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2023-11-06唐乐瑶武会园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助教入党科普

唐乐瑶 武会园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88

0 引言

高校是培养、建设党员队伍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和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科普助教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以及周边资源、调动平台化技术手段,为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营造仿真场景和多元互动的数字课堂。多样态、多平台、多互动的科普助教突破了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时空限制,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新途径,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方式与内涵。

1 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1.1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动力转化

哲学与历史、理论和逻辑层层叠加,大大降低了党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悟不明的窘境,进而形成一种党课“枯燥”的刻板印象。这与大班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有极大关系。学生纷纷表示:“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党课学习,如果能听进去了会收获很多,但是大多时候听不进去又听不懂,反而消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普助教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求知欲。科普助教综合运用讲解式、探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览式、沉浸式等方法[1],让学生在情景体验、参与感受的过程中理解和实践所学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我要学”的内在动力逐渐代替“要我学”的外在动力,使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断觉醒,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根固本。广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1年推出的“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小程序,通过VR、AI、LBS 等技术展示上百个广东红色地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手机在线或者线下打卡的方式参观学习[2]。此外,它提供阅读、答题、留影功能,极大地增强了党史学习的趣味性。

1.2 实现“理论学”向“效果学”的实践转化

实践是理论与现实深度互动,让学生透彻理解党性、党规、党的理论的重要途径。科普助教能够让入党大学生通过持续参与实践活动,不断鞭策自己,巩固强化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实践带认知,以认知促实践,让大学生党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科普助教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进对党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启发引导入党学生把自身成长与党、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加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知识的实际效果。2022年5月,广东海洋大学所在地湛江市出现新冠疫情,经过学校研究,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组建了以学院为单位,由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生校园安全巡查队。参与的党员学生表示:“队伍的组建让我们有机会以党员学生的身份发挥力量,把党课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3 实现“临时性”向“常态性”的需求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3]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高校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数字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党员是大势所趋。按照《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要求,党员教育要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更为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阵地,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1]。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上开展科普助教活动能够保证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不“断线”。

线上科普助教是高校及时调整培养策略、完善组织形式和保证资源提供的有力举措。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各大高校对学生参加集会活动进行了限定。因此,对于正在入党的大学生而言失去了很多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的机会。科普助教提供了模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线上仿真参观、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培训不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可以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

2 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中的现状:以广东省11 所高校为例

笔者以调查问卷形式展开调研,收到有效问卷52 份。调研对象为广东省11 所高校中的本科生预备党员和本科生党员。具体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汕头大学、深圳大学、湛江科技学院、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

2.1 基本概况

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通过听汇报、听讲座、上大课等传统学习形式学习的比重为61.27%,通过科普助教学习的比重为38.73%。

学习强国、网上党校是大学生入党过程中最常接触的新媒体科普助教平台。线下科普助教活动则以志愿服务活动、向身边优秀党员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参与院系党务管理工作居多;其次为微党课、影视交流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向时代楷模致敬和学习的活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故事分享会、劳动技能学习活动、读书技能分享会。

2.2 科普助教效能低迷的现实困境

从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发现,广东省高校在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中虽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助教活动,但有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

2.2.1 科普助教实践形式单一,学生认同感较低

无论是党的性质宗旨,还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都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据调查,高校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很少向学生提供相关实践服务机会。有学生表示:“党课讲座是比较有价值的学习形式,但这种形式往往很枯燥,所以在教室内可以接触的学习形式的吸引力都不是很大,我更建议脱离课堂这个范围,到乡村到红色基地去开展学习服务活动,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调查发现,大部分入党大学生未有过以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或者(预备)党员的身份参加社会服务、志愿活动、扶贫支教等实践的经历。而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调查中对入党大学生“增强合格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最有帮助的科普助教方式之一,主要是靠入党大学生自觉地以学生身份自愿参加。

在大学生入党发展的起步阶段,高校若只一味灌输理论,实践方面全凭学生自觉,不从组织层面为学生提供实践途径来增强他们对基层实践和入党身份的认同,是行不通的。长此以往地以“重理论,轻实践”方式培养党员,容易导致大学生党员脱离实际,缺乏认同感,大学生即使最终完成了身份上入党,仍然没有真正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

2.2.2 科普助教活动衔接松散,学生体验感破碎

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虽然有应用,但是活动之间衔接松散,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党课所讲授的理论与学生实践也不能构成呼应。即使高校偶尔举办有独立的主题的科普助教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之间没有紧密的衔接,随意性较大,因此,缺乏稳定持久的影响力。有学生表示:“除了像党课这种传统学习形式以外,其余的实践活动开展零散,还需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动。”

