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进特征及规律
——来自“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的探索

2023-11-01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均值大学生

□ 谢 玲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诉求日益增强。高校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及学习主体,其对自身学习的反应性评价已然成为评估学生学习质量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维度。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的重要过程性指标,精准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时代演变特征与规律,对于了解中国大学生学习情况、改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设计与方法

1.文献基础

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里格尼(Rigney, J.W)认为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运用一系列方法获取、保存与加工知识信息的全过程。[1]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心智活动,是认知策略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表现形式。[2-3]简单来说,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促进知识获得、提高学习效率所采用的规则、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综合。[4]本研究将大学生学习策略定义为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意识地制定关于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复杂手段。

系统研究学习策略的结构与特征,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策略与学习的关系。有关学习策略的结构组成,丹赛罗(Dansereau)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基本策略包括理解保持和提取应用两个子策略,辅助策略包括设计、集中操作与监控三个子策略。登博(Dembo)根据元认知与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温思汀格(Weinstein)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复杂程度,对学习策略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将学习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情感策略、综合调节策略等8类。麦基奇(Mckeachie)的学习策略三因素法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如复述、组织、精加工等)、元认知策略(如计划、调节、监视等)、资源管理策略(如时间管理、努力调节、环境管理、社会合作等)。有国内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应该是操作成分(认知方式、学习方法等)、元认知策略(监控、计划策略)、情态成分(情感策略)等有机统一。[1]

对于学习策略的测量,国外学者使用较多的是比格斯(Biggs)的“学生学习过程问卷”(SPQ)[5]和宾特里奇(Pintrich)等编制的“学习策略问卷”(MSLQ)[6]。SPQ将学习策略分为深层学习策略、浅层学习策略及组织型学习策略3类。MSLQ由预习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策略、批判性思维策略等5个分量表构成。国内开展的大型大学生学习发展调查包括:南京大学等高校参与的由美国高校发起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项目(SERU)、清华大学引进修订的“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以及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及其团队自主设计问卷并持续开展13年的“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SERU将学习策略分为深层学习策略(关联、理解)和表层学习策略(记忆、学习范围最小化)[7],NSSE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8],NCSS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学习策略量表将学习策略分为深层学习策略与浅层学习策略,具体包括主动思考、时间管理与消极学习3个因子。[9]

已有研究证实,大学生学习策略对其学习收获有显著影响[10-11],是影响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12]1-8。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发现,学习策略作为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已广受关注并持续推进,但目前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多角度多方法分析其截面数据,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纵向演变规律与时代特征关注不足。因此,聚焦分析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面板数据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研究以史秋衡教授主持的“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Survey,NCSS)11年的持续调查数据为基础,审视中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化规律与趋势变化,以期厘清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演变特征,打开大学生学习策略纵向时间变化的“黑匣子”,助力大学生成长与高校高质量育人。

2.数据来源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NCSS。NCSS自主设计的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量表,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量表设计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量表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已具有很高的信效度。

学习策略量表共17道题,包括“主动思考”“时间管理”及“消极学习”3个因子[13],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结构效度检验,拟合度指数为RMSEA=0.065<0.08、SRMR=0.053<0.08、CFI=0.933>0.8、GFI=0.928>0.8、AGFI=0.904>0.8、TLI=0.922>0.09,量表的模型拟合度理想。进一步考察问卷信效度的4个表征指标发现:量表各因素负荷量与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平方(SMC)均在标准范围,量表各因子的组成信度和聚敛效度均达到理想(见表1)。结合所有指标综合判断可知,学习策略量表的三因子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表1 学习策略量表因子信度与收敛效度分析

3.研究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自2012—2022年11年调查中本科院校的全日制本科生数据(2012—2019年正常数据,2020—2022年非常数据),并依据其中的学习策略量表①,结合个体、院校、专业属性指标等,最终形成数据来源,表2呈现了11年来调查的有效样本人数。

表2 2012—2022年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有效样本量

本研究将通过描述性统计从三个层次分析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化特征。一是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的演化特征,分析11年来学习策略总体的均值变化情况。二是大学生学习策略子维度的演化特征,分析11年来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主动思考”“时间管理”“消极学习”3个子维度均值变化情况。三是不同群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化特征,分析不同性别、院校、专业、年级等不同群体的学生学习策略的均值变化情况。

二、学习策略的演化特征

本研究以11年大规模纵向数据为重要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学习策略总体特征、子维度演变特征和不同群体学习策略差异化演变特征,力求洞悉近11年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规律曲线与时代特征。

