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奥氮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比较

2023-11-01陈耀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5期
关键词:碳酸锂戊酸奥氮

陈耀毅

双相情感障碍(B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发病初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不仅会出现轻躁狂或躁狂,还会伴有抑郁,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恶化,患者甚至可能会做出危害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因此,临床一般借助心境稳定类药物稳定患者精神状态[1]。奥氮平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精神病药物,该药使用后可阻滞患者脑内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2A受体,降低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躁狂。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奥氮平治疗BPD的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化差异,部分患者单用该药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2]。丙戊酸钠缓释片是一种典型广谱抗癫痫药物,口服后可降低BPD患者神经元兴奋性,达到稳定心境的目的,但药物起效缓慢。而碳酸锂缓释片则可促进突触前膜对机体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强化单胺氧化酶活性,并强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改善机体儿茶酚胺活动,可更快缓解BPD患者的临床症状[3]。目前关于上述两种药物分别联合奥氮平治疗B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仍有诸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比较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奥氮平片治疗BPD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BPD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与丙戊酸镁组,各43例。碳酸锂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9~59(36.0±10.9)岁;病程5~16(7.11±1.16)个月;体质指数(BMI)18~31(23.03±3.58)kg/m2。丙戊酸镁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0(36.32±11.0)岁;病程6~15(7.10±1.12)个月;BMI 18~32(24.78±4.61)kg/m2。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中BPD疾病诊断标准;(2)经躁狂症状量表(BRMS)测评,患者评分均>18分。排除标准:(1)心、肝或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2)有明确颅脑外伤或智力障碍者;(3)存在重大心脑血管病变史者;(4)对此研究涉及药物存禁忌或者过敏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奥氮平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10 mg口服,每天1次,7 d内依据患者病情可将用药量调整为20 mg口服,每天1次,单日用药≤20 mg。碳酸锂组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0.6 g口服,每天1次,7 d内将用药缓慢加至每天1.2 g,单日用药量≤1.2 g。丙戊酸镁组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0.5 g口服,每天1次,7 d内依据患者病情将用药量增至每天1.0 g。2组均持续用药8周,治疗期间均避免使用任何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躁狂症状与精神症状评分:治疗前后采用BRMS评价躁狂症状,量表包括动作、言语、意念飘忽、情绪、第1级破坏行为等13项内容,每项0~4分,总分52分,0~5分表示无显著躁狂表现,6~10分表示有轻微躁狂表现,11~21分表示中度躁狂表现,22分以上表示躁狂表现非常严重[5]。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精神症状,量表包括敌对猜疑、思维障碍及激活性等5个方面,共计18个小条目,每项0~7分,总分126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6]。(2)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社会功能,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动性与交往及社会性活动能力等共12项,每项0~4分,总分48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越好[7]。采用简易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生理功能4项,每项0~100分,总分4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8]。(3)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四肢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与BRMS评分结果评价疗效。痊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全部消失,BRMS评分减少>75%;显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明显改善,BRMS评分减少50%~75%;有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有所改善,BRMS评分减少25%~49%;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无任何改善或加重,BRMS评分减少<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碳酸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丙戊酸镁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见表1。

表1 丙戊酸镁组与碳酸锂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BRMS、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BRMS、BP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BRMS、BP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碳酸锂组低于丙戊酸镁组(P均<0.01),见表2。

表2 丙戊酸镁组与碳酸锂组治疗前后BRMS、BPRS评分比较分)

2.3 SSPI、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SSP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SSPI、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碳酸锂组高于丙戊酸镁组(P均<0.01),见表3。

表3 丙戊酸镁组与碳酸锂组治疗前后SSPI、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碳酸锂组与丙戊酸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 vs. 11.63%,χ2=0.551,P=0.458),见表4。

表4 丙戊酸镁组与碳酸锂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BPD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发病早期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具有一定隐匿性,而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步出现认知、行为、生理、心理及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异常表现。抑郁与躁狂是BPD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社交能力与自我效能。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高涨、言语活动过多及精力充沛等一系列表现,抑郁发作时则会出现情绪异常低落、甚少进行言语活动、兴趣或愉悦感过低等表现,若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稳定心境或精神状态,患者甚至可能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9-10]。目前,BPD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已证实情绪低落或高涨、动力精力持续减退等为该病核心症状,大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程度不同的悲观、厌世及冲动等表现,甚至以言语、行动伤害自己或他人,严重危害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且BPD具有反复交替发作特征,病程较长,混合迁延,发作间歇期时间长短不一,间歇期间患者社会功能较正常,但部分患者会伴随社会功能损伤,且反复发作次数持续增加,病情变得更复杂,因此需要患者长期接受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稳定[11]。

奥氮平片是目前临床用于BPD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可于机体内释放定量抗组胺H1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及脑边缘通路D2受体,从而达到缓解患者躁狂症状的目的,但单一用药疗效有限,长期大剂量用药又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整体疗效局限较大,需辅助其他药物提升疗效[12]。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常见的抗癫痫、抗躁狂类药物,具有广谱、低毒及高效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躁狂的一线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典型心境稳定剂,用于BPD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精神分裂症等均有良好疗效。碳酸锂缓释片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心境稳定剂,可促进突触前膜再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并促进神经元内部去甲肾上腺素降解,调节儿茶酚胺,改善患者躁狂表现[13]。本研究结果显示,碳酸锂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镁组;2组治疗后BRMS、BP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碳酸锂组下降更多;2组治疗后SSP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碳酸锂组更高;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陈春华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与奥氮平片联用治疗BPD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且药物安全性方面相当,但碳酸锂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协同增效作用更加明显,整体疗效更优。分析原因,奥氮平可抑制多巴胺,快速镇静,还具有拟胆碱效果,使脑组织更好地摄取糖原,并进行高效利用,从而控制机体躁狂表现。碳酸锂缓释片可通过非特异性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减少脑组织异常部位摄取能量,促进神经突触前膜再摄取去甲肾上腺素,提升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量,促进患者各项精神症状有效缓解;而丙戊酸镁缓释片虽也能发挥缓解BPD临床症状的效果,但药物起效缓慢,整体效果较碳酸锂缓释片略有逊色[15]。

综上所述,碳酸锂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治疗BPD的整体疗效更佳,对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明显,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碳酸锂戊酸奥氮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7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同比涨108%,均价同比大涨878%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Albemarle锂业拟大幅提升产能
奥氮平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性价比最高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碳酸锂对欧盟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