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

2023-11-02邓大兴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化学学科

邓大兴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云南昭通 657000)

2017年,我国正式开启推进高考改革机制的试点,并于2019年进行全面推广,同时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考核目标,以基础知识、综合素养、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为基础的教学要求。因此,为更好地配合与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以高考改革方案为依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与发展需求,构建全新的化学课程体系。

一、新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要求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在于放弃了传统的文理科划分机制,而采取“七选三”或“四选二”的选考机制。化学学科作为原来的理科必考学科,也成为可选学科之一。由于选科机制的优化调整,不仅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优势选择学科,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选科机制下,选择化学学科的学生大多对化学有一定的兴趣,或者有着较高的学科优势,因而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缩小了内部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顾及整体学生的发展诉求,设计更符合学生成长速率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兴趣导向下,化学学科的教学氛围也更加融洽,学生的自觉性显著提升,教师不仅更容易落实生本原则,而且还能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基于此,新高考改革对化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与观念,既要认识新高考政策的特征与优势,又能够针对新模式下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策略调整,达到分层走班、高效教学的目的。第二,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优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二、新高考下高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新高考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学科设置,化学从原来的理科必考转变为选考学科,这就使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目标,并能够依据新高考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制定符合选择化学学科学生的教学目标。但目前部分教师对新高考改革制度的理解不够清晰,一方面未能将教学目标与新高考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统一关系,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并不能全方位地达到新高考要求的知识、能力、素养与创新等方面的水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还无法保证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有承接关系,既不能展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又无法展现化学学科的独特属性,从而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教育思路不清晰。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建立清晰的教育思路,并由此建立完善的课程设计体系,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但显然部分教师处于适应期与迷茫期,由于未能明确新高考制度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变化,这些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展,从而使得其课程活动难以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化,无法满足“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需求;又如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以经验为主,未能剖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关键要素等。

第三,教学方法不完善。新高考制度改革为化学教师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水平,而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要革新升级。但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该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一方面缺乏对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另一方面未能根据课程性质与活动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路径

(一)明确“教什么”

面对新高考机制的改革,化学教师不仅要跟随时代变化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更要明确新高考机制对化学学科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而从根本上理解“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化学教学改革的基础问题。

1.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高考制度仍以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目标,并针对性建立了符合课堂教学功能设计的“三层次”结构体系,提出了针对必修、选修以及必做实验三部分课程内容的调整意见,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优化,由此为服务新高考制度建立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体系框架。对此,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渗透于课堂各个环节之中;其二要针对必修、选修与必做实验三层次结构提出对应的目标设计,以此确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其三要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建立三维教学目标,针对性培育学生的知识水平、方法技能以及情感态度。

2.剖析新教材内容,把握课程深度

新高考改革带来了教学变化,而教师同样需要把握新教材的调整与优化。首先,在新高考方案下,化学必修一与二是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并考试的内容,而高考则还需要囊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选修模块。对此,教师必须明确其教材的调整目的,一方面降低了学业水平考试对全体学生的难度要求,另一方面通过选修课程提升了人才选拔的区分度,因而在教学内容把握方面,教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侧重。其次,人教版化学教材也进行了版本更新,教师还需要了解其中删改的内容。相比较旧教材,新教材删减了部分脱节的知识内容,同时增加了部分前沿的科技成果,在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全面,如必修模块更注重整体性与逻辑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学习,并构建完善的知识建构;而选修模块则更注重系统性与层次性,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逐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学习,进而不断突破困难。此外,新教材还构建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课程结构,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进而以教材结构与内容为基础,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教学活动。

3.重视实验化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离不开实验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体系下,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对于必做实验,教师要积极推动开放性实验改进,提高学生在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性。同时也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认知视野,拓宽其实验设计思路,并以此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思考“如何教”

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师不仅要有宏观的改革认知,而且要建立微观的改进思路,并由此形成细节化的教学规范与标准,以此为化学教学提供更详尽的指导。

1.优化教学设计,凸显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确保课堂质量的关键。在新高考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凸显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并根据课程内容依次设计符合学科素养教育的教学活动。以“钠及其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划分为八项内容,并将其划分到五项学科素养培育之中。其一,在“钠的物理性质”“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焰色实验”三项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别从微观与宏观层面理解,以此培育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其二,在“分析钠与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等物质相互转化”的课程环节,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意识。其三,在“探究钠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模型”环节中,教师则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其四,在学习“设计氢氧化钠、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方案”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育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其五,在学习“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新闻”等拓展内容时,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建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升级教学手段,拓宽培养路径

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还需要具备分析课程内容并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能力,以此针对性满足新高考制度对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注重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化学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分析现实情况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善用问题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一体化的知识建构。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较为散乱,而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点的总结与划分,并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以此达成知识整合目的。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实验的创新以及学生的兴趣建设,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固化实验思维,学生自主设计与操作,另一方面则要借助多元手段与设备支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活动与实验。

3.完善教学反馈,教学评一体化

在新高考要求下,教师还需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建设。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结果为依托,通过学生的建议以及实际表现出的能力缺陷,进一步优化其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建立环节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实验活动、课后作业、考试训练等环节中的能力与素养表现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能力。

(三)掌握“怎么教”

在新高考制度下,教师必须将改革思路与教育观念落实在行动中,并通过教学方法与实践,展现真实的教学效果与水平。

1.坚持生活化理念,将生活融入化学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自然现象也是展现化学规律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的化学高考命题越来越趋近学生生活,因而生活化教学成为教师必须采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乙醇与乙酸”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引导教学。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饭店厨房中的腌肉过程,展示老师傅腌肉时加入醋与酒的过程,而在腌制过程中会有香味散发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将情境与学生生活进一步联系,由此设置情境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观察过,爸爸妈妈在炒菜或腌肉时,会不会添加醋和料酒呢?通过该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过程中生成的香味属于什么物质,进而探析其中的化学反应,由此达到对“乙醇与乙酸以及酯”的理解与记忆。

2.坚持趣味化设计,用故事解读化学

化学研究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通过趣味化设计,消除学生的疲惫感,让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得以发散成长。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门捷列夫创建元素周期表的纪录片,同时讲述其在研究金属镓过程中发生的趣味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其次,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开展“猜谜”活动,利用谜语的形式描述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编写顺口溜,或者搭配对应的背景音乐,以此帮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的顺序。

3.坚持实验化教学,以实验建构化学

新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实验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化学命题中,实验的考核形式也在变化,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开放思维能力的考核。因此,教师还应从实验教学层面进行改进。

例如,在“盐的精制”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实验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构建小组,为各小组提供成分未知的带有杂质的盐水。学生小组通过讨论分析,猜想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与离子,并提出对应的杂质去除方案与流程。其次,各小组按照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活动,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依次完成离子检测、杂质确认、提取杂质等活动,并最终完成实验报告。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会,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其实验设计思路与方案,由此进一步交流与互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全面落实,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与优化。教师应针对当前教学面临的问题,通过诸多手段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怎么教”的问题,以此为学生打造高效化的化学课堂,学生得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与能力品格。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