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的珍宝橱

2023-11-03呢喃

艺术启蒙 2023年10期
关键词:藏品艺术家博物馆

文/呢喃

【5JhN】

波斯语,意指初遇某人某物时,我们眼里闪烁的光亮。你如果还没找到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可以先试着收藏词语。

收藏是一种绝佳的彰显个性的爱好:有的人为了装点小家而收藏;有的人为了纪念往事而收藏;有的人囤积居奇,以收藏赢利;有的人流连于古玩市集,期待遇到令自己心醉神迷之物;还有的人只是出于本能留下了好像并不值得收藏的东西,沉醉于打造自己的小天地。

你也喜欢收集特定种类的物品吗?如果你很想拥有某件物品,却料定自己绝不会使用它,那你很可能会成为一名收藏家!

艺术家的私人收藏

每一件艺术品都需要创造者和观赏者。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收藏另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因为同行之间的“英雄惜英雄”,还是源于头脑一热的“消费冲动”呢?

艺 术 家:德加

收藏风格:挥金如土

私人收藏:德拉克洛瓦、安格尔和杜米埃等法国十九世纪大师的作品,马奈、塞尚、高更等印象派画家的佳作,以及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浮世绘大师的作品

收藏轶事:爱画芭蕾舞女的德加生于金融资本家家庭,祖父是画家。他从小就过着优渥的生活,只要看到了喜欢的艺术品就买下来收藏,从来不计成本,以至于他的收藏品可以填满一座美术馆。他还特别喜欢收藏好友(比如马奈、卡萨特、渡边省亭)的作品。父亲去世后,为了偿还家族的巨额债务,他被迫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和收藏品,并且不得不依靠出售自己的画作来维持生计。

【4BrEBE】

源于葡萄牙语,指对某个并不存在,也许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一种朦胧、恒久的渴望。

◎ [美]玛丽·卡萨特《整理头发的女孩》(德加收藏)

◎ [法]爱德华·马奈《火腿》(德加收藏)

艺 术 家:毕加索

收藏风格:原始

私人收藏:利比亚古董雕像、阔塔族图腾和木雕面具等

收藏轶事: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毕加索在一次聚餐中认识了艺术家马蒂斯。两人交谈甚欢,互相拜访了对方的画室。马蒂斯为毕加索介绍了自己的一些非洲工艺藏品,原始艺术中强烈的野性力量和简化的美深深感染了毕加索,甚至直接影响了他“黑色时期”的艺术创作。瞧瞧毕加索画的脸孔像不像一副棱角分明的面具?毕加索去世之前,委托他的夫人将全部收藏捐赠给卢浮宫。这些藏品有多少呢?看看他拥挤不堪的画室就知道了!

◎ 毕加索作品和非洲面具对比

◎ 被各种收藏和作品堆满的客厅

艺 术 家:奈良美智

收藏风格:摇滚

私人收藏:黑胶唱片和唱片封面等

收藏轶事:你还记得那个喜欢独处、与苹果树对话的男孩吗?从五年级收听音乐广播起,奈良美智就开始了他的爱乐收藏——民谣、摇滚、蓝调、灵魂和朋克等各类专辑唱片。真正学习艺术之前,他所有的艺术知识都源于这里。直到今天,他还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当天想听的曲子,一切都取决于他的情绪、状态和天气。“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音乐与唱片收藏让他看到世界,感受到世界,描绘出世界。

◎ [日]奈良美智《黑胶唱片》

◎ 奈良美智个展唱片墙

艺 术 家:伊丽莎白·泰勒

收藏风格:细水长流

私人收藏: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钻石等珠宝,印象派作品和现代绘画等

收藏轶事:伊丽莎白·泰勒在巴黎一家精品店买下一对钻石耳环,但只是玻璃宝石。几个月后她打开盒子,发现耳环更闪亮了,便对丈夫说:“迈克尔,我的耳环有问题。”丈夫笑称他已经用钻石替换了玻璃……在艺术氛围下长大的泰勒后来成了好莱坞影星,她不仅热衷于收藏珠宝,还对珠宝的工艺、质量和历史颇有研究。泰勒的收藏有新亦有旧,但每件都别具意义。与其一心想着占有,不如以感恩的心惜之、赏之,倾心保管这份美丽。

