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那个女人没有名字

2023-11-05陈思和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9期
关键词:周家周朴园雷雨

陈思和

《雷雨》是一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你即使没有读过剧本,也可能看过舞台上的演出;即使没有看过话剧,也可能看过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或者其他地方戏曲。可以说,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我今天将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雷雨》。我们从与周朴园一生有关的三个女人讲起。

听众们一定会想:你讲的是哪三个女人呢?一号女主是蘩漪,其次就是鲁妈,那么还有一个女人是谁呢?是四凤吗?当然不是。我所要讲的不是《雷雨》中的三个女人,而是与《雷雨》中与一号男主人公周朴园有关的三个女人。这第三个女人,没有名字,也没有故事,但是她是这个家庭悲剧中很关键的人物,因为她的出现,导致了周朴园和当年的恋人梅侍萍的婚姻悲剧。她是谁呢?

我们要分析这个女人,还是要回到《雷雨》的故事,追根溯源,那是一件发生在三十年前的风流孽债。

《雷雨》的故事很复杂。戏剧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个戏一共四幕,发生时间只有一天:早晨、下午、当天晚上十点以及午夜两点。整个戏剧叙事的时间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但是在这一天中发生的故事,却是三十年前的一场家庭悲剧延伸下来的,所以故事的时间整整跨越了三十年。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雷雨》所描写的这个家庭惨剧究竟发生在哪一年呢?作家并没有明确提供故事的时间。然而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妈邂逅,两个人有一场对话,提供了一条时间线索:

周朴园:你站一站,你——你贵姓?

鲁妈:我姓鲁。

周朴园:姓鲁,你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妈: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人。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妈:我自小是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妈: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嗯,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妈: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了。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妈: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妈:哦,好地方。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妈: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好了。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是《雷雨》里面关键的一场对话,里面包含了很多信息。鲁妈提到了一个时间线索: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甲午战争那一年。那么,那一年无锡的周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也就是周朴园要讲的“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原来是周家少爷周朴园爱上了老妈子的女儿梅侍萍,二人同居,还相继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因为在那一年的除夕(准确地算,光绪二十年的除夕应该是1895年2月5日),周朴园要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女人为妻,把梅侍萍赶出了周家。也是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梅侍萍抱着出生才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梅侍萍没有死,母子俩被一个好心人搭救,长期流浪在外面,那就是现在的鲁妈和鲁大海。我们从两个人的对话情景也可以感受到,鲁妈已经认出了站在她面前的就是周朴园,而周朴园还没有认出鲁妈就是当年的梅侍萍,只是鲁妈的举止和口音,已经唤起了他深层的记忆。

但是你们发现了没有?当这两位暮年的恋人陷入深层次的记忆时,他们都在强调“三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悲剧。在剧本里,还有很多对话,都一再出现这样的说法。如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妈也有一段长长的控诉,你们听:

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来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個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是吗?好像都是说,那一场悲剧是发生在三十年前。但其实,周朴园和梅侍萍在记忆里都存在一个时间错误:这个悲剧不是发生在三十年前,而是发生在二十七年前。因为剧本已经提供了信息:鲁大海出场的时候,年纪是27岁。鲁大海出生才三天就发生了梅侍萍投河自尽的悲剧。这个悲剧不可能发生在三十年前,只能是在二十七年前。那么,为什么两个当事人一再在回忆中提到“三十年前”呢?为了这个问题,我又一次仔细读了剧本,我想了解,这个“三十年前”的记忆,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真实信息?后来我查到了,周朴园在第一幕要求底下人把旧家具搬到客厅去,要按照三十年前的老样子来布置,他说:

这屋子排的样子,我愿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的眼睛看着舒服一点。

请注意,周朴园的这句话透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原来在周朴园的记忆深处,“三十年前”不是一个悲剧的凄惨的记忆,而是一个幸福的记忆:三十年前的客厅布置,让他眼睛看上去都感到舒服。就因为周朴园这句话,我突然想到了:“三十年前”,恰恰是周朴园与梅侍萍相爱的时候,同样,梅侍萍在说到三十年前时,也含有同样的信息: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这完全是一种与“三十年前”联系在一起的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我们不妨推测,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生活维持了三年以上——从三十年以前到二十七年前。因为二十七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是他们分手的时刻。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说法,凡是你感到痛苦的、拒绝记忆的东西,你总是力图去遗忘。所以在他们俩脑子里出现的记忆,都是“三十年前”的爱情生活,而不是“二十七年前”分手的日子。

