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探究

2023-11-02李悦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专业化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李悦

摘要:新的历史征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应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文章分析党建育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意义,探讨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与不足,指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做到队伍建设与个人发展相融合、党建统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常规工作与创新工程相统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育人;辅导员工作室;立德树人;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C96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0-0009-04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党建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225089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2]。本文对党建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进行探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需要对新时代追求作出新回应。当前,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文件的深入贯彻实施,如何创新工作实践、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拓展了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平台,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更好地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引领,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担当意识、过硬本领能力和不懈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但无论是整合协同全员育人,还是推进落实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都不是辅导员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的,需要“借力”才能不断提升育人成效。辅导员工作室将团队协作与单兵作战相结合,通过团队建立实现优势互补[3],将工作经验传承与创新探索相结合,则有利于更好地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4]。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落实“四个合格”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为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5],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提供了基本遵循,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落实落细上仍旧缺乏科学的实践指导、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有力的保障体系,在提升党建育人工作成效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亟须厘清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梳理当前在党建育人工作方面的难点痛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做法或典型案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时代新人培养和为党育才的高度,破解党建育人工作各要素间的内生动力生成机理和实现途径,以辅导员工作室为平台载体推动内外合力共同促进、加强和改善学生党建工作。

3.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6]。辅导员从“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职业定位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拓展,再到“九大工作职责”的具体阐述和“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但是,进入新时代,育人工作绝不能恪守老套,更不能凭经验办事,要积极探索如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如何更好地创新学生活动载体,如何更好地聚焦高职院校党建育人这一重难点,就需要辅导员工作室紧扣辅导员工作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通过搭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打造合作交流共享的平台,创新育人理念方法的高地和孵化思政育人精品项目的渠道,凝聚育人工作合力,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实践内容、提升工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以達到育人成效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水平双提升。

1.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核一直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务虚多务实少、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等问题。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考察、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和监控,重“入党前发展”,轻“入党后再教育”。还有些高职院校会强调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对入党前的学生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学生配合度也相对较高,但是对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不足,也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2.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内容和平台载体有待创新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面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大多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上,方法单调,存在模式化、公式化问题,思想教育成效不明显。有些高职院校对线上育人平台的运用灵活度不高,没有很好地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建育人工作,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还有些高职院校在线下对学生的入党培养教育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及提高其党性修养、职业素养、人文修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亮点和品牌效应有待凸显

以培育品牌为抓手的党建工作,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能集中反映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是评判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具体工作中都注重打造特色品牌,但真正能结合中心工作、结合院校,实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精品”却不多见。部分党建品牌缺乏具体的内涵,发挥不了育人作用;还有一些党建品牌则是脱离当前的工作实际,并未开展相关特色工作;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真正落实创牌工作,为应付考核临时堆砌材料捏造所谓的品牌,让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1.队伍建设与个人发展相融合

辅导员队伍强调团队建设,但不可忽略辅导员个人的成长,要将其个人的发展和职业前景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纳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规划,以使其获得更全面的专业成长,提高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就党建育人而言,要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水平,就需要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率先提出党建工作“五个起来”的目标任务[7],着力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效结合。学校“红色工匠领航”辅导员工作室通过组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工作室团队,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义务,形成人人参与、协同作战、共同成长的良好工作氛围。笔者所在的智能制造与电梯学院通过成立三全育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建引领育人体系,明确三全育人工作目标、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建立“书记联动党支部书记、院长联动专业负责人、副书记联动专项辅导员、辅导员联动班主任”四级联动制度,同时聘请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工匠学院负责人组建辅导员工作室的顾问团队,进一步在队伍建设上加大保障力度。