艺 术 家:考斯

收藏风格:生活化

私人收藏:卡通绘画、孟菲斯风格摆件、日本艺术家的木雕、漫画等

收藏轶事:把各种色彩张扬、戏谑不羁的艺术作品融于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对收藏家品位的考验。创造出火遍全球的“XX”流行的街头涂鸦艺术家考斯,很小的时候就对许多不同国家和风格的艺术家感兴趣,最终选择从随性怪诞的波普艺术中汲取灵感。除了他花哨又好看的家,他还有一个存放更多艺术作品的仓库,那里是什么样的呢?

◎ 伊丽莎白·泰勒寓所

◎ 考斯的家

◎ 孟菲斯风格摆件

艺 术 家:徐冰

收藏风格:汗牛充栋

私人收藏:作品中的巨量材料

收藏轶事: 只要看过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任何一件作品,比如《天书》或《凤凰》,你就会好奇艺术家到底会把这些作品中的素材存放在哪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件,都能被重新组合、排序,用新的叙事获取新生。令徐冰印象深刻的收藏,是他从一位盲人姑娘那里得到的盲文书。盲人可能不会有太多物品,但他们生活在丰饶的精神世界里。得到启发的他创作了《文盲文》,装置中的图书封面上,与原文无关的英文书名与原盲文书名叠印在一起,他希望以此探讨文化的偏差与误读。

◎ 徐冰的《天书》中有四千多个生造文字

◎《凤凰》的原料为铁锹、废弃灭火器、旧安全帽、枯枝、旧报纸等

“收藏是一种病,让人欲罢不能、无可救药”,这是奈良美智的朋友——艺术家村上隆的收藏感悟。收藏家或许是个艺术爱好者,但多多少少会考虑到藏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回报。但对艺术家而言,拥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意味着一种同行间的惺惺相惜、一番诱发创作激情的创造性对话,以及一趟为热爱而开启的心灵之旅。无论是作为创造者还是观赏者,艺术家对艺术的欣赏总是不变的——既欣赏其内在的固有价值,也欣赏其作为一种人类精神表达的价值。

【Forelsket】

源于挪威语,指一见倾心、敞开心扉时感受到的难以形容的欢愉感。

来自大自然的收藏

◎ 百足柱标本

◎ 玛格丽特绘制的百足柱

◎ 达尔文

◎ 达尔文在智利采集的植物标本

◎ 制作步骤

【8 BMEFJOTBNLFJU】

德语,指在森林中独处时孤独但从容的感觉。

1988年,一位七十八岁的英国妇人孤独地在一只小独木舟上漂流,下面是亚马孙河漆黑的河水。她正用那双深邃的眼睛搜寻着丛林里的“月光美人”——百足柱。据说这种百足柱仙人掌的每一朵花只会选择一个夜晚绽放,并且一生只开一次。尽管玛格丽特·米伊已经在这片流域探索了三十六年,但她从未见过开花的百足柱。仿佛奇迹一样,今晚她终于在手电筒的微光之下,看到了垂到水面的喇叭状花朵。一股浓郁的香气喷薄而出,每个见过它的人应该都会被它的优美、温柔和巨大的体形折服。现在你可以在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标本馆一睹它的真容,但要想抓住它转瞬即逝的美,必须得像这位身兼艺术家、植物学家和探险家的女性一样,走到自然中去。

自从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一批珍品陈列室兴建起来,里面收藏着贝壳、奇石、填满了稻草的动物标本,以及异域的植物。这些稀奇的小玩意儿来自那些极具探险精神的博物学家,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达尔文。他的进化论学说的提出,得益于漫长艰苦的环球旅行和实地考察。

