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体层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对不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差异研究

2023-11-06黄忞陈小婷李天熙王一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仓山院区福建福州350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7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影像学

黄忞 陈小婷 李天熙 王一凡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 (福建 福州 350007)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性。方法:于本院抽选12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以诊疗资料为研究主体参与2021年10月~2023年1月临床统计。所用患者在明确病情之后,均开展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CT和MRI不同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CT和MRI诊断符合率、特异率、灵敏度相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不同的脑血管疾病,CT和MRI会出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可以结合相关特征对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如动脉瘤患者在MRI影像学中,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1WI会出现低信号,而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2WI会出现高信号,边缘会发现环形的低信号,而CT检查不会发现明显的异常表现。结论: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和MRI均会表现出相应的优势,但MRI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CT检查速度较快,耗时短,费用低,故在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诊断时可结合自身疾病,选择相应的检查诊断方式。

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总称,易出现于中老年人群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其中,脑血栓形成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脉狭窄、闭塞、粥样硬化、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脉动静脉瘘等,而且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故尽早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有重要作用[2]。以往,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常采用的方式为脑血管造影,其也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但其创伤较大,且检查诊断并发症多,费用较高,检查出具结果时间较长,故受到了临床的应用限制[3]。近年来,在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诊断中,CT、MRI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因检查方式不同,故诊断结果也不同。CT是通过多排探测器,对病变组织进行大范围的扫描,但其在小病灶的检查诊断中易出现漏诊,而MRI是应用磁共振技术,从人体中取得相应的电磁信号,提高病灶的检出诊断率,但其检查时间较长,而且费用较高[4]。本文于2021年10月~2023年1月,抽取抽选12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对比研究,探究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采用CT和MRI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本院抽选12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以诊疗资料为研究主体参与2021年10月~2023年1月临床统计。所用患者在明确病情之前,均开展CT和MRI检查,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所用参与者皆为通过实验纳入、排除标准者。12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71例、49例,年龄47~80岁,平均(64.86±7.02)岁;体重60~82kg,平均(70.11±7.51)kg;病程2~24h,病程(8.01±1.35)h。

纳入标准:①家属对本次统计目的知情同意;②参与者均经超声检查、CT检等发现脑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且以往没有开展过脑部手术者,临床相关资料完善者;③所有参与患者境外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即肢体麻木、舌头麻木、嘴唇麻木等症状,同时还有头痛眩晕等症状,并产生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出汗、疲劳、胸部不适等;④对比内容和管理预案均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研究目标。排除标准:①CT和MRI检查禁忌证者;②碘过敏者;③同时接受临床其他研究者;④合并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者;⑤合并有严重的精神及意识障碍、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病变、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所用患者在明确病情之前,均开展CT和MRI检查。

CT检查:即开展螺旋CT检查,应用64排CT扫描仪,设置相应的参数,即管电流为480mA,管电压为100kV,视野为225mm×225mm,层厚为0.75mm,重建间距为0.4mm,矩阵为512×512,扫描时从枕骨大孔的下缘开始,直到颅顶部,从下到上,共扫描5.7s,覆盖长度为14.5cm,每周扫描0.42s,之后应用20g针头,从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注射液85~100mL,按3.5mL/s团注,选择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主动脉设置相应的监测位点,触发点为80HU,扫描延时为18.5s,扫描之后,通过工作站,对相关图片实时处理,在最大密度的投影下,取颅内动脉的三维图像,从多个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分析。

MRI检查:选择3.0T的磁共振仪,先进行常规扫描,即在T1WISE序列下、T2WISE序列下实施常规扫描,结束之后,应用3D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扫描,TR为23ms,TE为7ms,在取得相关图像之一,将其上传到相关工作站,对图像开展处理,原始图像应用MIP重建图像技术,从多个角度对病灶区进行观察,并配合相应的局部处理。

脑血管造影检查:应用血管造影机,通过Seldinger法,开展股动脉插管处理,在双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置管,并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先以3~4mL/s团注80mL,之后按0.1mL/s的速度注射剩余的20mL,实施选择性的脑动脉造影检查,如全脑血管、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等造影检查,取下正侧位片,结合实际需求,加拍其他部位。

对CT和MRI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其中血管狭窄:血管最狭窄的部位与远端正常管径比,比值为1时判定为0,完全中断为100%,在目测法下评估狭窄,其中低于25%,为1度,26%~50%为2度,51%~75%为3度,超过76%为4度[5]。

1.3 观察指标

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即比较检出率、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为:P<0.05。

2.结果

2.1 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120 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分别为45例、27例、23例、15例,非脑血管患者10例;CT检查检出95例,确诊87例,MRI检查检出111例,确诊109例,见表1。

表1. 检查诊断结果分析(n)

2.2 不同脑血管疾病CT、MRI检查结果分析

120 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在CT检查中,发现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分别377例、20例、20例、10例,12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在MRI检查中,发现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分别44例、27例、23例、15例。

2.3 CT和MRI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对比

CT和MRI不同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CT和MRI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相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见表2。

2.4 CT和MRI影像学特征

不同的脑血管疾病,CT和MRI会出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可以结合相关特征对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如动脉瘤患者在MRI影像学中,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1WI会出现低信号,而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2WI会出现高信号,边缘会发现环形的低信号,而CT检查不会发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在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时扩散加权成像基底区出现异常信号的病灶,发现弥散受限,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1WI会出现低信号,液体的衰竭反转恢复序列T2WI会出现高信号,而CT检查不会发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出现障碍,临床将其以病理改变分为缺血性、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比可以达到80%左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6]。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脑梗死、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等,易出现于50岁以上人群,目前在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重下,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其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命质量的重要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原因较多,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属于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其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7]。故尽早明确脑血管疾病,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故探索具有高效能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效果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CT、MRI,其中CT检查具有用时短、层厚薄、能连续扫描等优点,而且时间与空间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提高重建效果,如注射造影剂,能提高三维成像检查的信效度,可以进一步显示脑血管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时了解解剖的变异性,发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靶征,脑梗死会出现低密度影、占位效应,而动脉瘤患者的边缘较为清晰,并具有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会出现出血部位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会出现相应的障碍[8]。而MRI检查会提高软组织的分辨率,通过亮血技术、黑血技术、对比增强等技术,在多序列的成像技术下清晰地反映脑血管斑块情况,如血管钙化、脂质核、血管瘤动脉等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到血管是否破损,脑血管有无炎症,其在血流变化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脑出血患者还会通过MRI检查发现不同序列、阶段的信号强度,如脑梗死患者的T2、T1加权成像会出现低信号,动脉瘤患者的T2、T1加权成像会出现高信号影,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T1加权成像的边缘会出现清晰的高信号区[9]。

综上所述,在不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和MRI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后者诊断符合率更高。

猜你喜欢

脑血管造影影像学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