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处理大规模塌方的施工方法

2023-11-06蔚小英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塌方断层围岩

蔚小英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隧道掘进机(TBM)穿越断层破碎带是地下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其复杂性在于断层破碎带的复杂地质特征和不稳定性。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在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下空间的广泛利用,地下隧道工程越来越频繁,因此对TBM 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TBM 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应用上,对于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断层破碎带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现有的断层破碎带处理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规模塌方的防控、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施工风险。该研究旨在深入探讨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技术,特别关注大规模塌方施工技术,以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提供更多实用性的指导,为地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 项目概况

某引水隧洞位于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区,总长度达26 717 m,线路桩号K2+370~K29+187 m。该隧洞划分为不同段,其中TBM 段的长度为23.737 km,开挖直径为7 730 mm,隧道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地势总体上东北较高,西南较低。地貌为低山丘陵,海拔高程730~1 400 m,高差达670 m。然而,项目现场的地形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区域内冲沟发育严重,最深的洞室深度高达667 m(见图1)。

图1 拱顶塌方

在2018 年7 月13 日,隧洞掘进进展到K6+842.3 时,出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即TBM 护盾上方的10 点钟到2 点钟方向发生塌腔。这一塌腔问题导致护盾尾端塌腔高度达0.7 m,并向掌子面方向扩大延伸,纵向塌方长度约为9 m,而掌子面位置的塌方高度约为8 m,还伴随碎块的掉落(见图2)。为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发生,现场立即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同时继续掘进以形成更稳定的地质环境,支护等级也被调整为Ⅳ类围岩。然后,次日11 时26 分,隧洞进展至K6+843,塌方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迫使必须紧急进行拱架加固处理[1]。

图2 塌腔规模示意图

在这一工程中,TBM 的正常运行对围岩造成较大扰动,导致围岩出现脱落问题,塌方体积达1 246 m3。为应对这一情况,采用一种创新的工法,即在空腔中设置“保护壳”的TBM 塌方处理方式。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有效解决结构复杂、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这一工法的成功应用,不仅使项目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还得到各方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同时,项目的施工经验也为今后类似类型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2 工法特点

结合引水隧洞K2+370~K29+187 工程实际,分析工法特点。

2.1 安全系数高

该方法在引水隧洞隧道塌方空腔之中设置一层保护壳结构,并在内部喷射混凝土,掌子面上部松散岩体有足够的支撑体系,达到稳定的效果。在现场施工推进的环节,减小设备对掌子面的影响,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2.2 有效控制成本

该方法应用钢管作为塌方空腔内填充材料,尽量地降低外部荷载产生的作用,还能节约常规塌腔填充成本[2]。

2.3 缩短施工时间

该方法可以实现内部空间充分利用,解决TBM 施工时不能进入塌腔的问题,促进保护壳施工效率的提升,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程效率。

3 工艺原理

在K2+370 到K29+187 工程段,采用TBM 进行施工,TBM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地下进行机械化隧道掘进,从而避免传统的手工爆破挖掘和采用支护结构的复杂工序。TBM 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刀盘、推进系统、支撑系统、排土系统等。其中,刀盘是TBM 的核心部件,由一系列刀具组成,用于削减地下岩石或土壤。推进系统通过液压或螺杆等方式将TBM 推进到前进方向,支撑系统则提供对地下隧道的稳定支撑,防止塌方和坍塌。排土系统则将挖掘出的岩土通过输送带或其他方式从隧道中运出。

4 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处理大规模塌方施工方法应用

4.1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操作要点

4.2.1 超前地质预报

结合该工程区域情况,需要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分析,为后续正常施工奠定基础。

(1)超前预报能够准确地判定塌方之前一个阶段的地质条件,掌握节理裂隙发育、强度等情况,掌握变化规模,掌握形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2)超前预报确定未来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条件,确定是否要进行排水处理。

4.2.2 松散岩体初步加固

因为该工程的地质比较特殊,加上拱顶结构发生的塌方问题会逐步地延伸、扩大,TBM 掘进作业时会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塌方速度过快。为确保人员、设备运行安全,避免发生严重扩展的情况,在松散部位进行处理。针对塌方高度不足2 m 位置,应进行及时加固处理,达到结构稳定的标准。

4.2.3 强化初期支护体系

该工程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认围岩特性后,对地下工程进行合理的等级分类,并对设计参数进行必要的加固。在盾构机后部的6 m 区间内,采用HW150 型钢拱架进行安装,以提升结构稳定性。钢拱架的布置按照45 cm 的间隔进行,采用12#槽钢进行连接,全方位360°布置,相邻拱架间距为1 m,同时采用H 型钢进行连接,连接过程采用焊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拱架的设置,通过人工布置方式,形成环状结构,然后进行C30 混凝土的喷射,确保形成厚度20 cm 的保护层。在考虑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在没有发生塌陷的前提下,对锚杆的布置进行安排[3]。

