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的两堂课看如何立德树人

2023-11-08熊亚利熊灵

成功密码 2023年3期
关键词:贾瑞香菱黛玉

熊亚利 熊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要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换句话说,立德树人首先要立“为师之德”,然后才能立“学生之德”,最后顺利实现“树人”效果。

《红楼梦》中,有多对师生关系,如贾雨村与林黛玉、贾代儒与贾府子弟及亲戚子侄、林黛玉与香菱、妙玉与邢岫烟等;有多处描写课堂的场景,如林黛玉为避母讳把“敏”读作“密”、贾代儒布置作业等。但细究下来,着墨最多的“贾瑞代课”与“黛玉教诗”,恰好是“如何立德树人”的一反一正典型,对照细读,颇值得玩味。

一、“贾瑞代课”造成学堂风波

《红楼梦》第九回上演了“顽童闹学堂”的纷乱一幕,演变成严重的教学事故。这天,“班主任”贾代儒有事回家,让贾瑞当“代课老师”临时管班。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秦钟、香怜乘隙交接被金荣欺唬。原本,学生口角是常见的小事,只要秉公处理就能及时化解,不至于愈演愈烈,不可收拾。但贾瑞能秉公吗?显然不能,原文只用六个字就点出他师德不正——图便宜没行止,具体表现为以公报私、勒索子弟、助纣(薛蟠)为虐。他本来就“怨香(怜)、玉(爱)二人不在薛蟠前提携帮补他”,蒙府本和戚序本双行夹批对他的德行不屑一顾:无耻小人、真有此心。秦钟、香怜前来告状,他又是以公报私,“心中便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作为老师,不核实情况进行处理,反而批评受害的原告多事。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是,原告心存不满——“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去了”:被告更加有恃无恐——“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一番处置下来,非但没有平息事端,反而起了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作用。

贾蔷见不得秦钟被欺负,便偷偷跑出去告诉宝玉的书童茗烟。几句调拨下来,茗烟冲进来便揪住金荣厉声责骂。眼见局势即将失控,贾瑞又是如何处理的呢?除了一句“茗烟不得撒野!”外,他再无作为。其实,只要处理得当,事情仍有转还余地。以笔者一孔之见,他的当务之急:一是以老师之职劝解开茗烟、金荣二人,不致事态扩大;二是以老师之威镇服住在场其余学生,避免再生事端。然后,他复盘事情经过,从头厘清责任,妥善处理。

但贾瑞坐失良机,课堂纪律终于走向崩溃。随后,金荣夺手要去抓打宝玉、秦钟;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不想砸了贾菌的书桌。这一下,接二连三、牵五挂四,事态迅速恶化、扩大。贾菌抱起书匣子飞抡、金荣抓毛竹大板乱打、宝玉的三个小厮一齐上手……众顽童肆意大闹。李贵等几名大仆人进来才喝住,宝玉说起缘故,对老师贾瑞的态度可见一斑——“我们被人欺负了,不敢说别的,守礼来告诉瑞大爷,瑞大爷反倒派我们的不是,听着人家骂我们,还调唆他们打我们……”宝玉言下之意,怨懟之气主要不在被同学欺负,而在老师连续处置偏颇。

随后,李贵的几番话可谓十分精当。“这都是瑞大爷的不是,太爷不在这里,你老人家就是这学里的头脑了,众人看着你行事。众人有了不是,该打的打,该罚的罚,如何等闹到这步田地还不管?”——首先指出,这场风波的责任,不在学生冲突,而在老师贾瑞处置不当。“……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再分析原因,己不正,焉能正人?学生不听贾瑞的,原因在于贾瑞平时就行不正、坐不端。

贾瑞自知理亏,为平息事端,一是“委曲着来央告秦钟,又央告宝玉”,二是逼金荣赔不是。连续处置失当,加之以老师身份央求学生,他在同学们面前可谓颜面尽失、威信扫地,以后还能带得了这个班、管得了这群学生吗?果然,后文再无贾瑞当老师的只言片语了。

