在短暂的直流场停电现象,开关动作速度较慢且供电可靠性差。文献[4]提出基于行波电流极性的保护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出初始行波的模极大值,该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提高了行波电流极性分析能力,但应用过程中相邻保护区域的保护定值难以确定,边界元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系统使用繁冗,不易推广。文献[5]系统基于通信设备进行电流差动保护,通过同步比较两端的电流值,联合控制设备实现保护功能,该方法虽然也能够实现通信设备电流差动保护功能,但通常忽略了分布丹绒暂态电流的影响,较小的时间差容易引起较大的误差。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文进行以下技术研究。

1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策略

为保证直流配电系统给城市居民或企业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本文设计出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策略,在已有的直流配电网结构上加入故障限流器设备[6],优化配置多种故障限流器,设定合适的限流器参数平衡限流器的承压和故障电流抑制效果。柔性直流配电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柔性直流配电网架构

本文中保护策略使用到的限流器包括源侧限流设备主要包括MMC换流器、DC-DC换流器,并应用具有故障穿越能力的全桥子模块[7](FBSM),使用的网侧限流器包括直流断路器、故障限流器、直流钳压器和潮流控制器等[8]。

在图1的电网架构设计中,其中1为直流电路器、2为故障限流器、3为直流钳压器、4为潮流控制器,T1端口为基于半桥子模块的MMC换流器,T2和T3为VSC换流器,T2的低压侧连接风力发电和交流负载,T3的低压侧连接通过10 kV/380 V交流变的交流负载,T4和T5为DC-DC直流变压器,T4的低压侧连接正负400 V交直流混合负荷[9],并且负荷潮流只能单向流动,T5低压侧连接光伏发电的直流负荷,T6端口为为基于半桥子模块的MMC换流器,换流器交流侧经过交流变压器与交流系统连接[10]。

配电网架构中T2、T3端口采用的换流器为两电平电压源换流器VSC,通过采用P1调节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保证交流侧的电压稳定。换流器交流侧采用定交流电控制,通过电压控制器获取调制比,经过锁相环后将参数发送给PWM脉冲调制发生器获取任意的触发脉冲。T4、T5采用的DC-DC变压器将低压侧与直流侧相连,两个全桥通过中间的变压器联结。在柔性直流配电网架构工作时,超快速隔离开关能在零电流时快速断开电路,负载转移开关由多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单元串联而成,故障发生时将故障电流转移至主断路器支路,主断路器用来分断故障电流,避雷器耗能支路用来消耗大量的故障能量。限流器由两个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反并联并与电阻并联组成,串联在直流线路中,故障后阻抗增大,从而增加故障回路阻抗,抑制故障电流。

1.1 复合型直流潮流控制器设计

该研究在直流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策略中是使用了潮流控制器[11],利用电容电压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完成切除故障线路。复合型直流潮流控制器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复合型直流潮流控制器拓扑结构

控制器的限流部分包括线路上的串联等效电容C1、C2,1个电感器L、8个IGBT和串联的二极管、4组串联的IGBT和反串联的二极管。在正常状态下,四组辅助开关V1a、V1b、V2a、V2b开通,8组晶闸管全部关断,四组串联的IGBT开关管导通,控制器的潮流控制部分工作,故障限流和断路功能关闭。发生接地故障时,根据配电网故障线路和故障电流方向,控制器控制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将控制器中电感串联进故障线路进行限流,对应的直流断路部分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切除故障支路。

在具体控制过程中,换流站输出电流为定值,当电流i2增加时,i1也随之增加,当8个IGBT开关管全部关断时,电容C2向线路2放电,控制开关管进行能量转移,电感工作电流连续,电容稳态时电压的关系可表示为

(1)

其中,uC1为电容C1的电压,uC2为电容C2的电压,D为开关管v1、v3的占空比,1-D为开关管v5、v7的占空比。开通开关管v1、v3时,电容C1与电感并联,C1向电感充电,电感的电流逐渐增加,电流方向从左向右。经过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管v1、v3,开通开关管v5、v7,电容C2与电感并联,电感向电容充电,电感电流逐渐减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经过上述过程,等效于直流线路上各串联一个电压源,两个电压源进行功能交换,通过这种方法进而改变线路电压控制线路潮流。

1.2 基于电流模量特征的配电线路保护

为方便分析发生线路故障时的电气量特征,进行解耦处理转换到独立的零模和线模网络中,线模网络表示线路之间构成的回路,解耦公式可表示为

(2)

其中,i0、i1表示解耦后的零模与线模电流分量,ip、iN表示线路正负极电流分量,S表示解耦矩阵。直流配电网线路故障后,系统对故障线路的模量分量变化进行分析,线路故障示意图和模量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线路故障示意图和模量变化