在辅导员个人发展的维度上,辅导员工作室是一个新平台,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梯队建设,搭建发展平台。辅导员工作室可通过建立导师制,充分发挥老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掌握方法,进入角色。二是要为辅导员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引导过程中注重“个性管理”和“共性管理”相结合,允许辅导员根据个人特长和专业方向按需发展。在组织培训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可对辅导员分类型、分层次、分岗位进行按需培训,并将课题研究、工作调研、远程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由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和时间安排灵活选择;在育人实践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应允许辅导员根据自身的情况,从不同途径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以促进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三是要帮助辅导员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促进综合性转型。辅导员工作室在建设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辅导员从纯粹事务型向综合研究型转型。

2.党建统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

新时代思政教育和党建育人工作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教育层面,要紧扣立德树人和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主线,在抓好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成长意识、优良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党性修养为主要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学校“红色工匠领航”辅导员工作室根据红色工匠培育主线,调研学生相关需求,按照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新需求四个层次,开发设计了“模块化”的特色活动和育人载体,以服务不同学生的普遍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1)强化学生党性修养。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过程应以主题团日活动、专题学习会、青年读书会等为载体,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组织青年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汲取养分、凝聚力量,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结合起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要结合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开展红色历史教育,在青年学生中掀起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学习革命英雄事迹热潮,通过党史知识竞赛、微党课、微团课、主题教育作品征集等活动,以共读党史书籍、开展党史宣讲、展示青年风采等方式,让党史书香飘进学生心里,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

(2)厚植学生职业素养。辅导员工作室在开展工作时可鼓励引导并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职业知识技能与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应培养学生做有责任心之人,并依托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站,引导责任意识强烈、学习成绩优秀、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厚植学生职业素养。

3.常规工作与创新工程相统一

(1)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通过课程思政、课外實践和科技竞赛等载体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辅导员工作室聚焦夯实第一课堂,把学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专题推进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学优示范活动”“诚信考试”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夯实学风建设成果;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政融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二是辅导员工作室创新建设第二课堂,通过“工匠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围绕感悟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素养、提升工匠技艺三个着力点,组织学生分层分类开展全国劳模、全国技能大师讲工匠精神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体验企业工匠文化,参与工匠技艺比武,努力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德技兼修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2)融合理論学习与社会实践,分层分类开展集中教育和递进式思想引领活动。辅导员工作室以行走课堂新生始业教育、寻访家乡红色故事、红色研学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了解著名企业,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乡村建设的发展成就,加深学生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之美、经济发展之美、开放自信之美、地方人文之美、社会和谐之美和民生幸福之美的了解,引导学生守好红色根脉,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金牌蓝领。辅导员工作室还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支部“三会一课”为载体,综合运用小班研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沉浸式教育方法,重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培养,强化过程考核。

(3)加强阵地建设,展全方位育人功效。辅导员工作室围绕工匠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主题,重点打造“红色工匠领航”微信公众号和公寓微课堂两个特色平台,以实现线上线下有机协同、虚实共生。一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力量,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痛点、个人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普遍关心的热点,有高度、有温度、有热度、有广度地开展育人工作,让线上思政成为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助手、引领学生思想的旗手、树立先进榜样的推手。二是在学生公寓中开辟辅导员工作室的特色育人阵地,通过党团引领来全方位打造特色社区育人环境,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进宿舍、党团携手秀青春等公寓特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员“亮身份”意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成为社区建设的排头兵,打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罗英,罗玉洁,叶芳.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3,26(02):1-5+16.

[2]曲建武,郝夏,姜琳.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J].现代教育管理,2023(05):43-51.

[3]阳素云,成黎明,李正军,龙迎伟.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1(17):35-37.

[4]孙莹炜,胡正娟,李爽.高校青年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途径探索[J].北京教育,2018(12):82-85.

[5]杨雪.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122-125.

[6]张洪娟.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56-58.

[7]尹福会.试析新时代上海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强化路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1(05):80-84.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ounselor Studio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Taking the "Red Craftsman Navigation" Counselor Studio of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Yue

(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levator,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historical journey,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facing many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As an important practice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selor team, the counselor studio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o a good job in student party building, and help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studi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faced by the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studios should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eam building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combination of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and education work, and the unity of routine work and innovative engineer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counselor studi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specialization

猜你喜欢

专业化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