4.2.4 建立喷射混凝土作业平台

该工程开展时,在护盾机顶部,采取20 cm×20 cm×300 cm 的方木进行满铺,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在上部设置I16 工字钢,以30 cm 的环向间隔进行布置,并采用12#槽钢进行连接,随后铺设0.5 mm 厚的钢板。在护盾机的空腔内部,引入腹拱支撑结构,以保持与岩面的紧密贴合。在底部,使用I16 工字钢进行连接,以确保支撑结构的性能达到所需标准,从而有效避免进一步的塌方风险。整体结构达到稳定状态,将开始进行喷射作业施工,并为施工提供合格的工作平台。这种技术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提供稳定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2.5 建立刀盘覆盖层

在项目实践阶段,为防止细砂、水泥等杂质进入刀盘从而引发损坏问题,在现场施工前,采取预防措施。首先,对刀盘进行覆盖处理,以阻挡杂质的进入。在刀盘的前部1 m 范围内,喷射细砂,以创造一个阻隔层,从而有效隔离杂质。此外,其他区域采用C30 混凝土进行喷射填充,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固性。

4.2.6 形成拱架上方的“保护壳”

具体项目实施环节,在塌方结构内部,首先在结构内铺设厚度超过10 cm 的C30 混凝土,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在填充细砂和方木结构部位,选择采用喷射C30 混凝土的方式,每次喷射20 cm,厚度达到200 cm,并在这些区域铺设钢筋网片(规格为8@200 mm*200 mm)。在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厚度达到50 cm 时,横向设置I16工字钢,纵向间距为50 cm,同时在两侧设置25 mm 的间隔,将长度为2.5 m 的锚杆与工字钢连接,以形成一个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壳”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支撑塌方区域,增加整体的稳定性。在施工的逐步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因此避免设备对其产生过大的扰动,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标准。同时,在现场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时,还预留人孔,为后续的填充和灌浆工作提供基础[4]。

4.2.7 空腔回填

为保证空腔回填的施工效果,在该工程施工时,应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材料输送处理,填充C30 混凝土,回填超过拱顶部位,每次施工高度在1 m 以内,逐步填充整个结构。2 m 以上采用轻型材料(容重小于1.5 t/m3)开展施工,应用泵管填充作业,全部施工结束后,应用水泥砂浆灌入到缝隙内,符合密实度标准。

4.2.8 调整TBM 掘进、支护参数

结合项目实际,经过详细分析地质勘察结果,能够准确判断掌子面围岩是否达到安全稳定的标准。如果勘察结果显示存在围岩不稳定的情况,将会采取超前加固的措施,以确保工程达到严格的安全性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有责任将加固方案详细上报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反之,如果地质勘察结果表明围岩已经稳定,将会进行TBM 上部混凝土喷射施工。

在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之前,首先降低TBM 的转速,然后采取小推力、大贯入的方式进行推进。为确保结构的稳定性,采用钢筋制作支护排结构,并按照环向安装的原则进行布置。在安装HW150 型钢拱架时,控制每两个拱架之间的间隔为45 cm,并在适当位置安装灌浆管部件,以便进行后续的灌浆作业[5]。

在进行掘进作业的同时,及时进行现场混凝土喷射施工,以确保施工进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可能发生的撑靴塌腔情况,立即进行应急处理。一种方法是裸露的护盾后喷射C30 混凝土,另一种方法是在拱架内焊接钢板,然后进行混凝土喷射,以达到有效加固的目的,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材料配置表见表1。

表1 材料配置表

5 质量控制措施

5.1 塌方处理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开展施工前,应充分进行地质勘察和分析,确定断层破碎带的性质、范围和稳定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地质情况,包括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等,以便针对性地选择施工工艺和支护措施。在施工前期,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选用和预制,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并经过必要的试验验证。此外,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流程和操作要点,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作业,从而在塌方处理前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2 塌方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实际施工中,应密切监测塌方范围和变化趋势,采用现场测量、监控设备等手段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以确保及时掌握塌方动态。同时,严格遵循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设置“保护壳”、喷射混凝土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塌方处理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对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以达到预期的工程目标。

5.3 塌方处理完成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处理后的围岩结构稳定,没有存在裂缝、松动等安全隐患。其次,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跟踪塌方区域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以确保塌方处理效果持续稳定。此外,还需进行定期维护和巡查,及时修复和处理任何新出现的问题,保持处理后区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最后,要进行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形成详细的施工报告,为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6 结语

总之,TBM 穿越断层破碎带处理大规模塌方的施工方法,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安全风险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监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成功处理塌方问题,确保隧道的稳定推进和安全施工。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工程情境可能需要定制化的施工方案,对地质条件的精准判断和科学分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重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项目实施提供更多帮助。

猜你喜欢

塌方断层围岩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