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种子-土壤”学说探讨中医导引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2023-11-08王林枫徐啸男代金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八段锦太极拳疾病

王林枫,徐啸男,代金刚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 100700

3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GLOBOCAN 2020 显示,恶性肿瘤疾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将进一步提高。由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且多种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明确,以及缺乏安全、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导致肿瘤发现时间过晚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并容易转移或复发,且在治疗过程药物会对身体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肿瘤的防治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现代多项研究证据显示:运动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参加体育锻炼较多的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少人群降低了10%[2]。近年来,以运动为主导的中医导引术越来越多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且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中医导引术将外在肢体运动、呼吸吐纳与内在精神调节相结合[3],创立出包括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各种气功疗法,研究[4]表明这些导引术在促进肿瘤疾病康复,增强机能素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列举中医导引术在预防肿瘤疾病产生、缓解疾病症状、减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循证依据,为肿瘤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中医导引术作为非药物疗法,以其简单、经济、易推广的特点在肿瘤疾病防治中充分发挥出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中医导引术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

中医导引术是古人基于“天人一体观”理论,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理解,模仿野生动物、家禽等动作创立出一系列的养生保健功法[5]。《庄子·刻意》中最先提到导引一词:“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6]。”指出了导引术自古便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疾病治疗中,《金匮要略》言:“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明确提出了导引术作为疾病初期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导引术将肢体运动、呼吸吐纳与精神调节相结合,以调身、调气、调心三调合一的方式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7]。导引术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姿势运动缓解肢体肌肉关节疼痛性疾病;通过调整呼吸的节奏、频率、深度等,发挥“肺主治节”的作用以治疗脏腑气机失调性疾病;通过内在精神调节,以冥想、坐禅等方式使内心平静,神有所养,协同五脏以治疗精神异常类疾病。各类人群通过练习导引术,在防治众多疾病上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

中医导引术在肿瘤中的应用

中医古籍中尚无“肿瘤”疾病的命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应归属于癥瘕积聚类范畴。目前中医认为肿瘤的产生发展,其病机初为正气亏虚,气机升降紊乱,稳态环境失调,久而痰瘀互结,结于人体虚弱之处,逐步化生癌毒。其肿瘤“种子-土壤”学说[9]进一步揭示了肿瘤病机独有的特点,人体虚、痰、瘀及患者不良体质所构成的身体“土壤”环境的异常,而“癌毒”作为“种子”,在“土壤”中逐渐发展,以致使肿瘤的形成。现代医学进一步认识到肿瘤微环境(TME),在微观角度,定义为异质和相互作用的癌细胞与癌症干细胞群以及多种基质细胞类型共同组成的肿瘤生存环境,在肿瘤发生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其概念本质与“种子-土壤”学说相一致,人体内部都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如何改善体内“土壤”环境,预防癌细胞转变为癌毒,已成为防治肿瘤疾病的关键。中医导引术以其独特优势在肿瘤预防、治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调节作用,以促进肿瘤防治目标的实现。

1 中医导引术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失调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当人体表现正气亏虚的中医证候时往往伴随着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或紊乱,体内异常细胞不受免疫系统所监视,大大增加患癌的风险。及时调整正气亏虚的状态、截断病程进展,从而改善体内免疫系统成为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关键。预防肿瘤疾病关键要建立整体健康模式,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健康[11]。中医导引术多为动作缓和的有氧运动,通过“调气、调息、调心”等三调合一的手段改善人体机能素质和心理健康,并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健康环境氛围,从而建立多方面、整体防治的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导引术具有显著改善机体素质、提升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12]表明,通过运动可明确降低7种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的患癌风险。其生物机制主要与运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浸润,并可诱导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来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有关[13]。此外运动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编程过程,导致细胞内部微环境变化[14]。包括通过改变细胞DNA 修复途径、蛋白质翻译等作用以预防肿瘤疾病的发生[15]。以运动为主的中医导引术同样发挥着提升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杜珊珊[16]对北京地区200 例老年人的一项八段锦锻炼实验(每次30 ~60min,每周练习3次)表明,其锻炼组同对照组相比,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一项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对老年人的体育运动研究[17]显示,在疫情环境下,太极拳组具有显著改善抵抗力弱的老年人群T 淋巴细胞数目,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了导引术能够促进老年群体免疫功能提高,强调疫情环境下老年人锻炼导引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性。导引术同时能够能够改善机体素质。王方等[18]对老年人体适能的研究表明,导引术八段锦的锻炼对老年人30s 坐站测试、2min 踏步测试等6 项适能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机体素质得到提高。代金刚等[19]通过体质研究,分析八段锦锻炼前后基本体质体能分表的变化,发现锻炼八段锦能够通过提高亚健康体质人群的整体机能素质,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机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进一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更能够有效地维持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行,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不良情绪也是导致患癌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现代研究[20]证明,情志抑郁或焦虑可以大幅度增加患者患癌的风险,其内在机制可能为不良精神因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通路的激活,释放应激激素,从而影响人体器官的炎症反应及免疫过程,诱导肿瘤细胞的激活增值、免疫逃逸,抵抗死亡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中医导引术通过舒缓的动作、精神的调节等对促进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项24 式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21]中,中老年人经过6 周太极拳的锻炼,其负向情绪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导引术可改善中老人的心理健康;郭天荣[22]一项实验研究中,大学生经过12 周八段锦锻炼,心理焦虑和抑郁因子出现显著降低(P<0.01),说明八段锦的练习对于调整乐观积极心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意义,间接防治肿瘤疾病的发生。

