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2022 年新报告HIV-1 感染者毒株基因型及耐药研究

2023-11-08顾文珍刘昱慧谭诗文王蓉张姝倪红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宁波市感染者毒株

顾文珍 刘昱慧 谭诗文 王蓉 张姝 倪红霞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宁波 315010

HIV 可分为HIV-1 和HIV-2 两型,HIV-1 型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型,呈全球性流行趋势。HIV-2 型主要在非洲少数国家呈局限性流行,根据ENV 基因核酸序列差异,HIV-1 型可以分为M、N 和O 3 个组, A、B、C、D、E、F、G、H、I、J 和K 11 个亚型。 2015年全国第4 次HIV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HIV 流行株基因亚型呈现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特征,同时出现了多种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和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URF)[1], 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7_BC、CRF01_AE、CRF08_BC 和B 亚型。

HAART 能够有效地控制HIV 感染率, 降低患者病死率, 于此同时HAART 加速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耐药毒株能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进而导致治疗失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 宁波市自1990 年首次在劳务输出渔民中发现HIV 感染者以来,报告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年龄分布跨度大。 本研究通过分析宁波市2022 新报告年HIV-1 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 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和原发性耐药情况,为宁波市HIV-1 疾病预防和检测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22 年1—12 月宁波市新报告HIV-1 感染者,获知情同意书并采集全血样本。 流行病学信息来源于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 该研究通过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审查号为202304)。

二、核酸提取及PCR 扩增

2022 年新报告感染者初次随访检测时抽取4~8 mL 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 抗凝全血, 全血样本离心收集血浆分装后于-80 ℃冻存备用。 采用DNA/RNA 提取试剂盒从200 μL 血浆样本中提取RNA。 逆转录后巢式PCR扩增HIV-1 的pol基因蛋白酶(全长)和逆转录酶区(前300 个氨基酸位点), 扩增产物大小为1 316 bp。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参照文献[3],PCR 扩增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Marker 比对确认是否含目的片段,目标产物送至杭州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纯化和测序。

三、基因亚型及耐药性分析

使用Sequencher 5.0 软件对测序返回的序列进行拼接和编辑, 使用BioEdit 7.2.0 软件将样本序列和国际参考株序列(来自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的HIV 序列数据库) 进行比对和校正, 用Mega 6.0 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邻接法), 选择Kimura 2-parameter 模型(Bootstrap=1 000), 系统进化树确定HIV 毒株亚型。 将整理好的序列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HIV 耐药数据库(https://hivdb.stanford.edu/) 在线进行HIV 耐药相关突变分析。

四、序列重组和传播簇分析

根据系统进化树分析, 未能与已知的亚型和CRFs 聚类的序列考虑为URF,采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HIV 序列数据库RIP 重组分析工具和jpHMM-HIV 分析重组类型, 并使用SimPlot3.5.1 软件进一步复核。 传播簇定义:系统进化树中分簇的Bootstrp≥90%, 簇内样本数≥2, 簇内平均基因距离≤0.015。

结果

一、基本情况

2022 年宁波市新报告HIV-1 感染者628 例,收集抗凝血样本560 份, 成功获得核酸序列478 例,有完整流行病学资料426 例。 男性占82.2%(350/426); 汉族占95.3%(406/426); 年龄≥40 岁占52.6%(224/426);文化程度初中占32.9%(140/426),大专及以上占25.4%(108/426); 已婚有配偶占43.0%(183/426),未婚占36.2%(154/426),离异或丧偶占18.5%(79/426);异性传播占56.3%(240/426),同性传播占43.4%(185/426),母婴传播1 例;职业中农民/工人占比最高为36.0%(153/426),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7.5%(117/426)。

二、序列亚型分析

426 例HIV-1 感染者的核酸序列包括15 个基因亚型,优势基因型为CRF07_BC(42.0%,179/426)和CRF01_AE (30.5%,130/426), 其次依次为URF(01_AE/07_BC) (7.0%,30/426)、CRF 08_BC(6.6%,28/426)、CRF 55_01B (4.9% ,21/426)、CRF85_BC(2.3%,10/426)、B (2.1%,9/426)、C (1.9%,8/426)、URF(B/C) (0.7%,3/426)、URF (01_AE/C)(0.5%,2/426)、URF (01_AE/B) (0.5% ,2/426)、CRF59_01B(0.2%,1/426)、CRF64_BC (0.2%,1/426)、CRF67_B(0.2%,1/426)和A1(0.2%,1/426)。 详见图1。

