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学习法在城市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02张欣张贵群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案例课堂教师

张欣,张贵群

(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当前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了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懂城市、会管理的城市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城市管理专业正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迅速兴起,自2012年城市管理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纳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近70所[1]院校开设此专业。为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各高校在城市管理人才培养中产生了很多的新理念、新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各类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在传统案例教学中一直面临一些困境,如课堂参与度不够广泛、缺乏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难以达到案例教学效果等。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课程团队通过不断摸索,将“行动学习法”引入案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一、行动学习法的基本理念和创新特点

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是由英国学者雷格·列文斯(Reg Revans)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首创的学习理念和培训方法。行动学习法将“学中干、干中学”作为其基本理念,以学员为中心,通过团队学习、参与实践、反思实践及解决问题来实现有效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行动学习法发展至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用公式(AL=P+Q+R+I)来表示,即行动学习法=结构化的知识+具有洞见性的问题+深刻反思+执行应用[2],是一种包含知识学习、行动、总结、反思的循环学习过程。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行动学习法在学习方法上强调边干边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升华理论;在学习目标上,注重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反思,寻找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模式上,以学员为中心,围绕知识获取、实际行动、分享经验、互动反思、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和发展。

二、行动学习法在城市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设计

行动学习法注重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知识,将行动学习法引入城市管理案例教学中,以进行案例调研为依托,在案例调查、分析和讨论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将行动学习法引入城市管理案例教学可分为四大流程,按先后顺序为案例选取——成立行动学习小组——实际行动——成果展示与评定。

(一)案例选取

城市管理专业在知识体系上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特别适合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接触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被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增强对案例的理解和认知。在这里,案例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以往都是由授课教师来选取案例,但学生们囿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很难理解案例的发生背景以及存在的根本问题。然而将行动学习法引入后,案例的选取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由大家投票决定,根据得票数目对案例进行排序,得票最多的前五名案例进入课堂,以作为本门课程的使用案例。以上学期案例选取为例,得票最多的五个案例分别以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城市执法队员工作现状、五星级公厕该不该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发展新能源汽车为题。由学生选取案例不但能够激发后续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热情,而且少而精的案例更能够集中同学们的调研精力,避免对问题分析不透彻的现象发生。

(二)组建学习行动小组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体,组建学习行动团队,进行团队分工合作,每个组员均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价值,在互动和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深化,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能力的提升。授课教师将分组规则和团队内部成员的基本工作任务进行讲解,由学生根据自愿自主、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案例关涉问题的了解程度,自愿组成五个学习行动团队,分别承担五个案例的分析工作。例如,有一些学生自己或亲属就居住在老旧小区,对老旧小区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组队承担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案例,有的学生对城市执法队员这个群体比较感兴趣,且有足够的人脉能够帮助其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就承担了城管执法队员工作现状这个选题,最后五个团队基本形成,分别承担五个案例的分析任务。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仓促组队,需要经过课后认真沟通后,在课堂上陈述组队的理由,并固定团队成员,轻易不变更成员。

(三)对案例进行实际调研

行动学习法强调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案例分析团队确定之后,团队成员围绕案例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调研,大家分工合作,包括前期资料准备、设计与制作问卷、问卷发布与回收、问卷结果分析以及撰写调研报告等事项进行分工。例如,第一组学生通过对本市10个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对老旧小区的居民、物管会、街道办、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第二组学习行动小组,其成员分头深入本市几个区的城管执法大队,对其队员和部门领导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第三组学习行动小组的成员深入本市几所著名的网红公厕去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这些公厕的设备配备情况和使用者的评价;第四组学习行动小组成员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收集硬件设备、垃圾处理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第五组学习行动小组通过走访市内几家大型的汽车4S店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优劣、价位、销售量、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各学习行动小组深入案例内部,实现对案例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并找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成果展示与评定

行动学习包含着及时反馈与评价的过程,各个行动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案例的分析和研判,形成各自的案例调查分析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和汇报成果。成果展示环节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阐述具体的调查过程,在调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调查小组提出哪些对策建议。第二个环节是汇报小组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或质询。第三个环节是根据汇报结果给予反馈。其他展示组也按照此流程进行,分别是展示、回答提问、接受其他组的点评。通过行动学习,第一组同学提出老旧小区的发展困境是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集中体现,老旧小区改造,必须把居住条件改善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结合起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形塑新型社区关系,提升社区自我服务能力。第二组同学提出城管执法队伍面临着工作内容繁杂、执法任务不断、成就感低、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提出应该从战略定位、财政支持、晋升机制、加强培训等方面来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效能。第三组同学提出公厕当以实用为主,且要与地方财政相匹配,并延展提出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有市民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服务市民。第四组同学提出目前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习惯还有待加强,居民小区的垃圾收集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垃圾分类前端、中端、后端处理不科学,并提出垃圾处理的前端、中端、后端实施全过程管理。第五组同学分析了本市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不足,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等。当五组同学全部完成课堂展示之后,由教师对五个行动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通过总结与评估,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案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且对如何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

三、行动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总结

行动学习法引入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如果不加以注意,又会陷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局面,达不到行动学习法的设计初衷和实际效果。

(一)以学员为主体

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模式,尽管案例教学的使用会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授课教师的思路在思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牵线的木偶”,其学习热情和探索热情得不到释放。当代的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比较强,不仅喜欢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而且对于实践操作性学习内容更为感兴趣。然而行动学习法契合学生的个性和喜好,其不再过分依赖教师的教授,而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践的操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行动小组中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自己去寻找和选择感兴趣的案例,然后去根据案例进行调研、查找材料,寻找问题,编写案例分析报告书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突破授课教师和教材的思路及内容上的限制,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教师催化为指引

行动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主导、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培养,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要。相反,在行动学习法运用过程中,由于课堂开放性大大提高,课堂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多,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这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遵循着“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3]一是要对教学内容、任务要有清晰的把控,设计好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习小组进行行动学习。二是针对学生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问题、瓶颈,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建议,保证行动学习能顺利进行下去。三是在行动学习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开展总结活动,对行动中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提炼汇总,并上升到理论高度。[4]

(三)以问题为中心

案例分析不仅包含着对事件本身的分析,而且包含着对事件中蕴含的问题的分析。传统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和理论的传递,缺乏问题导向,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不强,无法积极地探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行动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发展。然而问题的准确提出不是一次就能提出来的,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多次讨论,在采取行动后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重新修正。在问题的反复修正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互动、分享、交流以及反思和总结,从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付诸行动。可以看出,行动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并不一定要最终寻求一个最优对策,而是要在问题的寻找和分析过程中使团队成员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

(四)以反思为动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提出“学习等于经验加反思”的观点[5],即知识的习得是经验与反思共同作用的结果。行动学习法本身就包含着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的内涵,它强调知识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在持续学习——不断行动——互动分享——质疑与反思——总结与升华循环中积累下来的。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经过合作与交流、怀疑与质询,问题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引起学生的不断反思,固有的认知和主观的偏好经历团队合作得以被重新审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得以逐步改善,最终实现自我调整、自我建构和自我超越。

猜你喜欢

案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