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养

2023-11-03朱侗

海峡姐妹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口哨口琴父母亲

文/朱侗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喜读书看文,爱诵诗吟对,如今正走在成为作家的路上。虽仍无所成就,但旁人多说“这孩子有文学情怀”。

纵观家族,世代务农,今日之我的文学情怀从何来?思来想去,可能与父母亲及我个人的农村生活经历有极大关联。

01

我的家庭乍看无甚特别,父亲小学文凭,母亲初中毕业,在农村过了大半辈子,至今务农。虽寡淡平奇,然深究后会发现:父母之身虽囿于一方小天地,但父母之心,却在广阔世界里逍遥。

先说说父亲吧。他是家中老幺,18岁赴辽宁省沈阳市入伍,五年磨砺,激情岁月,意气风发。之后若就地安置,前程本应光明。但“父母命,不可违”,他是孝子,退伍后不舍家中老父老母,归家务农,自此人生路向已定。

父亲常说起部队时光,每每忆及,心中甜蜜。部队训练之余,他学会吹口琴和口哨两项技能,终生受用。少年时的烂漫不羁和心驰神往,余生中通过口琴和口哨的调子可略窥见。

屋舍与田间地头有段距离,父亲肩扛农具,有时是锄头,有时是铁锹,有时是镰刀,依据需要变换。

肩上扛的是生活,口中吹的是心里不灭的情。“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口哨的曲调在乡间小道扬向天际,激荡不曾磨灭的少年的心。

平淡且艰苦的岁月里,父亲随着口哨和口琴的曲调变换,时喜时涕,虽面庞黝黑,眼神却清澈而深邃。

02

再来说母亲。她是家中长女,初中时成绩总名列前茅,却有“考试焦虑症”。平时在班上成绩拔尖,遇考试则一落千丈,故惜与高中、大学失之交臂。

母亲极少与我谈起上学之事,其间是否爱读书不得而知,只是每每入夜,务农返家,她手里必捧书,专注而沉浸。书的种类其实有限,主打当时的《意林》《故事会》等期刊。壁挂白炽灯,瓦数很低,光线昏暗,因经年累月于灯下看书,母亲的眼睛日渐模糊,加之操劳儿孙,近些年读书一事渐趋搁浅。

简陋的家中,父母亲身上散发着的别样光彩,照亮屋内边边角角,亦照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刘禹锡《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观父母亲之行为,不由感叹:斯是陋室,父以乐浸,母以书饰,雅及表里。往来皆白丁,然心性未改。乡邻共处,乐趣不绝。吾曰:何陋之有?

对于我学习的事,父亲母亲从未强求,然家庭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

父亲的调子响起时,若我与他同在一地,必奉上“二重奏”为伴。有动情处,心绪随曲调跌宕起伏,啼笑相间。又常在街坊聚集处,父亲悠然自得扬出悦耳之音,邻里携小板凳坐定听得入神,俨然一场场乡村演奏会。那情那景,再诗意不过。由此,我爱上诗与歌,也爱上朗诵。

或悲或喜、或怒或愁的情感,通过有痕或无痕的文字喷涌。见父亲愁容,两指夹烟,口中吐雾,顿觉凝噎,我写下“他在墙角光着膀子,分明不语,烟雾向上飞舞,密密麻麻间却道出寂寥”的诗行;见挚友命运多舛,我写下“请不要哭泣,看一看这世界多广阔;请不要沉默,将心中的话对着高高山头尽情大喊”的字句……

03

母亲看书时,不大的房间,氛围俨若微型图书馆,静谧、力量蓬勃。我自然加入,除她所读的期刊外,阅读涉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芙蓉镇》《围城》《边城》《平凡的世界》《我们仨》等名作,以及《呼啸山庄》《飘》《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源氏物语》等国外作品,同时延伸至观看同名或改编的经典影片《乱世佳人》《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

读一本书,便经历一种人生,感受不同悲喜。日积月累,书中许多人的命运和故事了然于胸,而后延伸到个人文学写作。在文学的海洋里,我感受甘霖雨露,尽享身心畅快。

人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农村的孩子,手心总少不得黄茧。父母亲舍不得我干重活,即便我偷懒亦不呵斥,故茧于我,总是陌路。也正因此,在童年的记忆中,泥泞小路点缀乡间土屋,圆滚西瓜为夏日添蜜,溪中蝌蚪点亮孩童明眸,金色麦浪逐风共舞……一切皆美好。

父母之影响、童年之经历,为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尽的灵感。如今身在城市,大江滚滚、大道通达,在农村萌芽的文学情怀也愈发茁壮。

猜你喜欢

口哨口琴父母亲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布吉的口琴
吹着口琴适合一个人坐在溪旁
哦, 那让人魂牵梦绕的口哨
夏日的绿口哨
又见口琴
口哨的清洁与保养
偶尔
清明祭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