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2023-11-07李星星尚嘉彦袁海琪于广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噻唑杀虫毒力

李星星,尚嘉彦,袁海琪,于广宇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植物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世界性土传病害[1]。植物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广泛,可以危害蔬菜、粮食作物和果树等3 000余种植物[2],一般造成作物减产10%~30%,严重时高达75%,甚至造成绝收。植物根结线虫每年给全球经济作物造成约1 800亿美元的损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3]。

根结线虫是固着型内寄生线虫[4]。继1855年在感病黄瓜根际首次发现根结线虫至今,发现根结线虫达97种以上,其中,对我国经济作物危害最为严重的根结线虫主要有4种,分别是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其中,又以南方根结线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5]。二龄幼虫是根结线虫唯一侵入虫态,可以在土壤中栖息和活动,在适宜条件下侵入寄主根内,以侧根和须根最容易被侵染,进而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根结线虫主要是通过刺激寄主根细胞形成巨型细胞而吸收营养,且破坏寄主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如呼吸作用、矿物质代谢、蛋白质合成作用等,使寄主植物呈矮小、叶片褪绿、萎蔫等症状[6]。

此外,除了单独引起直接危害,根结线虫侵染造成的根表皮细胞破损使寄主植物更容易受到土壤中植物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协同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降低植株的产量和品质[7]。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环保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亟需攻克的瓶颈问题。

常用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且以噻唑磷和氟吡菌酰胺为主要防治药剂[8]。目前,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减少根结线虫病造成的损失,人们长期大量使用单一药剂,从而导致根结线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现有药剂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筛选防治根结线虫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复配新配方,能延缓根结线虫抗药性产生,而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方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同时提高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从而降低防治成本,是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实践中的主要手段。

为筛选出防治根结线虫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本实验以南方根结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浸虫法,测定氟吡菌酰胺、杀虫环、辛菌胺乙酸盐、噻唑磷、二硫氰基甲烷、乙酰甲胺磷、溴菌腈和乙酸铜等8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以期为复配新配方的开发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虫源 供试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提供。从受害的空心菜根上挑取饱满的南方根结线虫单卵囊并接种至感病空心菜上进行纯化培养和繁殖。

1.1.2 供试药剂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由拜耳股份公司生产;50%杀虫环可溶粉剂由黑龙江吉翔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0%辛菌胺乙酸盐水剂由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30%噻唑磷微囊悬浮剂由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二硫氰基甲烷可溶液剂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由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提供;25%溴菌腈乳油由江苏托球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由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药剂配置 将8种供试药剂用无菌水配制成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0 000 mg/L的母液,于4 ℃下保存备用。

1.2.2 供试线虫悬浮液配置 将南方根结线虫单卵囊接种到感病空心菜上进行培养与繁殖,待空心菜根系出现明显根结时,取出带有根结的空心菜根,冲洗干净。准备一个装有无菌水的培养皿,皿内放一个覆盖有薄纸巾的筛网,用镊子挑取发病空心菜根结表面上的黄褐色卵囊,收集到装有无菌水和覆盖有薄纸巾筛网的培养皿中,将收集到的卵囊置于25 ℃的恒温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孵化,1~2 d后收集孵化的二龄幼虫,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线虫数量,制备线虫悬浮液浓度为50条左右/100 μL。

1.2.3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采用浸虫法测定各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先将各药剂配置成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 mg/L,取48孔细胞培养板(8×6),每孔分别加入配好的药剂和线虫悬浮液(1∶1)各300 μL混匀,使各处理终浓度为100 mg/L,以无菌水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25 ℃条件下保湿培养,分别于药后24 h 和48 h,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采用针触法判断线虫死亡与否,僵直或卷曲不动的线虫视为死亡。统计线虫总数和死亡线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线虫数/调查总线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线虫死亡率-对照组线虫死亡率)/(1-对照组线虫死亡率)×100

1.2.4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室内生物活性的测定 测定各优选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按照等比或等差原则设计5个系列有效成分质量浓度(表1)。

表1 供试药剂和浓度

1.2.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计算各处理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将其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参照Finney机率值分析法,根据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线虫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出供试药剂的LC50值、b值和标准误等数值及其95%置信限,进而评价各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不同药剂在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00 mg/L的情况下,处理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24和48 h后,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组死亡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氟吡菌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表现出较高的毒杀活性,其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与其他药剂差异极显著(表2)。噻唑磷、辛菌胺乙酸盐和杀虫环毒杀效果次之,处理24和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大于52.38%和68.06%;药后24 h,与其他药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药后48 h,噻唑磷和杀虫环的校正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与其他药剂呈现极显著性差异。乙酰甲胺磷、溴菌腈和乙酸铜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效果较差,处理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10%,农业生产中难以用于防治根结线虫。

表2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2.2 不同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室内生物活性的测定

采用浸虫法测定5种优选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与药剂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正相关。5种优选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氟吡菌酰胺、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杀虫环、辛菌胺乙酸盐。其中,氟吡菌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较高,药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0.187 8和16.051 7 mg/L,药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5.090 8和10.483 7 mg/L;其次为噻唑磷和杀虫环,药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57.223 1和60.779 9 mg/L,药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32.721 8和34.764 2 mg/L;辛菌胺乙酸盐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较差,药后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73.203 8 mg/L和64.540 3 mg/L(表3)。

表3 5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生物活性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地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不断增加,致使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生产上防治根结线虫的常用方法是化学防治,但已登记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化学药剂仍较少。

本研究选用8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优选药剂中,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最强,二硫氰基甲烷次之,其次为噻唑磷和杀虫环,辛菌胺乙酸盐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力较差。本试验所测得氟吡菌酰胺的LC50(48 h)为5.090 8 mg/L,与陈香华等[9]报道的LC50(48 h)为4.649 5 mg/L基本一致,但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和杀虫环的LC50高于刘刚[10]、何轶[11]和何芳练[12]等的相关报道,这可能与不同地域根结线虫对药剂的抗性水平有关。

化学药剂虽然可以快速、高效地防治根结线虫,但由于化学杀线虫剂的毒性较高、残留期长,不仅易使线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且大量使用会严重污染土壤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使用安全低毒药剂。研究测定的氟吡菌酰胺、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杀虫环和辛菌胺乙酸盐的室内毒力结果可为复配新配方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但在实际生产中,防治效果还受到杀线虫剂剂型、线虫抗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

猜你喜欢

噻唑杀虫毒力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基于苯并噻唑用作分析物检测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
家用卫生杀虫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相关毒力因子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