三、序列重组分析

使用在线工具jpHMM 及RIP 对37 例URF 进行重组分析:URF(01_AE/07_BC) 30 例、URF (B/C) 3例、URF (01_AE/C)和URF (01_AE/B) 各2 例。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7 例病例中34 例为男性,22 例有非婚异性接触史,16 例为男男同性传播, 部分病例同性性行为人数较多, 最多高达10 人。 其中22NB243 和22NB429 为男男性伴侣,22NB243 是传染源, 22NB530 和22NB717 为男男性伴侣。

四、传播簇分析

本次研究共发现40 个传播簇, 成簇样本数占样本数比最高的3 个基因型为: CRF08_BC 占50.0%(14/28),CRF07_BC 占36.9%(66/179),URF(01_AE/07_BC) 占30.0%(9/30)。 CRF08_BC 有4 个传播簇, 共14 个病例, 最大传播簇有7 个病例;CRF07_BC 有20 个传播簇,共66 个病例,最大传播簇有12 个病例;URF (01_AE/07_BC) 有2 个传播簇, 共9 个病例, 最大传播簇有7 个病例。 URF(01_AE/07_BC)传播簇分析,该传播簇有7 例病例,5例为宁波市北仑区MSM 人群。

五、耐药传播分析

将pol区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 耐药数据库中进行比对,426 例样本中27 例存在耐药突变,治疗前总体耐药率为6.3% (27/426)。 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和蛋白酶抑制剂(PIs) 的耐药率分别为3.8%(16/426)、1.9%(8/426)和0.9% (4/426)。含有高度耐药相关的突变有21 例, 总体高度耐药比例达到4.9%(21/426),均为针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耐药。与NNRTIs 相关耐药位点中, 占比较高的有K103N(0.9%,4/426)、G190S(0.9%,4/426)和K101E(0.7%,3/426); 与NRTIs 相关耐药位点中, 占比较高的有M184V(0.9%,4/426)。1 例对NRTIs 和NNRTIs 都存在耐药位点,包括184V、T215I 和Y181C 突变;1 例对NNRTIS 存在K103S 和G109A 两个位点突变。具体耐药位点和药物见表1。

表1 宁波市2022 新报告HIV 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和耐药位点(n=426)

讨论

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 等,由于逆转录酶缺乏3'→5'外切酶活性, 使得HIV 在复制的过程中不能校正错误掺入的单核苷酸, 从而表现出易错倾向,使得HIV 产生高度变异,有非常复杂的基因型和重组基因型。 目前全球流行的HIV 有11 种基因亚型和130 多种CRF 以及几十种URF,HIV 的进化和传播已经导致全球HIV-1 亚型、CRF 及URF出现地域化分布特征[4-6]。