虽然他把数以千计的私人藏品慷慨地赠送给了不少专家和博物馆,但自家后花园里还留着不少藏品——兰花、芽膏菜和各种攀缘植物。虽然说不上有多么罕见珍贵,但它们提供的科学新知一点儿也不少。有时收藏的乐趣并不在于发现新的风景,而在于对寻常之物打开新的视角。

被风干、切割、弯曲的植物标本并不总是很美,但艺术家们总有办法。来自俄罗斯的奥尔加把收集来的各类花朵、松果和松叶精心摆放,而后把素材画在纸上,再把线条转移到木板上,并用刻刀把需要镂空的地方切掉。调出想要的颜色后,她用小轮子把颜料转移到木板上,这样就可以像印章一样把它们拓印在纸张和麻布上了。如果你某天见到了奇特形状的花花草草,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把它们永远留在你的小豆本里。

藏书的疯狂

“宝籍拥万卷,高阁束经典。空煎满腹字,烂熟方寸间……命定藏书人,岁岁复年年……”虽然阅读方式不一而足,但购买纸书、阅读纸书、收藏纸书的爱好者自有其难以言说的乐趣。毕竟“读物”并不只是一连串文字,还是存在着不同装帧、不同版本、不同品相区别的实物,承载着读书人的情感。

你应该在课本里读过《猫》《燕子》《鸬鹚》等文章,它们都出自作家郑振铎之手。郑先生最初收集的是西洋文学一类的书,之后搜集些词曲和小说,但与他学术研究最为相关的,还是那些关于古代版画的书册——“余于明本版画书无不收,即对于一页半幅之残片亦加意收下”。一本画册就算只剩半幅残片,也是逃不过郑先生的“魔手”的。

古往今来确实有很多执着的藏书家。他们中有人甘愿冒倾家荡产的风险,不远万里,走遍半个世界,就是为了得到一本书。但更多的还是像西尔维娅这样,在宁静的清晨窝在书堆里阅读的人。

她是左岸文学圣地莎士比亚书店的新主人。由于白天会被各种图书新品搞得眼花缭乱,因此家里的私人收藏只有她真正热爱的那些书,比如《蝴蝶梦》、惠特曼和狄金森的诗集、卡尔维诺的民间故事、英国初版《夜色温柔》。她热衷于在书里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关于自身的问题,关于世界的问题,但她更喜欢印刷背后的故事。某个版本封底照片摄影师的名字忘了印,某个版本的扉页上存在着严重错误……她笑称“这是关于书籍的美”!

◎ 郑振铎收藏的《芥子园画谱》

◎ 郑振铎在上海书斋

藏书家不一定非得是刻板印象中的知识分子,比如大厨兼餐馆老板绍特马里二世。在繁忙的烹饪工作之余,他收藏了几十万件有关烹饪的器具和古籍,以至于有一天他决定关闭生意兴隆的芝加哥餐馆“面包房”, 这样就能投入更多时间“处理藏书”,而非“处理料理”。如今,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收藏了他的一万两千部匈牙利研究的文献,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大学有他捐的几千份菜谱,波士顿大学藏有一批弗兰兹·李斯特的书信……

◎ 西尔维娅家里的藏书

◎ 西尔维娅在莎士比亚书店

【つんどく】

日语,以把买来的书堆起来放着的方式“读”书。

奇奇怪怪的收藏

收藏植物让人们看见自然,收藏书籍让人们看见文化,但你相信有人会收藏关于收藏的故事吗?艺术评论家迈克尔走遍世界各地,就是为了发现那些“碰巧”成为艺术的收藏。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洞悉隐藏在藏品中的奥秘。

他记载的故事里,有收藏了七万五千个灯泡的希克斯医生。这个爱好也许源于他还是婴儿时,妈妈不知为何给了他一个旧灯泡玩。他的重要藏品包括爱迪生早期的试验灯泡(其中一个还能点亮)、B 型马自达灯泡、轰炸机上的灯泡,以及相关的开关、插座和适配器。这些藏品身上挂有注明信息的黄色标签,拥挤而安静地躺在“弗农山炽热照明博物馆”的展示盒里。因为无用,反而可贵。当藏品不再具有实用功能时,它的存在就多了一分象征意义,它的真正价值也开始变得无以计量。

