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优化策略

2023-11-02吴春金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互联网+生物

吴春金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山东临沂 276400)

生物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且知识点零散且体系复杂,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有积极影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师也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生物知识可以直观地呈现在课堂上,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然而,如何更好地挖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达到优化生物课堂的目的,便成为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较大帮助。

一、基于“互联网+”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领域,以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为主,需要学生形成观察生物现象的意识和思维,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大部分生物知识都进入微观领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难接触到的生物现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困难。此时,借助“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具体讲解生物知识的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课堂上,以此辅助教师讲解生物知识。另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进而帮助他们在思维上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学科知识。

(二)有利于教师提高生物教学实效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使他们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借助的辅助工具不多,教学效率较低,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讲解基本的生物知识,影响教学内容的拓展。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海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将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知识引入课堂。例如,当前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养生知识等,都包含了丰富的生物知识,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可以实现学科交叉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生物与历史、科学等进行交流,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地球环境,并通过生物学科对生活有正确的认知,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培养目标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学科知识。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获得更为丰富和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将生物实验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教学软件体验信息化实验操作过程,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可见,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中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所学习的内容也更具实践性,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很大帮助。因此,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点较为零散并且繁多,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出知识框架,以此实现高效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生物教师只是借助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整理其中的知识点,以此在课堂上掌握生物知识,再利用课下时间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也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目标,自己进行操作和演示,并要求学生记忆其中的重点和实验原理。在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抑制,不利于推动高中生物课堂实现教学改革。此外,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学科知识,并付出时间和精力整理知识体系,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使他们在应对生物试题时,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教学资源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信息较为闭塞,教师只能借助生物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涉及的课外知识并不多。在这样的模式下,高中生接受的生物知识资源较为有限,对应的生物素养以及生物学科思维也会受到影响。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这一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细观当前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依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部分生物教师依然不注重引入课外知识,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探索课外内容,仅仅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对习题进行创新。受此影响,学生很难灵活应对综合性较高的生物试题。总之,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进一步借助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拓展,进一步突破生物课堂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

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具体措施

(一)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生物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挖掘丰富的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素材,引导他们全面理解生物知识,对提高其学科学习能力有较大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师也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更为系统的生物知识,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利用互联网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实验内容奠定了基因遗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也是高中生物知识中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其呈现的是微观领域的知识,所涉及的生物实验思维也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习较为困难,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引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地呈现这一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验过程,并借助具体的视频影像,呈现实验中的基因遗传现象。与传统的说教模式相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情况下了解基因对豌豆花色、叶子形状等外在性征的影响。以此,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强化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并应用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更为先进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新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解读,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以“细胞物质的运输”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我们身体吸收的?具体的吸收过程如何?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将教材中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大脑已经产生疑问和好奇。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找到视频所呈现的重点内容。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进行具体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正式教学,从细节上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有利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结束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教学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印象,以此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三)设计虚拟仿真生物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然而,很多实验内容,受实验条件和实验周期的影响,导致教师难以落到实处,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缺失的部分。然而,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希沃白板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设计虚拟仿真生物实验,并对实验中的各环节进行模拟操作,学生体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有利于他们体验生物实验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种族及其动态”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引导学生完成种群密度的调查。在真实的实验操作背景下,教师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捕捉某一种生物,标记好之后放归大自然,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捉该品种的生物。整个过程操作难度大,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基本上所有的生物教师都会忽略这一个实验内容。而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虚拟化操作,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验体验感,也增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

(四)结合生物知识内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师生的课堂角色,以引导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索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知识灌输和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在此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本质”这一章内容时,第一节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认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知识点。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混合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些微课视频资料,引导他们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开展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板块,引出接下来的体外转化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肺炎链球菌、同位素标记法等试验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存在的缺陷,并且分析T2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果,学生参与生物学家的实验探究,以此达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生物探究能力的目的。

(五)利用互联网辅助平台,强化生物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仅限于课堂之上以及课下的某些时间。为此,在基于互联网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辅助平台,与学生构建更为便捷的交流互动渠道,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测,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引导方案,对强化生物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中,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提供资源,学生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实时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将自己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传送给教师,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借助互联网技术,作业的提交和批改都变得高效、便捷,可以快速获得教学反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利于优化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课堂知识、创新生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物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和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互联网+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