我们可以算一下,他们从相爱到同居,差不多一年多时间生下了周萍,又过了一年多生下鲁大海,前后差不多就是三年的时间。或许比“三十年”更长一些,也就是鲁妈在前面对话里一再提到的“三十多年前”的意思。剧本标明鲁妈出场是47岁,那么二十七年以前她被赶出周家的时候是20岁;他与周朴园相爱的时间,正好是17岁到20岁,这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她跟一个有钱的少爷相恋相爱,两个人同居了三年,生了两个孩子。我不相信这两个人之间是什么阶级压迫的关系,更不是什么有钱少爷诱惑丫鬟的关系。他们不是在偷偷摸摸地男欢女爱,而是在周家同居生育,他们有自己的居室,有自己的家庭布置,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客厅布置和老家具,就是当年梅侍萍在周家生活的真实场景。梅侍萍被赶走以后,周朴园保持了梅侍萍当年的所有家具、所有摆设,甚至梅侍萍留下的照片。在晚清时候女主人能够拍照,并且堂而皇之放在柜子上,这能是一个普通丫鬟的待遇吗?连梅侍萍当年生孩子不敢吹风要关窗这个习惯都被保存下来了。剧中蘩漪好几次说房间里闷热,叫人去打开窗户,可是仆人就说“老爷说过不叫开”,为什么?因为以前的太太是怕开窗的啊。我们可以想象,梅侍萍在周朴园身边的时候,她被宠爱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认为周朴园把梅侍萍赶走以前,他们之间是有很深的爱情,周朴园对梅侍萍是有着很深的爱的。

由于周朴园和梅侍萍之间有着这样强烈的爱情,所以梅侍萍被迫离家、投河自尽的悲剧发生,才会使周朴园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种痛苦伴随了他的一生。以后的周朴园就再也不会爱女人了,幸福也从此远离了他。曾经沧海难为水,周朴园巨大的心灵创伤是不能磨灭的,他不能无碍地融入后来两个女人的爱情生活当中去。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他与一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女人,以及后来蘩漪的夫妻生活都变得索然无味,导致了后面两任妻子的悲剧。

把这个背景讲清楚了,我们才能够正式讨论那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在剧本里,这个女人只有两个特征:有钱,有门第,再也没有其他介绍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女人是《雷雨》里最委屈的女人,是一个完全被忽略的人。我们假定周朴园与梅侍萍之间有很深的爱,是被一种外在的力量硬拆散的,那么,后面的故事都能讲得通了:其实周朴园是很不愿意娶一个跟他同等门第的有钱小姐为妻子,所以这个小姐一进门就处于尴尬的境地:她进门以前,丈夫已经与老妈子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而且同居三年;当她非常陌生地进入周家时,丈夫还沉浸在失去情人和儿子的痛苦之中,她并没有享受到夫妻恩爱的家庭生活。虽然因为她的到来而害了梅侍萍和鲁大海,但这个责任是不能由她来承担的,再说了,她的命运比梅侍萍更悲惨,更无价值,她默默无闻地进来,又默默无闻地——我想總归死去了,不会是离婚或者出走吧。

那么我们再来算:蘩漪与周朴园生的儿子周冲出场时是17岁,离27年前发生悲剧正好十年,也就是说,蘩漪是在悲剧发生后的第九年(或者会更早些)嫁入周家的。这样算下来,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周家最多是待了七八年。我们假定她死后,周朴园没有马上娶蘩漪,而是过了几年再娶的,那么,她在这个家庭里的生命历程就更短暂,也许只有三五年,就像一个影子,一点生命痕迹都没有留下,周朴园、周萍、佣人的记忆里都没有这个人的信息,我在《雷雨》的几个版本里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或者有怎么样的结局。周朴园始终保留梅侍萍当年用过的家具,直到三十年以后,蘩漪都拖到发神经病了,他还是顽固地保持着梅侍萍的生活方式,这就说明了前面的一任妻子在周家生活得更加委屈,也更加痛苦。这样,我们完全可以体会,《雷雨》里的这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就好像英国小说《简·爱》中那个阁楼里的疯女人一样,是一个空白,而这个空白正表达了旧时代中国妇女最悲惨的命运。

(来源:名作欣赏2020-02-10,原题《周朴园的三个女人》,有删改)

猜你喜欢

周家周朴园雷雨
周家栋作品欣赏
雷雨天
周家生
周家生
雷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
《雷雨》(节选)
葡萄牙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