科普助教与理论教育之间、科普助教活动与活动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科普助教活动开展的间隔时间长、主题不连贯,科普助教与理论教育无法联结生成“教育合力”。这样一来,课堂与活动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连贯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完整性难以体现。另外,由于活动的系统性、连贯性差,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脱钩,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知识的串联整合吃力,分散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学了就忘”,学生学习体验感破碎。

2.2.3 科普助教注重打卡签到,学生反馈率有限

以入党大学生经常接触的网上党校为例,网上党校教学要求大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专注于单一的画面和听力接收,缺乏互动和出其不意的吸引点,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专注力的保持。另外,在线党课学习过程中,高校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有限,学生只要达到线上课程的学习时长要求、完成作业测试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接受访谈的学生表示:“学生党员的领悟能力、学习能力可能不够强,加上线上党课学习的吸引力不足,看视频以及打卡签到完成任务像‘例行公事’。”

科普助教只注重打卡签到,没有人知道学生在点开网络教学页面后到底在做什么,只要等到课程播放进度条到达记录点后,学生学习任务就能够“完成”。学生不免会出现消极懈怠、应付了事的心理。线下教育也并非万无一失,即使是面对面教学,高校也存在只注重打卡签到的现象,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参与得如何”“学得如何”“是否有所收获”把握不足,没有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真实的监测。

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驻足于“打卡签到”,不仅浪费了科普助教的学习资源,也是对高校入党教育培训生态的破坏。

3 充分发挥科普助教效能的价值路径

3.1 完善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实践平台

以高校为主体,联合社会力量,整合校内外资源,向正在入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实践平台。以此锻炼入党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实践锻炼机会可以是在校内的也可以是在校外的。校内的实践锻炼岗位除了允许入党大学生参与院系党务管理工作外,还可以增设失物招领或防疫测温学生党员示范岗位、提供一定的志愿活动名额给正在入党的大学生,为入党的学生提供参与普法或政策宣讲等实践锻炼的机会。校外的实践岗位锻炼则可以联合本校的志愿者社团,走出校园与社区基层支部、企事业党支部以及社会爱心单位联合,共同组织慰问福利院、开展敬老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实践活动,为入党大学生搭建广泛的实践锻炼平台。校内校外联动,形成强劲的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合力。

此外,高校开展科普助教的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应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二次激发入党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入党大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向党组织靠拢,等到大学生入党后,就不必再另行适应培训,可以真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到为人民服务。

3.2 加强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系统化建设

高校应该整合科普助教资源,将科普助教活动融入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过程,制订多层次、全方位、信息化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对象培育、预备党员教育、正式党员教育全流程的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成长成才体系,既完成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规定动作,又增加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自选动作。

在大学生入党的每一阶段,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科普助教活动,同时重视党的理论学习与科普助教活动之间、科普助教与科普助教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由浅入深,由易至难。例如,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阶段,高校应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党性觉悟提高,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组织看电影、访基地、典型教育等系列科普助教活动,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打牢思想基础。在党员发展对象阶段,高校需要兼顾学生的党性培养和实践应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活动、参与院系党务工作的管理等实践。到了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阶段,学生处在大三大四高年级阶段,可以在适应党和国家需要的同时,发挥榜样作用,对大一大二入党学生进行传帮带,增强高年级入党学生的先锋精神。

3.3 提升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效果关注度

入党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得有多好?”是高校入党教育培训效果的体现。高校可以通过入党学生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尝试以党的指导思想写体会评论、针对学习理论中的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探讨。另外,高校还可以结合其他科普助教实践活动,量化考察入党大学生在参加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来掌握个人的学习情况、能力素质。此外,高校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入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关键词次数、浏览时长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改进入党大学生的教育培训方式,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另一个方式。高校应定期征求入党大学生对培训内容及培训形式的建议,比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单独谈心、随堂听课、大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并掌握入党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根据入党学生的建议和党员发展实际进度适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培训办法,让入党教育培训真实有效进行,让党的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教育提高党员的作用。

4 结束语

科普助教已经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新途径。目前,科普助教在高校学生入党过程的应用中,存在形式单一、衔接松散、注重打卡签到问题。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系统化建设,提升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效果关注度,完善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的实践平台,从而使科普助教在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助教入党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