1.大学生学习策略整体表现良好,但疫情对其有负面影响

分析比较2012—2022年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①,图1折线展示出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在4.0到4.1范围内波动,波动范围偏小。2012—2019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之后稍有回落,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呈现特殊变化,尤其是疫情的前两年影响较大,学习策略自评回落到3.7附近,2022年疫情末期学生学习策略自评开始回到正常值。

图1 学习策略总体情况

2.大学生学习策略整体呈主体意识觉醒趋势,但消极学习持续走高

进一步分析学习策略3个子维度均值情况,如图2所示,除了2020—2022年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呈特殊变化以外,“主动思考”子维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时间管理”子维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消极学习”子维度呈小幅度上升趋势。整体比较,“主动思考”子维度与“时间管理”子维度11年均值均远高于“消极学习”子维度,说明大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逐渐强化,但也要注意个体消极学习策略时刻存在。

图2 学习策略子维度均值变化情况

图3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情况

3.大学生学习策略呈现部分群体差异,学情规律特点突出

为了更好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化演变特征,本研究分别从人口特征变量和院校特征变量入手,旨在更为深入、全面地把握不同群体学生学习策略的构成特征,其中人口特征变量包括性别、父母月总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和民族,院校特征变量包括年级、专业和学校,以这9个变量为基础进行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趋势比较。

(1)男女学习策略均稳中向好,性别差异不大。男生和女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均在3.5以上,保持较高水平。

(2)学习策略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年级差异特征。结果如图4所示:11年来不同年级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差异不大,但整体上呈现轻微的“大二凹陷”现象,即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策略自评较高,在大二阶段呈现出学习策略自评下降,到大三、大四及以上阶段学习策略自评均值再逐步上升。

图4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情况

(3)不同学科差异甚微,学生更擅长思辨类学科学习。本研究借鉴托尼·比彻(Tony Becher)的学科分类框架,从“硬/软”(对特定研究范式的认同程度)和“纯/应用(研究问题与理论和实践的关联程度)”两个维度对学科进行衡量分类[15],将13个学科门类剔除军事学,分为隶属软学科的“人文社科类”、隶属硬学科的“理学类”、隶属纯学科的“文史哲类”及隶属应用学科的“工农医学类”四大类。结果如图5所示:11年来不同专业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差异不大,但文史哲类与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习策略均值略高于工农医学类与理学类。在应用硬学科中,知识应用性目的较强,其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学生学习有较强的问题导向。在纯软学科中,知识传承创新性目的较强,其人才培养更加强调理论性与思想性,学生学习主要以独立思考、自我反思为主。这表明我国大学生擅长独立思辨类的学科学习。

图5 不同学科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情况

(4)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差异较小,同质化现象仍存在。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高校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性,本研究将高校分为 “双一流”高校与一般本科高校两类。图6展示了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习策略均值略有差异,但一般本科高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略高于“双一流”高校。

图6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情况

(5)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差异较小,高收入家庭略有优势。为了更好比较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下学生学习策略的差异性,本研究将家庭经济收入分为三类:家庭月总收入6 000元及以下为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总收入6 000—20 000以内的为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月总收入在20 000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家庭。图7表明:11年来,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下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整体差异不大,且高收入家庭的学习策略均值略高于其他两类。

图7 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变化情况

(6)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差异较大,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图8和9分别呈现了父亲和母亲接受高等教育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变化:11年来,父亲/母亲接受高等教育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整体差异较大,说明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母亲是否受高等教育的差异比父亲是否受高等教育的差异更大,说明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为重要。

图8 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学习策略均值变化情况

图9 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学习策略均值变化情况

图10 大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城乡差异变化情况

(7) 大学生学习策略城乡差异较小,农村地区后劲不足。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整体差异不大,城市学生学习策略均值趋于平缓,2012—2016年农村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呈上升趋势,更是在2016年超过城市,但2017—2020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高于城市,且在2022年疫情末期农村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回升力度略低于城市,说明了农村地区后劲不足。

(8) 大学生学习策略民族差异较小,汉族学生表现较好。图11表明,不同民族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整体差异不大,汉族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整体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但2022年疫情末期少数民族学生表现更好。

图11 不同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变化情况

三、学习策略运用规律分析

通过学习策略追踪调查研究与多样化数据分析方法有效揭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化规律,洞察其规律共性与特性,是揭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1.方向性规律:学生学习策略运用趋向强调学用结合

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是从学生视角对教育质量的衡量,它既是教育政策实效的诊断器,也是时代发展需求的映照。[16]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张,规模持续增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已然成为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主旋律。目前,“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的重点。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改革过程中,大学生学情调查是育人质量学生端的“诊断器”。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持续11年表现良好。深析其3个子维度发现,“主动思考”与“时间管理”子维度均值居高,“主动思考”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均值持续数年排第一。这说明质量意识已然落实到教育终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主动考量学习有效性,主动思考如何运用有效学习策略开展学习。