中医导引术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健康氛围。导引术的练习不受场地、时间、天气、器械等众多客观条件限制,且导引术简单易学,随着中医治未病观念的普及,导引术的练习在社会中易形成“群体效应”,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达到人人主动练习的效果,在进一步推广导引术的同时,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发生肿瘤疾病的风险。

2 中医导引术在肿瘤治疗的应用

中医导引术治疗相关肿瘤疾病的历史悠久,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腹有疾积聚者,张吸其腹,热乃止,瘕散破,即愈矣。左胁侧卧,申臂直脚,以口纳气,鼻吐之,周而复始。除积聚、心下不便。以左手按右胁,举右手极形。除积及老血。”根据积聚所在的不同部分,分别施行不同的导引之法,通过肢体运动、呼吸吐纳、精神调节等手段虽难以使症瘕积聚消散,但在缓解临床症状取得了明显疗效,对现代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现代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导引术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对于改善肿瘤相关症状和抗肿瘤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效果。肿瘤患者后期多伴有癌性疼痛,例如原发性肝癌患者因为肿瘤占位压迫,常表现为胁痛症状,其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以吗啡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在缓解癌性疼痛的同时却也有明显的嗜睡、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中医导引术通过肢体锻炼,以特定的肢体动作锻炼相应影响位置,达到活血通经以缓解疼痛的效果。一项荟萃研究[23]显示,79 名年龄44 ~59 岁的肿瘤患者,经过太极拳/气功的练习,癌性疼痛得到显著缓解。马依[24]探究中医护理对癌痛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癌痛患者通过八段锦、太极拳、调整呼吸吐纳等导引手段,其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P<0.05),在疼痛程度上,量表平均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患者,组间差异程度显著(P<0.05)。同时对于肿瘤疾病造成相应脏腑部分功能降低,导引术能够通过特定的呼吸吐纳与肢体动作有助于各脏腑系统功能的恢复,五禽戏中熊戏、鹤戏、虎戏、鹿戏、猿戏经研究证明分别有助于提高脾、肺、肝、肾,心五脏的功能,达到扶正固本的效果。此外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治疗后多伴有疲劳、骨质疏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通过练习导引术均能够改善肿瘤因治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为肿瘤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多表现为休息后疲乏症状仍无法缓解,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研究证明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癌性疲乏症状[25]。杨柳[26]等学者的一项实验研究中证明,手术并化疗后乳腺癌患者通过简易太极拳的练习(每次20min,5d/周,连续12 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太极拳干预后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感知疲乏等相关疲乏指标评分同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锻炼全程未出现不良事件,说明太极拳导引术为能有效减轻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有效安全手段。强万敏[27]等通过对照试验,探究对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质疏松康复效果影响,实验证明太极拳锻炼具有改善患者肌力、延缓骨质流失的作用。一项太极拳对骨质疏松影响的荟萃分析研究[28]显示,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太极拳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体骨骼密度、血清钙浓度(P<0.05),从而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同时肿瘤术后患者由于精神压力,多伴有焦虑紧张的情绪,久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生活质量低下,中医导引术通过心理调节,强调“精神内守”的精神状态,亦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术后或化疗后的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在练习中医导引术的过程中,所形成人际交往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孙美蓉[29]等学者对术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组经过练习路氏八段锦3 个月后,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显著减轻了焦虑、抑郁的状态,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另一项研究[30]显示,胃癌术后患者经过12 周太极拳的练习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其结果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经太极拳锻炼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导引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综上可见中医导引术在肿瘤治疗中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协助其他疗法达到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的目的。

中医导引术防治肿瘤的思考与展望

中医导引术作为中医药体系的一部分,在肿瘤疾病的预防、治疗、防治复发转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且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出中医导引术的重要价值,随着国家和个人对“治未病”理念的逐渐重视,中医导引术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疗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应进一步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防治工作中,但中医导引术仍存在着基层普及度低,练习不规范、部分临床治疗机制不明等问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目前导引术防治肿瘤虽有一定量的现代临床研究,但总体样本量过低,样本人群、肿瘤疾病类型具有一定局限性,仍需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作为循证医学依据。同时不同类型的导引术都有各自的特点,面对众多不同的肿瘤疾病症状,应充分发掘中医古籍经验,在继承传统功法基础上结合现代肿瘤疾病特点,同现代多学科交叉结合,发展创新出适应于防治现代不同肿瘤疾病的个性导引术方案,可借鉴国外对运动疗法的研究策略,探索制定国内肿瘤疾病导引策略与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依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导引术个性化练习,同时加大中医导引术的基层普及力度,培养相关专业人员,拓宽导引术的学习方式,规定练习强度与练习时间,达到规范练习、普遍练习的效果。从而在肿瘤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充分挥中医导引术的独特优势,协同其他医疗方案,共同达到防治肿瘤疾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八段锦太极拳疾病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