二、“黛玉教诗”培养诗社后进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经宝钗推荐,香菱终于得偿所愿进入大观园长住,顺理成章成为诗社“插班生”。原本,香菱想请宝钗教她作诗,但被婉拒。香菱见过园子里众人后,便直奔潇湘馆,张口就是拜师学诗。面对这个“插班生”,黛玉毫无芥蒂、欣然应允,也算是有教无类。拜师毕,黛玉趁热打铁,迅速进入“老师状态”,首先指出学诗不难,鼓励学生信心——“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其次,她指出作诗原则,划定学习框架——“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最后,她点明好诗境界,明确学习方向——“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黛玉的首堂课就提纲挈领、循循善诱,俨然名师风范。

作诗先从学诗起,黛玉纠正香菱“爱(诗意)浅近”的习惯后,一口气开出多种学习教材——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选择三位享誉盛名的诗坛大家的代表作品,不得不说黛玉老师眼光独到。列出教材后,黛玉还手把手教,拿出《王摩诘全集》给香菱,叮嘱认真学习画红圈的诗作,“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一段时间后,香菱送书回来,黛玉立马督促进度,细问读后感,与香菱进行研讨。两人越讲越深入,宝玉、探春也入座听他们讲诗。香菱对诗的理解得到宝玉、探春的充分肯定,宝玉笑道,“……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你就作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人社。”可见,香菱学诗已经上道。这也充分说明黛玉老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甚好。

在香菱的要求下,黛玉又及时布置课后作业《咏月》,“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香菱初次作诗,兴致颇高,完稿后拿诗找到黛玉。在宝钗口中“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的第一首诗,到了黛玉口中仍然是鼓励为主,“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并继续鼓励她“放开胆子去作”。

这第二首诗作得如何呢?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一句难为她了,可知香菱作这首诗实属不易,但黛玉并不因为学生是初学者就放松标准,严师形象跃然纸上。见香菱为作诗“成魔”,宝钗道:“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香菱学而不厌与黛玉诲人不倦相得益彰,香菱再易其稿,一首好诗即将出炉。

“梦中作诗”的香菱得了八句来找黛玉。这首诗不仅设意新奇、语句工整,更难得的是暗合了香菱的身世,得到一致称赞。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在笔者看来,“社里一定请你”不仅是对香菱诗作的表扬,也是对黛玉老师短时间内调教出一位“诗人”的褒奖。《红楼梦》形容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林黛玉何尝不是“苦志教诗,精血诚聚”呢?既教诗歌观,又教方法论,还手把手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名师出高徒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两堂课的“为师”启示

从这一反一正两个案例中,笔者对如何当一名好老师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是要己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书育人当好示范作用,必须做到身正。做公道人、说公道话、办公道事,学生才能心服口服。贾瑞当不好老师首先在于心术不正,后回见王熙凤起淫心、正照风月宝鉴,更是亲手将自己送上毁灭之路。

二是要学渊。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行不通的。这决定了老师必须学识渊博,成为所教领域的行家里手。黛玉的诗才不仅体现在作诗上,还体现在教香菱的过程中对各种典故、化用信手拈来,令人佩服。

三是要严管。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带班管学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松一线、学生松一片。黛玉教诗,不以学生是初学者就放松要求,而是一而再再而三,让学生写出满意的诗作为止。老师要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以严的标准、严的态度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是要善带。老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初学者要鼓励为止,培养信心和学习兴趣:对已经养成好习惯的学生和班级,管理上要适当“松”:对学生和班级的苗头性问题,要高度重视,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面对“破窗效应”,要果断出手及时制止,防止进一步恶化,扰乱课堂纪律。

猜你喜欢

贾瑞香菱黛玉
是谁害死了贾瑞?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
保准有人追
贾瑞的下半身
贾瑞的下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