另一方面,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当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多样细化的高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对其成长发展提出的高要求,迫使学生超越以往的记忆与浅认知学习,展开更多深入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的高质量学习,实现个人成长成才。此外,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结果表明学生采用“消极学习”学习策略的倾向呈现持续走高,需警惕在社会高强度竞争与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因学业压力、“内卷化”加剧等而采用消极学习策略。

2.结构性规律:高校与学科类型分化区分度未达预期

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以个体特征与外部场域为坐标,呈现群体分化差异,但其中院校类型与学科专业作为分析大学生学习策略群体分化的重要外部场域指标,并未实现预期的学生学习策略区分度。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学校与学科专业的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差异不大。应然状态下,为满足社会各行业的不同层次人才需求,设置不同类型高校和其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路径与方式,“双一流”高校与一般本科院校应各具培养特色,且在现有的招生制度下,两类不同院校招收的学生类型也有区别,具有不同的入校前学习经历,如不同水平的高考成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信念、学习策略与学习投入区别。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学习也会因学习目标、知识特性等不同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呈现差异化的发展方式。

但是,实然状态中高校与学科的类型分化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区分度并未达到预期,这意味着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还需进一步挖掘。虽然我国的高校分类已在分类形式上达成一定共识[17],但“双一流”高校与应用型高校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性与特殊性还需进一步明确,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导致培养结果同质现象仍顽固存在。学科专业设置划分是以知识特性、社会需求及学生成才为底层逻辑[18],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表明,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均值差异不大,说明实践中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学习趋向采用相同的学习策略,这并不符合学科专业设置划分初衷。高质量高等教育必然是差异化与多样化的,高校实质性分类与学科差异化人才培养还需多方持续努力。

3.主体性规律:“中部凹陷”规律影响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提升

数据结果显示,年级差异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特征,符合NCSS发现的学生发展“U型”年级发展规律。最早发现大学生学习发展呈现年级显著变化的是1956年美国学者弗里曼(Freedman),他在研究美国大学生辍学时发现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更可能选择辍学,首次提出“大二低谷”概念。[19]NCSS多项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学习成长在大二和大三年级出现显著的“中部凹陷”现象[12]1-8,并据此提出大学生学校适应“四阶段”特征,具体指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至毕业期间的生活呈现蜜月期、震惊期、调适期和掌控期的4个阶段性特征。蜜月期是指学生带着预设期待进入大学,对大学真实学习生活不甚了解,积极热情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学习也处于初期入门阶段,入学前惯用的学习策略能大致满足专业要求。但随着对大学生活了解和学习压力感知,学生开始发现现实情况与先有预设之间的差距,原有的学习策略难以有效完成现有学习,开始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对大学生活学习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进入震惊期。随后在学校支持、教师引导及同伴互助的帮助下,开始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大学生开始内省并以积极态度应对大学学习生活挑战,此为调适期。最后学生在了解大学情境前提下开始适应享受大学学习与生活,步入掌控期。[20]

大二、大三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学生在该阶段需要较长时间调整适应才能成功迈向下一阶段,快速顺利完成阶段转变的学生能运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更为出色的学业表现。反之,学生更倾向消极学习,若严重可能导致放弃学业。“中部凹陷”对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如何运用这一特殊规律助力学生平稳成长至关重要。

4.差异性规律:农村、少数民族等弱势学生仍需持续努力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地理空间差异被一定的政策制度转化为地区资源机会的结构差异,从而致使不同区域学生出现差异化的学业表现与成就。[21]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表明,学生学习策略的城乡差异已然较小,但农村后劲不足。这是由于为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我国逐渐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奠基性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农村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大幅度发展,学生城乡差异缩小,甚至农村学生因环境所锻炼出了坚毅个人品质[22],出现了农村学生学业表现超越城镇学生的情况。但国家政策支持效益存在边际效应,当外部资源对教育支持效益不佳时,需要向内寻求内部激励,否则会出现后劲不足问题。

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我国一直采取针对性政策制度,努力增加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教育水平与内容上的共同性,减小教育差异。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表明学生学习策略的民族差异持续较小,这是数十年国家多项少数民族支持政策努力的成就之一,但同时也要意识到NCSS(2012—2022)学习策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策略均值仍然常年低于汉族学生,这意味着一方面有关少数民族宏观政策支持仍要持续推进,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微观层面少数民族的群体特殊性与文化差异,切实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表现,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

