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写作试题对写作学习的启示

2023-11-03郭吉成

作文新天地 2023年28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新课标

◎郭吉成

浙江省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

2023 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是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后的第一次命题,也是浙江省回归教育部统一命题的第一年。高考结束,之前在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考等疑惑都已明了。现在需要做的是,面对2023 年的这份高考试卷,我们应该理性地回归思考,反思三年的教、学、考并加以借鉴、修正,让我们的学科教学更臻于科学合理,让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本文将以2023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中的写作试题为例,对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下面简称“新课标”),谈谈试题带给我们的写作学习启示。

试题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命题的立意很清楚,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选择“好的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对“故事是有力量的”作深入的思考。

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个方面实践活动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考试命题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内容”。对照新课标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及考试命题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这道试题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层面来命题的,体现了语文“立德树人”的课程理念。限于篇幅,本文略去对试题材料内容与写作立意的分析,围绕试题说说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 试题的思维指向

一道好的作文试题,不仅仅是单纯考查写作知识,而是立足于写作思维,综合考查考生的写作品质。这道试题便是如此,本试题至少考查到了四个层面的思维。

1.联想拓展思维

材料提供了“好的故事”四个“可以”的情境(当然命题材料中的省略号暗示也可以是四个“可以”之外)及其“故事力量”的内容层级,考生要由此联想、拓展、延伸到社会“好的故事”、中国“好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所产生的“力量”。

2.逻辑思维

什么是“好的故事”?(观点或事实的提炼判断)

“好的故事”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对观点或事实的具体陈述、分析或阐释)

怎样使“好的故事”产生“力量”?(围绕观点或事实作深入的思考)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有这样严密的思维逻辑。

3.运用思维

怎样使观点的提出具有针对性?怎样使论证具有合理性?怎样选用合适的论据?怎样把自己的思想真实、正确地表达出来?用怎样的体式去表达?这些都是属于写作思维中涉及的运用思维问题,写作者要通盘考虑。缺乏这样的运用思维,文章也就不可能写好。

4.批判性思维

试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要求写“好的”“有力量”的故事。就具体论证而言,并没有限制考生的思考。包括“好的故事”利于交流,“好的故事”改变人生,这里面留下了多条思考的路径。如果没有思辨素养,不会辩证思考,不会正反面、多方面考虑,不会考虑具体事件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思维便只能停留在初级的、比较低的层面上。

二 试题所呈现的“五性”

1.体裁开放性

试题中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不是一句简单的表述,它体现的是新课标对写作能力达成和评价的要求,即考查考生是否在写作中具备“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能力。如果将这些能力具体化就是叙述类、论述类和实用类文章写作的能力。从此句的“联想和思考”来看,考生写作时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是充分自由灵活的,考生可以写议论类文章,也可以写叙述类文章。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最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这是命题人性化的体现,也符合写作差异化的原则。

2.角度开放性

试题所给的材料中,用四个“可以”和一个省略号设置了多种写作的角度,这些角度没有限定具体的时空,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好的”“有力量”的故事,这对考生“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提供了开放性的角度,有利于考生的真实思考与真实表达。

3.话题情境性

命题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这是新课标对高考命题的要求,这道试题中“情境”的关键词对应“好的故事”“有力量”。故事具有丰富的意蕴,故事具有情节性、场面感,故事前又冠以“好的”加以限定,使考生联想的故事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什么是“好的故事”?材料给考生提供“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样四个“可以”和一个省略号就使情境明确化了,考生可以根据四个“可以”展开联想,根据自己的认知,联系实际,使情境具体化。

4.内容任务性

通过典型的写作任务驱动写作过程,完成写作,这是材料作文的特点,也是新课标对命题的要求。考生要完成这道写作题需要经过以下的任务经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提取关键词“好的故事”“有力量”;由材料文字内容对接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好的故事”,并判断、分析出这些“好的故事”的“力量”,进行选材和剪裁;按照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的基本方向,确定写作立意,生发观点,进行写作构思;依据构思,用文字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完成写作。整个过程需要考生完成“阅读—联想—判断—分析—思考—表达”的完整思维经历,这个经历就是完整的写作思维的经历。

5.教材内容的隐含性

新课程强调学、考、评一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写作试题就隐含着这一理念。从内容上看,试题中所呈现的“好的故事”、故事的“力量”在必修教材中就有具体的内容:《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张秉贵、《“探界者”钟扬》中的钟扬;《与妻书》中林觉民的家国情怀、《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志向和气魄;李白的风骨所张扬的唐代的信心,杜甫的沉郁深广所蕴含的唐代的良心,魏征劝说唐太宗的说理智慧……这些都是现当代或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好的故事”和充满着“力量”的故事。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无论从内容还是体裁上都可作为写作的借鉴。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统编版必修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就有记叙文、议论文、评论文、随感的写作活动。

三 试题给我们的学习启示

1.要培养指向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写作品格

写作不仅需要写作必备知识,更需要判断、分析、思考、表达等必备的写作品格。在写作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关键的感受思考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2.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写作需要视野,视野来自阅读与观察。高考写作命题越来越关注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与生活。考生要通过阅读与观察,来拓宽自己的视野,要走向生活、走进社会,与时代接轨。今年的新课标全国Ⅰ卷就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讲好中国的故事”的时代精神有着紧密的关联,试题就是要引导考生在学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将视野延展开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获得体验与认知,提升自我分析判断的思考力。

要读好教材、用好教材,做到读写一致。

依据学、考、评一致的原则,写作命题内容与学生的学科认知应该是相符的。教材是学习的例子,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写作。今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写作命题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例。命题没有超越教材写作教学的要求,甚至命题材料与教材也有紧密关联。因此,平时教与学要认真落实教材,做到读写一致。训练要以情境创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向内打通生命向外打通生活。

要强化写作“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基本写作原则。

命题立足于考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时代。写作是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要避免说空话、说大话、无病呻吟的不良写作倾向。要在写作中学会真实思考、真诚表达,建立起写作教、学、写的良好生态。

3.要重视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思维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只有高品质的思维才能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如正向思维、反向思维、联想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