一、宁波市HIV 呈多种基因亚型并存且新的亚型不断出现

宁波市HIV 流行形势不断变化,新的亚型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传入,宁波市流行的基因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2010 年宁波市仅监测到5 种基因亚型, 未检测到URF, 具体包括CRF01_AE(44.4%)、CRF07_BC(25.0%)、CRF 08_BC(11.1%)、C(11.1%)和B(8.4%),而2012 年中国URF 的占比仅为4.4%[7]。 2022 年宁波市监测到15 种基因亚型,URF 占比高达8.7%, 以CRF01_AE 为重组结构模式的URF 为主占7.0%, 基因分型较其他省市更多样化和复杂化,与曹栋卿等[8]对2018—2019 年浙江省绍兴市研究结论相似。 杨介者等[9]报道2015 年浙江省HIV 流行基因以CRF07_BC 和CRF01_AE 为主,CRF07_BC 超过CRF01_AE 成占比最高的基因型,以及以CRF01_AE 为重组模式结构的URF 呈上升趋势。袁子焰等[10]分析了1990—2020 年间亚洲地区HIV-1 基因型的流行特征, 发现B 亚型和CRF01_AE 亚型已经是东亚地区的主要流行类型。可见随着HIV-1 流行时间的推移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宁波市HIV-1 呈现多种基因亚型并存且新的重组亚型不断出现特点,给艾滋病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CRF07_BC 是宁波市最高比例的基因型,有20个传播簇,涉及宁波市每个区县。 建议对新报告病例及时进行分型及分子网络分析,与基因库中传播簇比较,及时发现和快速应对新近出现或扩大的传播簇, 对高危行为人群及接触者干预和溯源调查,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发生发展。 CRF 55_01B 起源于广东省MSM 人群, 然后迅速在全国各地流行,2018 年全国31 个省份均监测到CRF 55_01B[11],浙江省首例CRF 55_01B 毒株是2011 年在MSM 人群中发现的, 传播方式也由MSM 人群同性传播扩散到异性传播, 双性恋男性在CRF 55_01B 传播和扩散中起了重要作用[12]。 宁波市2022 年共监测到21例CRF 55_01B 病例,20 例男性病例,10 例为男男同性性传播。 1 株CRF59_01 亚型毒株与深圳市发现的CRF59_01 亚型毒株序列高度相似,为96.5%;1 株CRF64_BC 亚型毒株与北京地区发现的CRF64_BC 亚型毒株相似度为 97% 、1 株CRF67_01B 亚型毒株与深圳地区发现的CRF67_01B 相似度为97.86%;1 株A1 亚型毒株与北京发现的A1 亚型毒株相似度为95.38%,对于新发现基因型需要连续关注,防止继续渗透传播。

二、 宁波市2022 年新报告病例URF 基因型与国内一些地区的序列相似度高

宁波市2022 年有4 个URF, 主要为URF(01_AE/07_BC), 即CRF01_AE 与07_BC 发生二代重组,国内多个城市均有URF(01_AE/07_BC)病例报道,且已经在人群中广泛流行[6,13-16],由于宁波地区主要流行基因型为CRF01_AE 与07_BC,同时存在多种亚型共流行及复杂的传播网络,容易造成亚型混合感染, 继而导致基因重组并产生新的URF,再传播给其他个体。 URF(01_AE/07_BC)有2 个传播簇,其中1 个传播簇中的22NB717 毒株与深圳发现的URF(01_AE/07_BC)亚型毒株有97%相似度;另1个传播簇的22NB243 毒株与深圳发现的URF(01_AE/07_BC) 亚型毒株有95.94%同源性;URF(01_AE/C) 亚型毒株2022 NB227 与石家庄发现的URF (01_AE/C) 亚型毒株相似度为96%。 URF(01_AE /B)22NB408 亚型毒株与深圳发现的URF(01_AE /B) 亚型毒株相似度为97%;URF (B/C)NB462 与云南发现URF (B/C) 亚型毒株相似度为96%。宁波市发现的URF 主要与深圳等发达地区及昆明HIV 高发地区序列相似度较高。

三、 宁波市2022 年新报告病例治疗前处于中度耐药

HIV 是一种RNA 逆转录病毒, 其RNA 逆转录酶具有复制能力却没有校正功能。 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HIV 更易出现变异,产生耐药突变,这是导致HIV 耐药的根本因素[17]。本文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宁波市2022 年报告HIV 感染者治疗前耐药率为6.3%(27/426) ,处于中度耐药,低于重庆市2014—2017 新确诊HIV 感染者耐药率[18]。出现频率较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M184V、K103N、G190S、K101E 和V106M,与台州市2016—2018 年研究相似[19]。 这些位点均可引起对NRTIs 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NRTIs 类药物是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版)》[1]一线推荐用药, 广泛使用增加了耐药毒株产生的风险。 2021 年WHO HIV 耐药监测指南建议每3 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治疗前耐药调查, 以便实时掌握HIV的耐药情况并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 宁波市2022 年新报告HIV 感染者毒株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特点,治疗前耐药处于中度水平。 建议加强加大及时对新报告病例分子分型,强化流行病学及社会网络的调查和干预,并进一步加强对新报告病例治疗前耐药检测和优选敏感治疗方案。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顾文珍:实验设计和操作、数据采集、分析和撰写论文; 刘昱慧:实验设计和操作,数据分析;谭诗文:数据采集和分析;王蓉:实验操作和序列分析; 张姝、倪红霞:行政支持、研究指导、工作支持

猜你喜欢

宁波市感染者毒株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宁波市中城小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