当配电网线路发生极间故障时,MMC 1和MMC 2侧都向故障点注入电流,MMC 1侧电流方向不变并且幅值快速增加。线路保护方案的启动判据为零模和线模电流突变量分量,可表示为

|Δi0|>k0Iset0or|Δi1|>k1Iset1

(2)

其中,Δi0、Δi1表示零模、线模电流突变量,k0、k1表示零模与线模的可靠性系数,Iset0、Iset1表示故障线路零模、线模的整定参考值。当零模或线模分量中任意两个电流突变量满足式(2),系统则启动线路保护方案,并设定当前采样点为故障发生时刻。为进一步区分故障电流和雷电干扰出现的不正常线路动作,直流线路的保护装置出计算线模电流分量,可表示为

(3)

当线路发生雷电干扰时,保护装置不动作,判断依据为

sign(Δi0)≠0,sign(Δi1)=0

(4)

当线模电流分量满足式(4)时,系统判定线路受到雷击干扰,不满足该公式则认为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线路发生极间故障时,对应的电流零模分量为常数,可表示为

sign(Δi0)=0,sign(Δi1)≠0

(5)

当满足式(5)时,系统则认为线路发生极间故障。由模量特性可知,故障线路对应两侧突变量可表示为

(6)

2 应用测试

为验证该研究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策略的有效性,该研究搭建实验环境进行仿真测试,使用PSCAD/EMTDC软件构建柔性直流配电网。实验配电网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配电网拓扑结构

实验配电网中MMC换流器采用基于半桥型的MMC,其中两个为整流站,两个为逆变站,直流线路两端安装有线路保护、直流断路器和平波电抗器。配电网参数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配电网参数

换流站的控制方式为定有功功率和定无功功率,换流站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换流站参数

使用文献[3]方法和文献[4]方法作为对比实验,文献[3]方法中使用了交流断路器和直流隔离开关,文献[4]方法中使用了限流装置和线路保护设备。进行实验时设定换流站1与换流站2之间的直流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故障发生时刻为1 s。通过8个小时的试验,得出如表3所示的数据信息表。

表3 试验数据表

在表3中,假设选定10组数据信息,假设需要隔离的故障点为1000个,采用3种方法对故障线路进行处理,定位故障点并启动保护方案,断路器开始动作切断故障线路,限流装置和潮流控制器对故障电流进行抑制。记录到故障线路上的故障电流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故障电流变化

该研究系统的保护策略下的故障电流不超过6 kA,在1.003 s时直流断路器投入动作,使主线路上的电流降低为0,故障电流转移到支路,再转移到设备的耗能支路上,短路电流快速低落到0,系统配合直流断路器和限流装置完成了故障电流分过程,避免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受过电流危害。

使用文献[3]方法时,故障线路上的故障电流峰值超过6 kA,在1.000 s时刻发生短路故障后,在1.005 s时故障电流下降到0,与该研究方法延长了0.002 s,但仍具有较好的故障隔离作用。文献[4]方法的故障保护效果较差,不能及时地隔离该故障线路,故障电流下降速度较慢,在1.003 s时故障电流幅值最大,故障电流最大超过7 kA,在1.015 s后才降低到0,对故障电流的限制效果较差。

为验证该研究系统对故障电流的抑制效果,继续使用表3中的试验数据信息,设定实验配电网中线路1在5.00 s时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系统耗时1 ms检测到线路故障并发出故障信号,在都进行故障清除的前提下进行了两次仿真实验,与不进行故障限流进行对比,保护策略中故障限流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故障限流效果

发生线路故障后未进行保护策略的故障电流超过 8 kA,线路上故障电流下降速度缓慢,在5.007 s时故障电流达到最大。使用该研究保护策略对故障电流进行限制后,故障电流幅值降低了58.75%,在故障限流与断路过程中,投入限流电感后故障电流峰值降低了17.78%,5.005 s后的故障电流最大不超过4.5 kA,该研究能够有效对故障电流进行限制和清除。

3 总结

本文提出直流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策略,应用断路器、换流器、限流器、潮流控制器等多种类型的限流装置,多种限流装置协同配合完成了对故障线路的隔离和故障电流的抑制。并设计出一种具有故障限流和断路复合功能的潮流控制器,在正常运行时与电容并联进行潮流调节,在故障状态下串入故障限流进行抑制。保护策略基于零模和线模电流突变量进行判决,区分故障电流和雷电干扰。

本文搭建的直流配电网模型较为简单,未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分布式电源的同时接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考虑不同因素对保护策略的影响,对配电网架构进行完善和研究。

猜你喜欢

换流器限流断路器
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超导限流电缆限流特性研究
微网换流器可靠性及容错控制研究
六氟化硫断路器运行与异常处理
断路器控制回路异常分析及处理
交通事故条件下高速公路限流研究
一例断路器内部发热的诊断分析
SF6断路器拒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电压源换流器供电电源设计
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最新研究进展
高温超导限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