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改革研究

2023-11-02郭蕊张健如张吉国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

郭蕊,张健如,张吉国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与意义

(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根本问题。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对外贸易这驾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马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内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国家急需一大批具备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然而国际贸易岗位的特点,也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注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思想道德教育多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分离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如何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相应设置了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对于专业课程,仍以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而且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大多是独立的课程,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独立性较强,专业课程的教学仍然以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缺少具体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指标,也没有起到二者协同育人的效果,导致德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中应当明确思政教育的具体指标。

(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有待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继续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由于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得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薄弱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三)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国贸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在国际贸易领域施展才能,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时,基本上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意识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前提下,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为自身、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要全面发掘高校专业课程中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起到立德育人的积极效果;二是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和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融合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着眼于课程思政建设这两个重要功能,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四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目标纳入学科培养目标

进行“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课程思政改革,应当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计划中体现相应的思政要素,从专业课程到学科总体目标,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育人理念融入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中,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始终将“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专业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衔接,并发挥课堂教学资源优势,担当起专业引导与思想引领的双重任务,从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担当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为重点,培育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三)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深度挖掘和融合思政元素

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是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以及加强思政课程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政课程内容优化的基础。思政元素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可能在一门课程里得到全部体现,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任课教师要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抓住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对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加以深入挖掘与有机整合,不失时机地把学科中相关的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在讲授中将专业理论知识、案例实践与思政教育挂钩来构建专业课程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紧密结合。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任课教师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带一路”倡议、我国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角度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让课程内容蕴含“思政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四个自信”,培育工匠精神,从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其次,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不同内容上也有不同的体现。例如,在讲解“国际贸易政策”,教师可以把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经验,以及近些年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例如,高速铁路、商用飞机、芯片技术、航天事业等领域)的成功经验相结合,从长期、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科技进步来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让学生深刻体会国家战略和时代精神,感受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讲授“国际贸易措施”的双反措施、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内容时,可以通过分析我国在外贸活动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问题,将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基本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以加强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颜色釉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的陶器黄釉,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开始有青釉陶瓷。再到唐代以黄、紫绿为主的“唐三彩”开始出现,唐三彩是颜色釉瓷中的经典,收藏和研究价值很高。两宋年间工匠们做出天青釉、粉青釉、红包釉,乌金釉等等。宋朝的半刀泥刻划影青瓷和乌金天目釉瓷最具代表。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造,故名“钧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四)改进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中挖掘出相关的思政要素只是第一步,如何使之与课程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融会贯通,让学生心领神会,还需要专业教师探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例如,使用个案分析法,通过案例所包含的背景知识来学习了解国家有关的贸易政策、制度、行业道德规范等并以此进行思政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实施关税措施对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经济利益和福利的不同影响、各国的歧视性政府采购、出口管制和在贸易中实施的各种限制自由贸易的有关政策措施等展开利弊讨论,思考贸易的公平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通过参与式实践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赴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参观交流,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等内容,让学生实地了解这些措施的优势,亲身感受中国外贸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已全面展开,具体实施的方案也根据专业课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而有所不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运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课外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外,任课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思政课“需求侧”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