捷克的奥巴全舒斯收藏了两百多台各个时期的电影放映机。匈牙利的米哈伊·奥斯查克二十年来跋山涉水,成功收集到一千多种鸟叫声。我国的赵金龙收藏了一万多种钥匙,其中最古老的是唐朝的“锁寒窗”。丹麦哥本哈根的一片森林里,隐藏着近一百个高达五米的巨人精灵,它们用温柔的心默默守护地球。这是回收艺术家托马斯·丹博制造的巨型收藏。

你如果有机会到天津来,可以仔细游览一下位于五大道的瓷房子。房子上贴着四亿多片瓷片——晋朝青瓷、唐三彩、宋朝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朝粉彩——都是收藏家张连志的心头好。

在十六到十七世纪,贸易强国的收藏家们认为,惊奇是一种通向智慧的心理状态,于是他们专注于搜集世上最大、最小、最稀少、最怪诞的物品,他们的珍宝橱则成了展示神奇事物的微缩剧场。无论是为了从混乱中找到秩序,还是为了给不可理喻的世界赋予意义,珍宝橱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尽管当今我们对“珍宝橱”这样的概念感到陌生,但它代表的精神并没有消失。我们更熟悉的是它演变成的另一个东西——博物馆。

◎ 巨人精灵们

【Meraki】

源于希腊语,指全身心倾注于某件事,投入全部的热忱、创造力和爱。

◎ 希克斯收藏的部分灯泡

◎ 瓷房子

◎ 珍宝橱

从珍宝橱到博物馆

皇帝和贵族们收藏稀有物品的珍宝橱里,既有从大自然获取的贝壳、珍珠、珊瑚和宝石,也有人为制造的毛绒玩具、钟表、望远镜、地球仪。这样的珍宝橱真的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藏品无数的博物馆吗?真的可以!世界第一座公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最初发起人,竟是名叫汉斯·斯隆的内科医生。他在1687年担任一位公爵的随行医师,在前往牙买加的旅程中收集了八百多种动植物标本,而且全部带回了伦敦。此后,他想方设法从中国、日本、印度、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地找到了种子、贝壳、墨水、毛笔、鞋子、香水、茶具等异域奇物,在1753年去世之前,留下了七千多件藏品,并将它们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大英博物馆就这样有了它的雏形——胡乱堆放着各类奇异藏品的小仓库。几百年后,它逐渐发展成拥有八百多万件藏品的公众博物馆,和卢浮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如果想要一件件地观赏完其中任意一个博物馆里的所有藏品,你大概需要花费十一年时间。

因为藏品规模过于庞大,因此如何从杂乱无章中找到秩序,如何鼓励参观者从井然有序里加深对历史与艺术的理解,就成了历任馆长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一个常用方式是设置“特展”,它和常设展的功能互相补充,主题专一、展品规模小、展出期短、内容常换常新。

大型综合博物馆不仅“费脚”,还“费脑”。如果你更想在博物馆里无拘无束地玩耍,不妨考虑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青少馆)。为了帮助你成为未来的艺术家、设计师或表演者,你可以在那里的感官游戏区、手指滑板公园、想象力游乐场、表演和故事舞台、设计工作室和沙坑充分实践。那里不久前还专为小朋友们设置了一场特展,叫“和风物语:从神话到漫画”。除了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的宫崎骏电影《龙猫》和《悬崖上的金鱼姬》,展品还包括宫崎启太创作的史诗般的雕塑、由一千只千纸鹤组成的装置、以漫画为设计灵感的服装、令人目眩的无跟鞋、精灵宝可梦、角色扮演游戏“冠军岛运动会”……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收藏是一种艺术吗?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一段心系收藏的人生旅程,本身就是艺术。

◎ 汉斯·斯隆及其收藏的部分植物标本

◎ 大英博物馆内景和外景

◎ 青少馆的互动区域及可爱藏品

扫码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藏品艺术家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