5.特殊性规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学生学习策略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是极为直接显性的。为保障高校教学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序运行,师生较长时间接受线上教学形式。NCSS(2020—202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策略数据表明,由于对新形式的不适应与以往线下学习策略的惯性依赖,导致学习策略均值明显下降,“主动思考”与“时间管理”均值持续走低。虽在疫情后期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有所回升、趋向正常,但其均值仍略低于往年。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师生长期广泛运用的新教育形式,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以强制性方式加速了传统教育形式向线上新教育形式的过渡,通过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验,相关技术与资源支持已逐渐趋于成熟与落实到位,线上教学已然不是被迫选择而是必然趋势。后疫情时代,开放与多元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会成为常态,高校需主动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多元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助力师生更加适应新型教育学习模式。

四、对策与建议

学习策略是评估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性质量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NCSS(2012—2022)数据掌握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规律演化特征,以此为抓手提出相应对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回应本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1.强调学以致用,构建教学相长的大学教学样态

大学教学包括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种大学教学活动,其承担着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最为根本的职能,是高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方式。大学教学应与人才培养有相呼应的逻辑原点,既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脉相承,又要与学生学习规律相关联。数字时代对个体成长发展的要求是持续终身的,因此高等教育作为个体成长成才关键阶段,需要更为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时刻警惕不能将大学教学简化为课堂教学或者教师的教,卓越的大学教学应具备德性、专业性、探究性、超越性及自主性。要建立师生共同体,在尊重教师教学主体与学生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实现共创共促。

2.深化分类实践,切实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

高校分类管理与学科人才培养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其逻辑本质是设计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有效实践。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我国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总体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的分类虽然在国家顶层设计环节已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政策实践推行上仍存在亟待深化之处,实践中各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特色仍不显著,呈现同质化。“双一流”高校的科教融合育人与一般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需进一步明确深入,推进不同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差异化。组织资深专业教师基于各类学科专业知识特点、行业时代要求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讨人才培养具体方案,推动各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3.关注关键节点,助力大学生阶段性成长

当代大学生学习发展呈现从蜜月到震惊再回升的“U型”变化过程,环环相扣,任一阶段的学习松懈和教学引导不善都可能影响高校学生培养成效。[23]因此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各阶段的特点,抓住关键性节点,因势利导是破局的关键。通过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学习。在新生阶段重视新生入学指导,设置学长学姐学习生活帮扶制度,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及了解专业学习,强化并固牢专业认同;强化大二、大三的专业学习指导,并在培养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心理支持服务及良好人际关系引导,通过丰富课外校园活动及思政课程引导,助力学生摆脱困境,平稳过渡走向卓越;重视毕业年级学生自我身心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完成步入社会的身份角色转换。总的来看,高校需要有意识地了解把握学生阶段性成长规律,以关键节点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学生成长。

4.运用学情规律,支持弱势学生卓越发展

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有限,部分学生可能习惯讲授式教学方式,学习策略运用单一,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和高认知水平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即便目前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但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差异仍会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结构有所影响。需要借助长期性学情调查的学情规律发现,针对性提升此类弱势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思维,实现学情规律对弱势学生学习全过程正向引导。具体包括加强弱势学生的师生互动,时刻关注其学习状态,组织多样校园活动帮助弱势学生形成良性的同伴互动,引导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研讨帮助其学会自我正确评价、及时反思和调整学习计划与策略,提高弱势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教师持续创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了解每个弱势学生学习特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真正激发每个弱势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其在不断进步中积累正向的学习体验,助力其卓越成长。

5.利用疫情契机,主动推进教学数智革新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必然驱动大学教学范式革新,但高校教育变革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需求与趋势。从这一角度,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校教学实践与育人模式的信息技术变革,线上教学快速走进教育场域,被师生广泛接受。后疫情时代需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立足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以线上虚拟教学带来的多元教学模式融合为突破口,主动革新传统大学教学范式,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4]具体来说,高校需要主动应用数智时代新技术改革加强教师教学评价、师生沟通交流及学生学习监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并且运用虚实结合教学有效解决教与学突出矛盾,实现高校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转变,推动大学教学范式革新,抢占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另外,需主动运用数字智能的多种科技手段,有效收集学生学习的主客观反馈信息以服务大学教学定制化改革,因地制宜,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创新脉搏,实现数智新时代学生个性化成长。

注 释:

① NCSS学习策略自编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六点积分法,选项为“非常同意(6分)”“同意(5分)”“基本同意(4分)”“基本不同意(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学习策略包括主动思考、时间管理、消极学习三个维度。在计算学习策略总体均值时,对消极学习进行反向计分处理。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均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