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023-11-06张颖杨育智周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一流专业建设

张颖 杨育智 周敏

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0 引言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从“大”到“强”、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历史飞跃,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高等教育的基础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地方高等学校的数量以及学生规模占到全国高校总量的90%以上,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分布在非中心城市,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遍面临着“地域差、资源少、人才稀和平台低”的难题,从而造成了办学实力不足,人才培养不理想等情况,使得地方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变得十分困难。

为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该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因此,地方高校是“双万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在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应全方位提升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品质。地方高校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本文以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展开了详细讨论,提出一种四维度人才培养新模式: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并以四川轻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为例,阐述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1 立德树人是根本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因此,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管教育、党管人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探索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

地方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任务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要大力推进思政教育、道德教育,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水平过硬的队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深入开展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要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手段,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生动开展思政教育、道德教育;要推广开展课程思政,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每节课都是思政课”的局面;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要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将学生思政水平、道德素养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反对唯成绩论等错误思想。

1.2 全面发展是目标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阐述,其核心要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不可偏废[5]。全面发展既是新时代下高等院校育人的基本目标,又是地方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在以往,相比德育、智育受高校的重视程度,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存在着明显不足。为了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体美劳的培育,促进体美劳与德智全面协同发展。

1.2.1 提高人文素养,培育精神内核

人文素养教育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是培育民族精神、维系国家兴衰、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枢纽[6]。为了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地方高校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文化宣传,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开展艺术兴趣班,培养学生艺术情操,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开展文化专题讲座,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内核。

1.2.2 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人才培养的“地基”。地方高校要合理规划体育课程,打造一流体育教师队伍。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尊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体育教学与生活要有机融合在一起,不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地存在[7],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积极开展校园运动会、体育比赛,加强校园体育社团建设,形成“全民运动”的浓厚氛围。

1.2.3 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美德

劳动及其教育是学生在认识实践、培养品德、增长才干、强健体魄等方面成长的必要途径[8],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要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水平。扩展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实习、创新创业等领域,培养学生劳动美德,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

1.3 内涵建设是关键

内涵式发展,即以内在因素作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追求品牌的优化,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不再将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作为导向[9]。地方高校在既往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以部属重点院校为参照系,片面追求学科大而全,存在为了追求规模、数量而盲目扩张的因素[10],这使得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状况不理想。为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助力一流人才全面发展,地方高校要从办学定位、教学模式、特色文化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的人才竞争力。

1.3.1 明确办学定位,构建内涵基础

清晰的办学定位是地方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前提。地方高校要明确“地方性、特色性、应用型”三种基本办学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的内涵基础。要立足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依托优势学科,助力地方发展。推动校企地协同育人,深化产研学合作,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和行业人才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保证人才落地生根。

1.3.2 推进教学改革,助力内涵建设

教学改革是适应人才高质量发展,助力一流人才内涵建设的关键步骤。地方高校要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加快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加强本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建立本科教育监督机制,切实保障本科教育。

1.3.3 营造特色文化,丰富内涵发展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还是文化传承的主场地。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已经成为学校的灵魂与精神标志,这也是地方高校与部属学校最大的区别[11]。地方高校要整合自身与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凝练校园文化精神,从物质、制度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2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1 四川轻化工大学简介

四川轻化工大学前身为三线建设时期的“652”工程。1965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周总理亲自批示,将原华东化工学院部分专业西迁至四川自贡,组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对外称为“652”工程。经过50 多年的发展,学校凝练了“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近年来,由于学校地处四川省自贡、宜宾两座非中心城市,学校围绕“如何破解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发展瓶颈”这个难题,提出了“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具有四川轻化工大学特色的办学发展道路。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为前提,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

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校一流人才培养能力,学校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教育“11258”人才培养方案。

2.2 “11258”人才培养方案

“11258”人才培养方案以“立德树人是根本、全面发展是目标、内涵建设是关键、融合发展是亮点”为指导,将本科人才培养成效具体量化,其含义分别为:“1”是指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的国际化人才在当年毕业生中的占比为10%;“1”是指掌握跨学科、多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年毕业生中的占比为10%;“2”是指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的20%;“5”是指通过英语六级、雅思托福等考试的学生在当年毕业生中的占比为50%;“8”是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当年毕业生中的占比为80%。

2.3 一流本科人才培育实践

四川轻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为“过控”)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围绕“11258”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一流本科人才培育模式。

在国际化培养方面,鼓励和引导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开设双语课堂教学,积极与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合作,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复合式培养方面,开设“工+文”“工+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班,鼓励学生辅修双学位,培养多学科交叉型人才;在学业规划和能力培养方面,成立专业班导师制度,让专业全体教师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班导师在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在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英语晨读,定期举办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英语四、六级学习经验分享会;在技能应用培养方面,过控专业秉承专业服务企业的建设思路,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措施,过控专业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达到了学校“11258”方案既定的目标,也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三年来,过控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学生升学率逐年递增,从17%稳步提升至24%;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40 余项。

3 结束语

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围绕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立德树人是根本、全面发展是目标、内涵建设是关键、融合发展是亮点”四维度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四川轻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四维度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11258”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道路,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一流专业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