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3-11-02刘长灵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班主任

刘长灵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196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共分十章六十条,简称“高教六十条”。条例首次明确提出从高校优秀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经验的人担任班主任与政治辅导员。这标志着我国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1]。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辅导员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文件首次提出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目前,各大高校都是以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模式开展协同育人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成了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两股教育中坚力量。但是,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够清晰

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了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包含思想引导、团党建、班风学风、日常生活、升学就业等[2]。国家发布的规章制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起到顶层引领作用,但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国家层面针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管理的相关文件还比较缺乏,班主任工作更多是以地方文件或高校自身文件来定义其职责,主要包括:开展思政教育、班级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学术引导、技术技能提升和就业指导工作等。因为班主任的职责划分和角色定位与辅导员存在交叉与重合,且班主任存在边缘化倾向,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涉及责任、权利和利益问题的时候,相关方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处理问题时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班主任的选聘标准不明确,组成结构不合理

高校的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个专项工作,而只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兼职工作。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高校硬性分派给教师的任务,或是教师因为评职称需要班主任工作经历而非主动性承担的工作。班主任的选聘基本以二级学院为主体,选聘程序简单,选聘要求也较低。选聘标准主要是思想端正,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相关的学科背景。同时,因为教师的主要业务是教研,因此,即使是优秀的班主任,也不会承担多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高校基本上是一个教师承担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队伍数量庞大,组成结构不合理。

(三)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层面政策导向不合理

高校对专职教师更多地考核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国家层面上对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班主任的存在感,使班主任处于边缘地位,影响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热情。另外,高校缺乏针对班主任工作的专项培训制度,班主任的培训不到位,导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缺乏经验,工作开展困难,成效不明显。

二、基于高水平专业群的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意义

高水平专业群是一个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平台,其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围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联合多个专业组建具有群特色和群特能的协同育人共同体。专业群具有教育性、现代性、共治性的特点。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具有较好的基础,专业联动性较好,能创生聚引力,形成示范效应。

(一)结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既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建设成效是专业群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又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文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件提出:到2023年,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100个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100个左右德育特色案例[3]。

(二)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提升班主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队伍作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班主任工作室是提升班主任教师教学思政、学生管理、综合实践能力的载体,也是班主任的交流平台、实践基地。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在开展班级管理理论探讨、问题研究的同时,可以兼顾解决班主任在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模式能进一步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凝聚成果,提炼特色,推动打造学校亮点特色品牌

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对班主任工作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则体现学校的班主任育人水平。高校应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基础,通过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联合教学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科研水平突出的一众教师,培育一批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名班主任德育工作者,逐级打造,层层推进,从培育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到建成提质培优文件中的国家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逐步提升工作室的知名度,打造形成学校的亮点、特色、品牌[4]。

三、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班主任工作室的任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嵌入学生管理,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工作室由具有班主任工作热情、一定管理能力、较好研究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班主任群体组成,本着服务学生,提升自我的初衷,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采用研修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多方联动,共同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

名班主任工作室需要借助高水平专业群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坚持多元化组建方式。首先,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准入制度,设定基本条件和特定素质条件。其次,通过推荐、自荐和选聘等方式,从专业教师、辅导员、外聘教师等岗位中挑选名工作室成员。成员的专业要多元化,尽量涉及专业技能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政教育等,在年龄上,也尽可能覆盖到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

(二)细分阶段目标,师生共成长,能力共提升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围绕“一三三”模式开展工作。以协同育人共同成长为一个目标,以三年不同阶段细分工作,以三维教育覆盖学生整个大学生涯。

工作室以育人成长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师生双方的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定目标,做到师生双方共建共赢。高职院校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入学第一年,帮助学生找准方向,树立发展目标;做好宣传管理工作,使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群体,适应大学生活;结合思政教育,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打好基础,拓展职业素质。第二年,精准育人,加强专业学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工匠精神;依托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以工作室为交流平台,以项目、课题为引领,让学生学以致用,收获成果,增强自信。第三年,以升学、就业、创业三向驱动,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搭建引进各类平台,为学生走出社会提升竞争力(竞赛平台,提升专业技能;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学习创新创业经验;升学平台,提供升学备考环境;就业平台,寻求优质就业资源,解决就难问题)。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可以提升专业教育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内容

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本校高水平专业群基础上进行建设,以项目研究引领,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总结经验成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果,最终形成名班主任工作室品牌效应。

(一)院校顶层设计,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配套文件

教育部等九部门对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已经作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推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高校的校长、书记要作为工作小组组长,联合职能部门领导和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在学校层面配套制定名班主任管理办法,规范工作室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推动形成科学、合理、动态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政策上提供保障,在建设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工作难题上给予协调处理,整合资源,保障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顺利运行。

(二)搭建工作室场所交流平台,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和工作室管理制度,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持续贯穿学生生涯管理与师生个人成长的过程动态工作。一个适宜的工作场所是开展工作的良好载体,也是确保成员按时按计划参加集中学习、研讨工作、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推进班主任工作,结合学校相关管理文件,工作室应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划清班主任工作的事务边界,突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部分,避免与辅导员工作混淆,造成“两张皮”的现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管理应该明确工作室成员的准入制度,成员覆盖面要广(校内、校外,教师、专家),明确分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工作室成员遴选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成员的考核评价要科学合理,形成可进可出的动态考评机制,通过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引流、聚集优秀成员,参与协同工作。

(三)提升工作室成员素质能力,打造优秀的工作室团队,立足育人成才工作,创造工作成效

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终归要回归到育人成才与团队成员成长上面。在培育学生方面,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提升其技能,尤其是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在团队成员成长方面,要提升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提升班主任辅导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工作室的建设才能步入正轨,通过师生的共同成长,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实践成果。

1.整合年级优质资源,建立老带新的学生梯队团体

工作室可从高年级学生中优选素质高、技术硬、服务好的师兄、师姐,组建帮扶团队,与新生时期的师弟、师妹分享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方法及经验,建立好桥梁关系。在帮扶过程中,工作室要选派心思细腻、沟通能力强的老生,重点排查有心理问题的新生,做到问题尽早发现,及时有效化解,并持续跟踪服务。

2.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沙龙交流会,形成一种校园文化

对新生班级,班主任应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报每周班级学生的考勤、宿舍整理整顿、学习情况等方面情况,反馈之前问题的处理情况并收集班级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开展思政专题教育和专项技能教育。专项技能教育包含生活常识专项教育、社会人际交往专项教育、创新创业专项教育和就业发展专项教育等。班主任还可定期召开分享交流会,邀请各类成绩突出的校友分享交流经验。

3.联合专业群技能工作室,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室要充分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开展师生专业技能提升工作。例如,通过联合专业群技能工作室,利用实训设施设备,开展常态化专项技能训练,组织师生到优质合作企业参观交流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或者遴选具备良好专业功底的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研发、服务项目研究等。师生在共同的项目开发研究中、在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中共获成果。参与项目的学生也可以成为省市和国家级技能竞赛的种子选手。浙江进一步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工作。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顶层政策的引领作用,依托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通过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以协同育人为根本,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多方联动,细分阶段、目标,将育人成才和团队成员成长相结合,打造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特色、亮点的知名班主任工作室品牌。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